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2-28 02:29:17

中医学专业

中医学专业范文第1篇

滨江学院中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基层医疗机构的需要,具备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在基层缺少先进仪器设备情况下,对急、难、重症具有初步的处理能力;能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预防、医疗、康复、保健以及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实践性中医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基层医疗卫生特色,如基层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社区医学等;在能力与技能培养上,着重中医适宜技术的训练,比如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技术,小儿捏脊法防治感冒等。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及其内涵,既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综合提高,又有利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一培养目标,实施全方位过程管理。

2专业建设的初步实践

2.1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公共课和国家执业医师(中医学)必考课程为基础,突出不同能力模块培养的专业课设置特点,真正实现“厚基础,大平台,多模块”的教学体系;开设“农村定向班”,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基层医疗卫生特色,在能力与技能培养上,加强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基本临床技能的训练,特别是注重提高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提高在基层缺少先进仪器设备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2.2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突出中医学特色教育在教学方法研究方面,积极推进中医学与现代教育方法学的融合,鼓励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多采用“床边教学”与中医PBL教学。目前中医专业的临床带教已经颇具特色,有专门设置的PBL教室,主干课程均开展了PBL教学,自主编写的教案质量明显提高[2]。利用学校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开辟视频教学栏目,实现网上自测、网上师生互动、教师网上备课等。

2.3加强实验室与教学基地建设,保障学生中医能力的培养在现有实验室、教学基地平台之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中医特色教学实验室建设,确保前期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学校附属医院的有利条件,借助部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内容,保证舌诊、脉诊、针灸以及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室专业临床技能的培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强化临床操作技术培养和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加强床边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中医适宜技术考核等,不断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4完善成绩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根据培养实践性、高素质人才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实行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实施推广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与“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并自主设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量表[5]。

3专业特色逐步形成

3.1依托校本部优势,实施错层发展立足实际,依托校本部中医学专业优势,培养目标侧重于“应用型实践性”,有别于校本部的中医专业,即专业理论素养方面强于高职高专而实践教学比重又多于普通本科。

3.2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彰显个性化培养构建“平台+模块”教学体系,实行弹性、灵活的课程设置,实现“一个专业招进来,三个方向走出去”,设中医临床、中医骨伤、农村定向班;农村定向班体现基层医疗卫生特色。

3.3注重临床能力培养,突出中医特色教育体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要求,注重中医适宜技术的训练,尤其是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项目,比如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技术,小儿捏脊法防治感冒等,适应基层的需要。

3.4建立“双导师制”,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每一名学生配备理论课程导师和临床课程导师。理论课程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对医学理论的学习,临床课程导师指导学生的临床实习,目的在于既注重夯实前期基础理论,又强化后期临床实践。

3.5拓展第二课堂,建立与就业单位的无缝对接加强小学期的实践教学工作,增设“关爱病人”为主题的专业公益劳动、“感知医学”为主题的临床教学见习和“感知医药卫生国情”为主题的社区医疗实践等,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进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践训练,实现与就业单位的无缝对接。

4思考与体会

滨江学院的中医学专业自2012年起成为滨江学院的校级重点专业,本着错位发展与分层发展的理念,与校本部的中医专业形成互补优势,实施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战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实践性中医人才。过硬的培养质量,保障了就业率,滨江学院中医专业每年向基层医疗机构输送近100名毕业生,就业率近90%。对用人单位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专业知识获得“好”和“较好”评价的占98.8%,业务能力获得“好”和“较好”评价的占93.4%。毕业生中不少已经成为医疗单位的业务骨干,为临床医疗和中医药的传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医学专业范文第2篇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中医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中医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中医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中医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中医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中医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中医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中医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完成中医学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中医学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中医学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实习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

来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1.做好实习期工作计划,继续加强对中医学岗位工作岗位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各种制度和业务。

2.以实践带学习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注重学习的同时狠抓实践,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3.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加热情的工作作风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力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继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单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二)

我是中医大学医学系中医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尽一份力。为便于公司对我的了解,现自我简介如下: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

中医学专业范文第3篇

本专业培养的是中医师,需要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是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面,能作为中医师出诊或者自己出来开诊所的只是少数,因为他们都需要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淬炼。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去医院当医生,这里的医院,主要指的是中医院,当然也包括一些西医院的中医科室。其中本科毕业生一般就是去县里的二级医院,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去一些养生、健康管理的公司或企业工作。另外,对于专门从事医学工作的同学来说,这个行业对学历的要求很高,所以也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

不过,由于中医执业范围的限制和国家规定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不能去报考临床类别的医师资格证书,中医执业医师不能再进入各医院的临床科室,所以在中医医院,很多中医师在临床科室工作受到了卫生执法者的质疑,不过这种尴尬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扶持力度的加大而减少。下面介绍的几个专业就没有这类尴尬了。

