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洗出病不是开玩笑

时间:2022-08-28 07:13:47

据媒体报道,日本每年有1.4万人因洗澡不当致死,特别是12月、1月期间,在洗澡时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情况尤为突出。报道同时指出,在冰天雪地的室外环境下泡温泉甚至相当于自杀。

在寒冷的冬天,洗个热水澡或者泡一泡温泉本是一件温暖而惬意的事,为什么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

室内外温差大会让心脏吃不消

在寒冷的季节里泡个热水澡,能使人身心放松、改善血液循环。尤其是忙碌了一天后,洗个热水澡还能起到解乏的作用。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在寒冷的日子泡热水澡可能会增加突发心脏病的风险。研究人员在两年时间里调查了1.1万个心脏骤停的案例后发现,冬天洗澡后心脏骤停的风险比夏天高10倍。洗澡1小时后,每100万人有54人出现心脏骤停,这比运动1小时后出现心脏骤停的人数高出5.4倍。

研究人员还发现,泡热水澡时,室外温度与心脏骤停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关联:室外温度越低,心脏骤停的风险就越大。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迎佳对此解释说,室内外的温差对心脏的功能确实是一种挑战。泡澡或洗澡时水温及室内的温度往往较高,全身的血管会立即扩张,患有心脏疾病或者心脏功能不佳的人,心脏血管本身就存在狭窄或痉挛,再加上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很容易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波动过大、心脏血管痉挛及心脏血液供应不足,从而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或血管内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最终致使意外发生。

心脏病患者泡澡时水温不宜过高

徐迎佳建议,对心脏病患者及心脏功能不佳的老年人来说,在寒冷的冬季,最好能选择淋浴或者泡脚。如果一定要泡热水澡或者泡温泉,务必留心以下几点:

1.注意循序渐进。身体千万不要一下子全泡在浴缸里,而是要按照从双脚再到上身的次序,慢慢将身体打湿,给身体适应水温的时间。

2.泡澡时,浴缸的水位最好不要高过心脏。

3.泡热水澡或泡温泉时,一定要注意把时间控制在10~30分钟为宜,水温也不要超过40℃。眼下各种名目、各种功能的温泉层出不穷,不同池子的水温也各不相同,选择水温过高的温泉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4.如果感到胸闷不适,要迅速离开浴缸或温泉。浴室的门不要反锁,以免发生意外时无法及时获救。

5.注意随时补充水分,如果大量出汗,会大大增加发生意外的风险。

做完这三件事不宜马上洗澡

只要是在冬季泡过温泉或者泡过热水澡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出汗、心跳加快、面色潮红。这些都是普通人正常的生理表现,但对健康人群来说,泡温泉或者泡热水澡时也不能太大意。去年,广东就有一则关于23岁女孩在泡温泉时猝死的新闻引来一片唏嘘。

徐迎佳提醒,如果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马上洗热水澡或者泡温泉,就有可能增加心血管意外甚至心脏骤停的风险,特别是对那些患有隐性心脏病的人来说,就更加危险:

一是酒后。特别是醉酒后,全身血管已经处于扩张状态,再遇到热水的刺激,心脏就容易吃不消。加上此时人的意识往往不太清醒、反应力下降,一旦出现不适,往往会误以为是酒精所致。

二是饱餐后。大吃一顿之后去泡温泉是不少人冬季度假的习惯。殊不知,此时人体的血液都会集中在胃肠道,心脑血管的血供本来就会减少,假如心脏不好的人马上泡热水澡,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会危及生命。

三是运动后。运动后,人体处于疲惫状态,此时也不适合马上洗热水澡或者泡温泉。

相应的,在洗澡或泡温泉之后也不宜马上吃饭、喝酒或者剧烈运动。

老年人冬季洗澡家中要有人陪

老年人在冬季洗澡时突发意外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报道指出,我国每年约有1.7万名老年人在洗澡时因失去意识溺水、中风或心肌梗死等原因而猝死。

徐迎佳提醒,老年人洗澡时,家中最好要有人陪伴,以免意外发生。

如果发现老人在洗澡时或洗澡后突然晕倒,千万不要惊慌,而是要冷静地按以下三步走:第一步是把晕倒的患者放平,并为其盖上衣物,注意保暖;第二步是让其在舌下含服保心丸或硝酸甘油;第三步是赶紧拨打急救电话。

(摘自《解放日报》)

上一篇:“腿梗”同样很凶险 下一篇:中药降压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