公立医院应该去市场化

时间:2022-10-24 07:21:37

公立医院应该去市场化

据了解,我国公立医院经费来源中,95%以上靠自己创收,国家财政拨款不足5%。现在治疗一次感冒,200元常常是最低的花费。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更是严重地浪费了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公立医院去市场化必须由中央确定,制定出新的深化医改方案,从现在开始,逐步而又尽快地执行。

取消了创收,“补供方”即公立医院的运营经费由政府包干,不一定会增加国家和社会的负担。以感冒为例,目前,凡享受公费医疗的,90%由国家支付,即180元;其实,大部分感冒病人花50元足够了,无形中国家多支出了130元;如果医院只管治疗,保险机构控制医疗成本,假设感冒的平均成本是50元,不论是公费还是医保,由保险机构付给医院,医院上交国家,国家再将医治成本的50元返还医院,130元作为医院运作拨款。国家不增加支出,医院不减少收入,病人还少交了钱,并体现了公立医院公办的性质。何乐而不为?

而且,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应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作为与医、患并列的第三方。既要代表政府保证人人享有医疗卫生的权利,又要通过法律和法规规范医患关系;既要管理全民的医疗保险经费,又要统筹公立医院的运作发展与医务工作者权利义务。因此,应建立我国特色的医疗保险体系。

从医生角度讲,培养医生成本高是客观事实,学制长、淘汰多,实验和实习费用大;临床工作任务重、责任风险大、劳动强度高;医生治病不仅需要有形的物质:药品和手术,更需要无形的人文关怀。因此,应该提高医生的薪酬待遇。

此外,加强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应充分发挥村医、社区医生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卫生室;建立医学毕业生首先到基层服务的制度,地方医学院校重点培养全科医生;着力加强基层医院硬件建设,满足分级医疗的需要。另外,鼓励兴办外资和民营医院,按市场经济规律办医院,执业者优质优价,就诊者拿钱买服务,既补充了社会医疗资源的不足,更满足了部分高消费群体的需求。

盲目套用“市场经济”,鼓励医院创收,医生明里暗里走穴,把疾病和病人降到第二位;好医生基层留不住,大批基层医疗单位瘫痪,而三级甲等医院人满为患,医疗卫生资源严重失衡;“号贩子”、“医托”应运而生,因病致穷变成社会问题。因此,治标更需治本,把医院、医生、医疗保险、三级医疗纳入中国医改的总盘子里,宏观调控必能有所作为。

医疗改革是国际性难题。我国问题的核心在于没有切合国情,不适当地将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到“市场经济”。只要不改变公立医院创收的现状,给患方“补”多少不仅难济于事,而且会制造医患矛盾的新形式;同时,医学教育导向的扭曲、“医者仁术”宗旨的抛弃、社会道德诚信的丢失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摘自《中国科学报》)

上一篇:“点名索捐”无异于道德绑架 下一篇:“禽流感”科普比改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