针灸推拿学——绿色医疗,低碳环保

针灸推拿学专业原本就是中医学的一部分,中医学专业在课程安排上也有针灸推拿课程。但相对于中医学专业而言,这个专业更加的“绿色环保”,因为针灸师也许只是利用一根针、一根艾灸条加上一双手就能够减轻困扰你多年的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头疼、失眠等各类不适,这也是让外国人感到惊叹的地方。这个专业是中医学领域中率先走出国门,为外国人所接受的专业。据说,针灸推拿还得到国外医保的认可,在国际中医中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就业方面,本科学历可到县级医院就业;硕士学历的毕业生,可以在市级的医院就业或从事科研工作。当上针灸师后可到医院、诊所、康复治疗中心、保健俱乐部、美容院、保健药品商店和健康研究中心等场所工作,除此之外也可以自己开诊所。如果英语学得好,还可以到国外发展,在国外从事针灸推拿工作将比国内有更好发展。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针灸推拿为主的医疗保健系列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一般英语托福成绩在550分以上的针灸本科毕业生,都有着很大的出国锻炼的机会。总之,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针灸推拿人才极其短缺,其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护理学——不愁找不到工作的专业

顾名思义,护理学专业培养的是护理人员。护理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延伸和分支,具有临床医学的特点,又有其特殊的地方。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专业在本科前两年都差不多,在后两年的时候才开始有差异。护理学生要系统地学习各科护理学,如: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而临床医学专业则是学习内科学、儿科学、外科学等。

这个专业还有一个特点——实践能力强,所以那些动手能力比较好的同学比较适合本专业。因为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范围非常广,从常见的打针输液、整理床褥、协助患者刷牙洗脸,到婴儿保健、重病护理、紧急护理、老年医学、肿瘤医学、社区保健,还有儿科、精神病科和妇保科的护理都是他们的工作领域。

在我国,护士极度缺乏,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大部分医院都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在就业方面,护理岗位就业率相较医生类岗位要高,而且同样是本科生,读护理的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去到一家很好的三级医院工作,而医学专业的学生则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据了解,在管理和商业方面受过训练的护士管理者是护理类职业中增长最快的人。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兼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还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工作。

康复治疗学——后临床工作,协助患者康复

现代的康复治疗学不再是过去那种单一、简陋的治疗方法,而是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治疗措施,使病、伤、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该专业出来的学生做的是“后临床工作”——前面的几个专业大都是直接接触生病的人,而该专业接手的是接受过临床治疗但是没有完全康复的病人,这就需要康复师来协助患者制定严格详细的康复计划,协助其痊愈。在课程设置上,基础医学阶段与临床专业学生是相似的,高年级以后则开始学习他们本专业的知识,如对一些疾病进行后期的康复评估、康复治疗等等。

一家正规的康复中心,里面的治疗内容包罗万象:有烧伤、骨创、神经等损伤的康复,还有矫形支具等。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分为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心理康复等,通过运动治疗、水疗、神经促通技术、减重治疗技术、假肢矫形器制作等手段,来使患者康复。

中医学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 生理学 中西医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62-01

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 对教师的要求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1]。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2]。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术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 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

中西医都是科学,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3]。在理论教学中,尽力寻找到一些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共通点,在讲授的时候加以结合,以此构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沟通平台[4]。第一,我们对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内涵一致,仅仅是提法不同的内容进行整合。打个比方,学习绪论这章时,根据内环境稳态内容,把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等普遍存在的规律与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的阴阳对立统一学说相比较,使学生在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对于中医理论的总纲―“阴阳学说”[3]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在讲授器官生理作用时,把中医理论中脏腑的相关功能与之相比较:西医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与中医学中心主血脉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贮血和消化,这与中医学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生成尿液是肾脏的主要功能,这与中医学中肾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通过“中西医融合”的方法将两大理论体系不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为学生架设起一座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第二,除了比较这些共通点,我们还特别提出中西医之间对器官生理功能和意义理解上的差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记忆。例如:中医学对心功能的阐述是“藏神,主血脉”,它除去包含西医生理学中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中还囊括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

3 实验教学的“中西医融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一切理论都源于实验[5]。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学生通过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乌拉坦等药品,随后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就可以掌握静脉注射、动脉插管等操作方法。同时通过牵拉、夹闭颈总动脉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等操作,来验证降压反射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固。实验教学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生理实验,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常规的实验项目中,我们还特地加入一些中医药学内容,以提高中医系同学的兴趣。例如,实验5:调节动脉血压中,可以建议同学观察三七这种中药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还可以观察中药木香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4 根据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在我校,中医专业学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学生起点差异比较大,而且生理学教学课的时间有限。因此,作为生理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当然是在保证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例如:生物电现象的形成机制,对于药学专业,这部分内容熟悉即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其详细过程;但对于中医专业,该部分内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区别对待,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做到了生理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覆盖,又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5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生理学内容较多,而课时少,如果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要使学生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识,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各章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就是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详尽地讲解。如呼吸运动的调节重点在于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而其中又以化学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因此授课时主要讲授化学因素CO2,O2和H+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做到层次分明。也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住重点进行自学和复习。至于难点内容,也就是学生认为难以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可采取比喻的方法,从而化难为易。教学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抓住要点,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余畅,余华荣.“中西医结合”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4):339-340.

[2] 文菊华,陈懿,邓冰湘,等.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体会[J].医药教育,2011,18(3):116.

[3]李保兰,韩曼.我校中医实验班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之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363.

[4] 肖爱娇,闵建新,伍庆华.PBL教学法运用于中医院校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3):154-156.

