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在西医院校的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之我见

时间:2022-10-24 04:06:17

中医学在西医院校的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之我见

摘 要:本文主要就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了改进中医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学科的兴趣和效果,培养符合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目标并具有特色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现状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一、中医学教学之现状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弱

鉴于目前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安置现状,西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现代医学和中医学时,有着明显不同的职业学习动机。对于现代医学专业而言,学生们通常表现为积极地去了解所开设的每门课程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学习目的性很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学生认为学习该门课程对今后的就业帮助不大,因此学生多是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听课、记笔记,力求教师少讲少考,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1]

2.中医理论体系自身的特性造成学生理解和认同度不高

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文学、天文学等基础上,借助对自然宏观、朴素的功能观察,在辩证思维、演绎思维逻辑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系统,具有理解困难、内容抽象、容易混淆、文字难懂的特点。而现代医学以实体结构为基础,借助科学实验,在形式逻辑思维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系统更容易被理解接受。此外,中医学课程一般安排在西医学课程后进行,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较全面地接受了西医理论,学习中医学时常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习惯将中医的“脾”、中医的“肝”进行比较,对“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感到不可思议,拒绝认同;并认为中医是“玄学”,甚至用现代医学的概念否认中医学的科学性,理解认同感差。[2]

3.认知模式不同,学习难度较大

中医学的认知特点是从最原始的形象思维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导,重视辩证思维和演绎逻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现代医学中对细胞结构、细菌病毒的认识到中医学对阴阳五行、风寒暑湿的理解,学科跨度大,学习方法不适应,常常会感到学习内容抽象、枯燥乏味,内容难以理解、记忆。[3]

4.实践机会不足,降低就业能力

中医学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然而目前大多数西医院校在安排课时时,课堂教学大大多于临床见习教学,学生们临床见习示教机会较少,导致学习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的难度大大提高,而实践机会不足则直接导致学生就业能力降低,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和热情。[4]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学而有效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基本标准。目前关于中医学教学提出最多的问题是教学时数与教学目标不相匹配的矛盾,即目标大,而课时少,使得学无时效。要解决这一矛盾,要么增加足够的课时,或调整教学目标。鉴于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课时整体偏少,且偏重于现代医学,因此通过增加课时来解决中医学面临的问题尚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只有调整教学目标。而调整西医院校的学生学习中医学的教学目标,应本着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加深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的认识差异,开阔思路,拓展视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记忆中医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中医诊疗思路和辩证过程。通过对祖国传统医学产生与发展的人文背景、哲学思想的分析,对生命观、疾病观和诊疗技术与应用实践的介绍,具有以中医知识来补充西医之不足的意识,为其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使广大学生明白中医学可能会给他带来哪些方面的帮助,在日后临床工作、科研中能够找到与主攻专业的切入点,使学以致用。[5]

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围绕正确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中医学教学方法:

1.引入中医学现代研究成果,深入理解中医学基础理论

中医学典籍浩如烟海,理论抽象深奥,且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在适当地引经据典的同时,如果做到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过程中,西医认为,小儿遗尿绝大多数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中枢功能失调,而中医理论则认为小儿遗尿是肾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故用补肾固摄的方法,每每能奏效。在讲授以上例证的同时,笔者还要提醒学生:虽然肾的研究显示,肾与神经、内分泌、免疫有关,补肾确实能抗衰老。但中医学认知的肾与现代医学中的肾,还有很多不同点,他们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否则,容易导致错误的思维模式。运用这种讲授方法,使学生对中医藏象的特点有了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2.巧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中医学是祖国的传统医学,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中医学的教学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础内容,又包括中医内、外、妇、儿和针灸等临床内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将中医学的精髓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中医学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集声、像、色、光于一体的技术特点,把中医的特色和亮点充分展示给学生,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视听形成全方位的冲击,引发学生学习、探究中医的好奇心。如在中医学第一节课,我们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华佗刮骨疗毒、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甲流感和当今中医药、针灸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优势发展的概况等视频,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来激发同学们学习中医药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6]

3.利用专题讲座模块,将中医实践融入中医基础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考虑采用专题讲座模块的形式,将晦涩难懂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从生活出发,从实践出发,从时下流行的事物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由简如繁,由浅入深,向学生讲解中医学相关知识。在该模块的设置过程中必须清楚一点,让学生感兴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把大纲要求掌握的理论内容、中医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并加以强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兴趣中掌握知识,达到教学要求。[7]

4.再现诊室真实情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最难建立的是中医的临床思维,医学院校的中医专业学生往往要经过几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才能逐步养成这种辩证论治的临床思维。因此,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学会善于利用模拟诊室情境模块,呈现诊室真实情境,使学生初步接触中医临床,通过反复强化、讨论、分析、总结、充实、提高,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接轨。

结论:

由于中医学具有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融合性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要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与医学思想,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手段,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学科的兴趣和效果,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目标并具有特色的医学人才。[8]

参考文献:

[1] 杨福家.开放与远程教育学习: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R】.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上的主题报告

[2] 卢传坚.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6):18

[3]倪建俐,阎秀菊,吴敏.论中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4)第15卷第2期

[4] 郑为超.西医院校在中医学教学方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基层医药,2005(7)第12卷第7期

[5] 冯桂梅,吴强,方美善.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改革实践.中医教育,2001,20(1):35-36

[6] 魏铭,刘丽华,袭柱等,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中医教育,2001,20(5):44-45

[7]冉素娟,张茂,黄舒,吴小枚.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与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第4期

[8]黎志钟.中医走向世界的若干理论问题【J】.中国医药学报,1997,12(1):4

上一篇:职高农学专业如何服务当地三农 下一篇: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