中医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责任伦理 大学生 职业伦理 中医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209-02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韦伯第一提出了责任伦理的概念。目前为止,责任伦理已在诸多领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责任伦理强调伦理义务、强调美德、强调伦理效益、强调“兼善天下”。责任伦理更注重自律而非他律。而这种发自内心的理性自律则需要通过外在限制性的他律磨练而来。大学生正是处在身心快速发展、伦理观逐步成型的人生阶段,能否对外部或软性或硬性的限制性他律形成习惯、自觉接受约束并最终达到知行合一,是责任伦理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中医学专业大学生今后职业的严肃性特征对这些即将要步入医务人员队伍的准医生有着更为严苛的责任伦理要求。出于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必须对他们在入行前加强职业伦理教育,而这又与责任伦理的要求不谋而合。所以,对中医专业大学生的责任伦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现状

总体上来说,当代中医专业的大学生在职业的责任伦理方面呈现出“知行不一”的态势。大部分的中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划实现自己的目标,对大学生活的状况不太适应。上专业课的动力不足,觉得专业课程多、难、复杂,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不高,基本上是求过就好。缺乏生活节奏感,生活成了高中时期的三点一线,限于教室、食堂和寝室,对未来生活有所迷茫。学习处于被动,逃课、迷恋游戏不在少数。熬夜通宵、自杀,对生命无比轻视;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只知道一味的索取,部分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振、学习自律性和计划性差、作息无规律、迟到旷课屡禁不绝,考试违纪。对专业知识认识不足,轻易就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怀疑,正如吴小勇所说“中医药类的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往往因西医的强势而产生对中医药专业的怀疑”。又有另外一种人一心放在了学习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对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和工作都有所困难。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表现出没有自信,没有责任,没有诚信。

2 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现状产生的原因

中医在我国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民众对中医认识不足,存在误解和偏见,医疗卫生偏向于西医,中医发展受到阻拦,是导致中医学专业不自信的主要原因。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是独生子女,是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为我独尊,自私自利的思想且严重缺乏合作、服务、奉献意识的主要原因。甄晶说,当代大学生缺乏自觉与自省的意识、责任感与道义感松懈、诚信与廉耻缺失,在一定的程度上呈现出道德虚无感和道德异化现象。主要是自我责任的缺失、他人责任的忽视、社会责任的淡化;直接导致了现在的大学生没有责任感的主要原因之一。苏玲表示社会现象的默化、家庭导向的局限、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大学生素质的欠缺是当代大学生意识淡化、价值错位、道德缺失、行为示范等方面的主要原因。李浩对大学生责任伦理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知行脱节,践行能力弱;崇尚自我,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脆弱,自我责任感薄是当代大学生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

高云说“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薄弱甚至缺失的问题。”薛玉刚表示主要是利他奉献意识、具体责任意识的缺失以及爱国责任意识的行为上有所缺失。高云说主要是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甚至缺失、感恩意识弱化、家庭责任意识缺失、诚信度偏低、社会责任缺失等等。

3 中医学专业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构建

3.1 遵守主要原则

只有严格的要求当代大学生遵守主要原则,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总体综合素养。赵阿华,宋湘绮提出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的主要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仁爱原则,诚信原则三大原则。

3.2 遵守伦理规范

苏玲对大学生主要伦理规范提出三点:奉献、感恩、宽容。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知道回报社会,才会不去为鸡毛蒜皮的事去斤斤计较;只有懂得宽容的人,才懂得珍惜,才会全心全意的对病人负责;只有会去奉献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人,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医学专业的大学生。

3.3 增加教育培养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做一个好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的人都是在大学生期间形成三观。所以教育显得至关重要。赵阿华,宋湘绮提出构建的途径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养成教育,深化实践教育,强化榜样示范作用,突出艰苦奋斗教育。李萍认为加强大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3.4 提高专业认识

大多数的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一走出校门就不在从事本专业,因为他们觉得中医学专业是根本无法理解的,他们甚至会站在非专业的立场上去抨击中医。苟娜说要稳定与壮大中医药专业人才对自身专业的自信心,并增强中医药专业人才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就必须要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的认识。

4 结语

中医专业大学生的责任伦理培养对于他们日后的职业道德、中医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责任伦理与我国中医哲学的伦理思想不谋而合,相互贯通。必须要让中医专业大学生对责任伦理从理论上的“知”到内在驱动的“行”。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不能仅从行为引导上进行宣传,那会导致责任伦理变成口号而缺乏行为动力。而应该从责任伦理逻辑与哲理,才有可能从理性上说服受教育者。正如苏格拉底所说:“德性即是知识”。另一方面,责任伦理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教育,更应该深入到实践领域和公共领域。这就需要整个社会为此共同付出努力,而仅靠学校教育则难成气候。责任伦理是科学理论,更是社会实践。要使中医专业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才是责任伦理真正得以实现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 赵阿华,宋湘绮.对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问题的解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9-51.

[2] 苏玲.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Z].党建,2013-12-01.

[4] 黄君录,陶书中.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0(6):89-92.

[5] 徐涛,李萍.论大学生责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152-153.

[6] 李洁.追因与反思:大学责任教育之现状[J].江苏高教,2006(4):97-99.

[7] 苏玲.论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的主要原则[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5-86.

[8] 甄晶.基于责任伦理视阈的大学生网络伦理责任伦理论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9):38-41.

[9] 高云,王恒.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学与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4):79-82.

[10] 卢卫林.论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69-71.

[11] 吴小勇,苟娜.中医药相关专业大学生职业承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4):84-86.

[12] 薛玉刚.经管类专业教学情境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状况调研――以浙江省高校为例[C]//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2:271-277.

中医学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医学 七年制 临床技能 调查研究

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培养的是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因此,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临床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质量的优劣。为此,我们课题组对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相关问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浙江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已经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以杭州市区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为调查范围。

1.2 方法:通过综合同类研究文献、学生访谈情况及临床实习手册等信息设计调查问卷。采取独立作答、笔录的方式。内容包括对临床实习时间安排的评价、对临床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对综合测评作用的评价、对临床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四个方面。

1.3 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98.18%。108名被调查对象中,男性56人,女性52人;实习地点均在杭州市区内,其中省级医院69人,市级医院39人。

2.2 对临床实习时间安排的评价:受调查的学生中,65.74%的学生认为实习时间太少,而2.78%的人则认为时间太多。有22.22%的学生认为实习时间应安排在第四、第七学年,37.96%学生认为应安排在第五、第七学年,他们的理由是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39.82%学生认为应安排在第六、第七学年。见表1。

2.3 对临床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只有17.59%的学生对自己在临床中掌握的技能感到满意,82.41%的学生认为自己所掌握的临床技能有欠缺。对欠缺的主要原因,41.58%的学生认为是时间不够,29.21%的学生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意识到时却为时已晚,29.21%的学生认为无法学到东西。其中男生大部分认为无法学到东西,占41.31%;女生有48.84%认为时间不够才是主要原因。对于获得临床技能的最佳方式,1.85%的学生认为是多观摩;15.74%的学生认为是多动手操作;82.41%的学生认为观摩+动手操作才是最佳方式。对于临床实习期间科室的病例讨论课,81.48%学生认为有收获,15.74%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2.78%认为没有收获。分析收获欠缺的原因,65.57%学生认为病例讨论课只是走过场,形式主义。见表2。

2.4 对综合测评作用的评价:有20.37%的学生认为综合测评的主要作用就是评判好坏,79.63%的学生认为不是。6.48%学生觉得综合测评能帮助指出不足和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57.41%学生觉得综合测评帮助很少,36.11%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见表3。

2.5 对临床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11.11%的学生认为中医临床课程的学习容易理解,记得住;32.41%的学生认为中医临床课程比较抽象,不易记住;56.48%学生认为这些课程都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对临床课程的见习时间,5.55%的学生认为见习时间足够了,21.30%的学生认为时间正好,73.15%的学生认为时间太少。对半天在医院见习半天上课的床边教学方式,84.26%的学生很喜欢;11.11%的学生无所谓;4.63%的学生不喜欢。90.74%的学生认为这样

的教学方式会加深理论学习;也有9.26%的学生认为会忽略理论学习。

3 讨论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是因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而且更因为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皆是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将中医的理论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因此,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医专门人才。七年制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承载着继承、发扬中医临床的重任,他们的临床技能尤其重要。而只有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提炼成自身精华。本调查发现目前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主要存在着临床实践时间太少、临床教学质量不高以及考评制度不够合理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增加临床实践,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本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学生觉得临床课程的学习“记得快,忘得也快”,有的还认为“比较抽象,不容易记住”,除了学生的主观原因外,关键还是在于实践的匮乏,不能及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偶尔半天的见习课,从时间和人数的安排上都无法让学生在见习课上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要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半天在医院见习,半天上课的床边教学模式,认为这样能够加深理论学习。此外,每个学期结束如果都有一段时间的相关临床见习,也将是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机会。如此,将基础、临床与实习三个阶段综合考虑,基础阶段就引入临床内容,拓展和加强基础阶段的学习,临床阶段融入基础课内容,实习期间将基础课和临床课内容适当穿插,则可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衔接和结合,逐渐实现“一体化”[1]。

3.2 增加实习生临床“实战”机会,提高教学质量:绝大部分受调查的学生对自己临床技能的掌握不满意,且调查显示病例讨论课收获不大,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收获。其原因是这类讨论课在讨论之前就没有设定明确的讨论目标,讨论时老师也没有深刻分析,只是走过场,形式主义而已。病例讨论是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对某种病例掌握比较全面的鉴别诊断及诊断步骤,而且讨论还能培养学生如何简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因此,要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增强带教的质量和责任感[2]。要增加临床实习中学生动手的机会,实习单位要放手让学生有“实战”的体验,实习生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加强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3]。

3.3 完善综合测评制度:目前学校综合测评的内容是理论课程与科研、文体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其中理论课成绩占了大部分。综合测评内容比例的设定直接决定了学生努力的方向,以理论课程成绩为主导的综合测评势必导致学生忽略临床实践技能的掌握。因此,建议在实习或见习的那几学年,将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加入到综合测评的内容中去。如通过带教老师的总体评分及对模拟病人、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的操作进行打分,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到综合测评的总分中去,并且将其写入学生手册。如此,就能让学生从一进入大学校园就明白临床技能对于一个医学生的重要性,使其在学习及实习期间有意识地侧重于自身临床技能的锻炼,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车立娟,徐竹林.临床中医学七年制专业在校生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医教育,2002,21(4):17-19.

[2]孙保亮,张辉,李昌英.提高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92-93.

[3]张红莉.浅析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几个问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188-190.

中医学专业范文第7篇

目的: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为更好地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缓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果: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才匮乏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协议规定与就业希冀差距大,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建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服务基层意识;完善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重视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在职培训,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

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

为落实《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的精神,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医学定向生政策”)。从2010年起,国家连续三年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毕业生[1],以期缓解基层看病难题,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2,3]。传统中医药凭借“简,便,效,廉”的优势在基层人民群众中有口皆碑,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基层中医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短缺以及中医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突出。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培养对于改善基层中医人才困境,缓解基层中医匮乏,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高校和相关管理部门更多关注基层卫生需求,较少从学生的视角去研究此项政策。调查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需求以及协议期满后的意向,对于调整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教育计划,完善相关政策,更好地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具有一定意义。

1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从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薪酬期望值、履约倾向性、协议期满后的意向以及基层工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来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于2014年秋季学期在成都中医药大学297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进行,回收问卷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95.96%,有效率98.60%。

1.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借鉴相关文献。将样本数据录入Excel软件,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以及其对医学定向生政策实施的意见与建议。

2调查与分析

2.1基本情况在调查的281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大一学生98人,占34.9%;大二91人,占32.4%;大三92人,占32.7%。户籍多以农村生源为主,有204人,达到72.6%;城镇生源64人,占22.8%,较多;农转非13人,占4.6%。性别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有168人,占59.8%;男性有113人,占40.2%。独生子女有130人,占40.2%,非独生子女151人,占59.8%。281名学生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州,成都、绵阳、南充等地生源较多,定向单位主要为川西北高寒藏羌区、攀西老凉山地区、川北秦巴山区、川南乌蒙山区和川中丘陵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生源地与定向单位在同一地市州的有150人,占53.4%,而有131名学生与生源地外的卫生机构签约。多数学生基于经济和就业的原因选择报考定向生,调查显示,有176名学生(62.6%)认为定向生不必为学杂费担忧,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50.9%(143人)的学生看重的是不用费时费力去找工作。

2.2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调查就业意向是个体在就业选择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含糊的需要,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实际就业行为[5]。问及对定向单位的满意程度,281名学生中选择一般的人数最多,有159人,占56.6%;不满意的居次,占23.1%,整体满意度偏低。薪酬意向调查中有44.1%的学生认为其毕业后可找到月薪3000至4000元人民币的工作。无协议牵制,在基层工作年限意向调查中有58.4%的学生愿意在基层服务的年限为2至4年,不愿意去基层与愿意在基层服务6年以上的人相等,为11人,占3.9%。无协议牵制下,工作地区意向调查中,65.1%希望在县/区级找到合适工作,其次是市级,有58人占20.6%。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毕业意向调查中持“观望”态度的人最多,其有更好的选择就违约,没有就履行合约,为141人占50.2%,乐意去定向单位,有84人占,29.9%,仅2.1%坚决不去定向单位;协议满后2.5%会选择坚守岗位,继续服务基层,最多的是认为六年累积足够经验,到更好的医疗机构发展,人数是134,达到47.7%的比率,其次是选择性态度,认为自己有较好的发展的话就留,没有就离开占33.8%。详见表1。

2.3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对于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本研究采用复选形式进行调查统计。281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82.2%的学生在满足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条件后会更愿意留在基层;其次是单位提供进修机会,有205人勾选,占73.3%;选择解决住房问题会更愿意留在基层的学生也较多,有127人,占45.2%;得到领导的重视与赏识有27.4%选择,定向单位在生源地有28.1%勾选。可见,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福利待遇、进修机会。详见表2。表2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

3讨论

3.1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才匮乏具有积极意义虽然学生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偏低,但是在其毕业后意向调查中,29.9%的学生乐意去定向单位服务基层群众;17.8%的学生被动去定向单位工作:包括不愿去定向单位,受合同牵制被迫在单位工作至约满和受合同牵制被迫在定向单位工作,一旦时机成熟立刻违约两种情况;仅2.1%的人坚决不去定向单位。总体上看,免费定向生下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可能性较高。且大部分学生表示满足一定条件后其愿意长期服务基层,由此可见,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解决基层中医人才缺乏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3.2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无协议牵制,在基层工作年限意向调查中,多数学生只愿在基层工作2至4年,仅3.9%的学生愿意在基层工作6年以上,无疑定向协议规定的服务期6年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偏长。定向中医学生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不高,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其可以找到在县城的工作,定向协议中规定签订乡、镇医疗机构不满足其就业地区意向。协议规定与就业希冀存在差距,有50.2%的人对于学满后的就业打算处于“观望”态度,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就违约不去定向单位。去了就业单位,大部分是“过路客”,仅2.5%的人会继续为基层服务,明确表示会离开的人高达52.0%:包括累积经验,到更好的医疗机构发展和考虑换职业两种情况。可见绝大部分在校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目前没有扎根基层,长期为基层卫生事业做贡献的坚定信念。

3.3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访谈时,多数人表示医学专业学习投入成本高,人才培养 时间长,专业技术性强,工作风险高,而基层工资微薄,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不理想,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是其不愿长期在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在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中,82.2%的人表示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的条件下他们会更愿意在基层服务。且他们对于自身继续教育与在职培养也甚为关注,73.0%的人选择了此项。如若解决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提高工资和福利,为其提供较多学习机会和较大晋升空间,其会更愿意长久地在基层服务。要让基层对医学免费定向生充满吸引力,还应完善工作期间的相关政策。

4对策与建议

4.1完善定向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基层中医药事业欲谋发展,首先要保障中医药人才的生存。完善定向生优惠政策,从他们关注的利益点着手会效果倍增。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应在工资待遇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设立专项津贴,缩小乡镇与县/区级医疗机构的待遇差距[6]。将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工资待遇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以保障基层中医人才的生存环境。当然切实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环境,解决学生入职后的生活问题也需双管齐下,如此可提高基层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吸引力,提高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变基层为吸引中医人才的“磁场”。

4.2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在访谈中,有部分学生担忧在中西医不均衡发展的今天,其在基层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可见,学生重视工作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唯有在工作中得到认可,其才会有长期服务基层,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的意志与信念。因而,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政策,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保障中医药的服务功能则至关重要。改善基层中医药环境,给予基层中医药足够的发展空间,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存在价值,进而保障基层中医人才结构稳定,才能让基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简而言之,基层有中医人才大展宏图的机会才能吸引更多热爱中医事业的人才于基层长期发展。

4.3重视定向生在职培训,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医生职业专业性、技术性强,故而医生都非常重视继续教育,而中医强调师承,在业务上宜选派有经验的医师对其加以指导,充分发挥“老中医”传帮带作用,提升其业务水平。并且在在职培训、在职进修以及提升个人发展空间方面提供更多可行措施,将其具体化、标准化。在职进修在满足学生继续教育需求同时可提升医生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在基层工作可提升业务水平,提升业务水平为更好的服务基层”的良性循环。

5小结

本研究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匮乏具有积极意义,培养的基层中医人才下基层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不能吸引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扎根基层,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定向生优惠政策需完善,以提高基层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吸引力。重视定向生的在职培训,满足学生入职后继续教育的需求。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让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毕业后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真正缓解基层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Z].中国网,2010(561).

[2]冯秋季.河南省订单定向医学生农村就业意向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5):394-396.

[3]范文燕,等.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专业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45-47.

[4]万秀珍.基层中医医院中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2013,21(3):275-277.

[5]付义朝,等,首届免费师范定向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0(4):144-152.

[6]杨宏宇.探索定向培养农村医学生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世界农业,2010(11):93-94.

中医学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药学;课程思政;中医学专业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既是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重要一环,也是介于基础与临床的一门桥梁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2020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我们中药学课程组在原有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中药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体会总结如下:

1中药学课程思政现状

《中药学》[1]包括总论和各论2大部分。其中,各论部分收载的临床常用中药536种(含附药),每味药需要掌握其主要药性、基本功效、临床应用、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等内容。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记忆牢固,往往出现不同章节药物混淆的情况。而且中药学涉及多领域的知识,知识面非常广。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自身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方能出色完成授课任务。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容易忽视中药所包含的文化属性。

2中药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中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发现的,其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药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老药工对中药进行炮制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大国工匠精神,中医在使用中药进行诊疗活动的过程中,有很多彰显“大医精诚”的典型案例。若能仔细挖掘就会发现,中药学的课程思政元素非常多。目前,我们已经挖掘了90多条思政元素,基本做到每节课都有课程思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时政

在讲中药学的发展简史时,可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2016年12月25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1中药的名称在讲具体中药时,有些中药的名称有一定的典故,可适度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药青黛和大青叶之间的关系,可引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原句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可以用于制作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等。2.2.2民俗与中药端午节有挂艾菖、熏艾以驱邪及祛病防疫的习俗,引出中药艾叶[2];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给学生介绍医圣张仲景用祛寒娇耳汤治病救人的故事,引出温里药。2.2.3民间谚语与中药“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引出采集时间的重要性;谚语“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引出穿山甲、王不留行的下乳作用;“下肢不能移,牛膝五加皮”引出牛膝“性善下行”的特点。2.2.4关于中药的古诗词讲中药佩兰时,以屈原《离骚》中的诗句开场:“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讲中药山楂时,以清·杨静亭的《都门杂咏》中“南楂不与北楂同,妙制金糕数汇丰。色比胭脂甜如蜜,解酲消食有兼功”,引出山楂的来源有山里红和山楂2种。2.2.5名医与中药的故事讲中药学的发展简史,讲到《本草纲目》时给学生介绍李时珍用27年立书的故事。讲到石膏时,结合石膏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近代河北名医郭可明及其团队的“抗瘟梦”,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2.3大国工匠精神

在讲中药的炮制时,引入北京同仁堂药房恪守的祖训和信条“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并组织学生观看《本草中国》中巴豆霜的炮制过程,通过繁复费时的中药炮制工艺,让学生感受大国工匠精神。2.4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讲到青蒿时,给学生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研发青蒿素的历程,突出其以身试药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讲到丹参时,介绍丹参滴丸是世界上第一个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草药制剂。1997年,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认证,结束了中药只能以食品或保健品的身份进入发达国家的历史。

3中药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我们在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3.1育人目标

3.1.1思想品德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志愿为人类的健康工作服务。3.1.2职业素质目标具有医者仁心,尊重生命的职业责任。能积极运用中药,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作为自己的职业担当。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增强职业认同感。培育学生的传承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2教学内容

立足学生辨证选药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国家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国工匠精神、中药的创新发展成果等有机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领悟、升华,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3.3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为载体,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归纳比较式等教学方法,建立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3.3.1基于案例(CBL)法通过简短的小病例,学生运用已学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四诊合参,准确辨证的基础上,运用单味中药或药对进行简单论治,逐步建立临床辨证用药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3]。可选取名医的典型医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名医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如讲到安神药酸枣仁时,可引用药王孙思邈巧用朱砂酸枣仁治疗癫狂的案例。3.3.2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职业认同感。如:讲清热解毒中药时,可介绍该类中药在抗病原微生物方面的优势,提出:清热解毒中药等同于西药抗生素吗?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组内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任课教师做总结性发言,清热解毒中药与西药抗生素不能画等号。清热解毒中药除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外,还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发挥多靶点的治疗作用。明确指出中药和西药的理论体系不同,不能简单画等号。3.3.3归纳比较法可采取横向比较,即同一章节内相似药物的比较,如金银花与连翘;纵向比较,即不同章节具有类似作用的药物比较,如黄芩、砂仁、桑寄生均可安胎,如何区别使用等。通过该归纳比较的方法,可使学生在求同存异中逐步建立临床辨证用药思维,培育学生的传承精神及求真务实精神。

3.4评价机制

改变以往单纯考核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将课程思政指标融入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之中,检验学生思政德育目标完成情况,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考核模式,尤其注重对学生的诚信度和科学作风的考核。比如,在考核过程中发现雷同试卷,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4中药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要点

4.1做好课程思政的设计方案

根据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尽量做到每节课,至少每次课都要有思政元素的融入。在教研室集体备课时,有课程主讲教师将相应章节的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及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介绍,然后在教研室内部展开讨论,经过不断完善,成熟后组织实施。

4.2掌握好课程思政的时间

中药学知识点非常多,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时,尽量选取短小精悍的,不拖泥带水。这样既可起到思政效果,又不至于影响课程正常的进度,达到双赢的效果。

4.3避免说教式的模式

中药学的授课对象是中医学专业大二学生,如果采取简单说教的方式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可在具体教学中,自然融入时政、名医典型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如在讲中药罂粟壳时,简单提一下鸦片与罂粟的关系,通过鸦片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及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4.4线上线下相结合实施课程思政

除线下开展课程思政外,我们结合中药学(自建)慕课的教学特点与优势,搭建思政慕课线上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认识中药、学习中药、应用中药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中药学课程教育中的思政元素,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医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5中药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5.1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均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学习基础知识,也能感受劳动人民在发现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等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更能感受历代中医药学家的用药如神和科学探索精神。

5.2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专业的认同感。学生能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效率[4]。

5.3使学生树立中医药专业自信

在课堂中介绍的医案病例,尤其是结合新冠肺炎期间的中医药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医药的优势,激发出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有了较高的中医药专业认同感,专业自信也不断坚定。

6典型案例

6.1精诚医署的成立与发展

经过了系统的中药学课程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常见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病证,并积极运用中药治疗临床常见的小疾病,学有所用。受课程思政影响,职业责任感增强,都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身边的同学解除病痛。在这种背景下,“精诚医署”孕育而生。依托“精诚医署”,学生们制作中药香囊、药膳等,积极服务患者,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背景,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先后获批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暨全省创业大赛(高校赛区)一等奖等荣誉。

6.2大创项目助力传承与创新

经过系统的中药学学习,学生们感叹中药神奇功效的同时,积极运用所学中西医知识来验证中药的功效。借助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积极申报课题。近3年,中医学专业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8项,对学生的传承与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若能适时开展课程思政,会使学生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与达成,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唐德才.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454.

[2]刘宇,郝蕾,石铖,等.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中医教育,2020,39(3):55-58.

[3]冯秀芝,任艳玲,刘立萍,等.中药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实施途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1):27-28.

[4]袁颖,朱国福,杨柏灿,等.立足文化内涵实施课程育人———中药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8,37(4):27-30.

中医学专业范文第9篇

摘要: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中医学课程,旨在使西医专门人才了解中医学科的基本思想,熟悉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为实现中西医结合奠定基础。对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旨在为中医学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以便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中医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中医学是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以其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在世界医学界中显示其神奇的魅力。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学的发展和规模出现明显的滞后和萎缩。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化和疾病谱的变迁,中医辨证论治的模式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如在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康复理疗、养生等方面独具优势,中西医结合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在西医院校,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中西医又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周期短,加上中医理论本来就抽象深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思考和探讨。

1.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安排少的矛盾

西医院校开设的《中医学》课程大体相当于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临床各科和针灸等多门课程的合编或精简,几乎囊括了中医学领域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部内容,成了中医学专业各科教材的缩写版,这些内容在中医院校大约要花4年时间,上课时数不少于600学时;而大多西医院校缩减到48-74学时,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尤显突出;教学中许多内容只能点到为止,大多数学生对中医理论感觉接受与理解困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由于课时安排少,通常理论讲完后,留给临床教学的时间就很少了,这样就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也会产生反正学了也看不了病的思想,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2 学习兴趣浓厚与精力投入少的矛盾

学习兴趣浓厚但精力投入较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中医是有兴趣的,认为学习中医是必要的,下课休息时间,经常有学生咨询中医理论及治疗方面的问题。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中医学抽象难懂,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去学习。很多学生希望通过一学期的中医学习就能熟练运用中医诊治疾病,并普遍对中医学教学效果期望值过高。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容易使学生遭到挫折,进而灰心丧气,出现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甚至缺课。

1.3 教学方法滞后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大部分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遵循“灌注式”教学模式。缺乏课堂的活跃性,缺乏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学生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过程,缺乏学生的积极性。而中医学是从实践中来,以中国古代哲学为理论基础,并认为天人相应。同时在讲授中医学之前,学生头脑中已深深印上了西医理论基础的烙印。所以,不能再以“灌注式”讲授中医学,这样学生理解不了中医理论,就会产生逆反、拒绝心理,甚则认为中医学是伪科学。

1.4 校园内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薄弱

中医学属于生命医学范畴,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以天地人、文史哲、儒道佛、政经社等形成了一个带有明显的人文内容、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医学理论与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综合体系。故有“医道同源、医儒同源”之说、“济民之术”之称,学好中医,也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广泛内涵的隐性课程,是一种教育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感性认知,发挥着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磨练意志等多种功能。然而,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文化氛围薄弱,加之市场经济的冲击,人文教育显得更加苍白无力,提高学生医德修养,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是当前医学教学的重大课题[1]。

2.教学改革探讨

2.1 优化课程知识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比较系统地获得中医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中医学观点,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中医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应针对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注重中医诊丙思路的讲解,侧重于讲解四诊技能和辨证处方规律,让学生理解从中医学角度改如何去诊断和用药,提高学生辨证论治的本领[2]。应加强中医思维能力的培训,以辨证论治为主线,理法方药一条龙,使其成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课程综合的轴心,以较好地反映中医学的学术特色,体现临床思维,展示临床过程。应加强案例教学,以常见病症的临床思维与临床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反映中西医理论及技能的综合,以便在工作中做到中西医互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领会教材精髓,并进行严格细致的剖析,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课时、临床教学特点,选编、重组、加工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用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传授最简单经济、最实用有效的知识;我校中医教研室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对《中医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时数。将经络与针灸学合为一章讲授,仅安排2个学时的理论课和4个学时的见习课;将中药和方剂两章化整为零,分为2部分讲授。将中药的基本理论和方剂的基础知识合为一章讲授,时间为2学时;同时将中药、方剂各论的内容融入治法中讲授,安排2个学时;将四诊和辨证合为一章讲授,其中四诊讲授理论课2学时,主要讲授四诊的主要内容望舌和切脉的主要方法和注意事项。辨证主要讲授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各占理论课2学时;再安排2次见习课共4学时。

2.2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中医学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彻底改变以往满堂灌式课堂教学模式,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临床资料和信息,了解医学动态[3]。

病案分析法:就是将临床典型的病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的教学方法。利用病案分析法进行中医学的教学,较大幅度提高了中医学临床教学效果,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系统的回顾,以及中医临床的深入了解。

直观教学法:可采取病例讨论分析,录像教学,专题讨论,综述报告,多媒体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

形象思维法:即建立在宏观自然观察、表象观察的基础上,并以哲学为核心,注重整体联系和感悟、推理、推测自然,高度概括、高度抽象;中医学独特的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等认知方法属于形象思维,在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用表象和形象化的语言解释枯燥的名词术语。

双向交流课堂教学法:即倡导学生自主、交叉、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究问题所在;交叉性学习是综合多门学科,把知识交叉融合在一起;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参与对问题的共同探讨,研究发现采用双向交流课堂教学法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总之,在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教授学生在中医学学习方面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技能,改善远期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习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注重专业知识更新和加强教学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出适合医学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牛彩琴,刘浩,张团笑.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8):751

[2]钟广伟,李炜,陈泽奇.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及方法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6):1244

中医学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医认证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实践

一、中医学专业认证和中医英语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对中医学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中医学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证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医药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世界各国不仅逐渐得到认同和欢迎,而且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英语人才的缺乏,中医药尚未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健康蓬勃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医学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二、对中医英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只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英语竞赛成绩获奖率。并把它们看成是衡量英语教育成败的标准。单一认同英语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视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片面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开设一些专业方向课程而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中医院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和获奖率是对中医学本身的特点和对外语教育的特点认知模糊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医学从专业上来讲,被认为是“国粹”,不需要用英语去检索搜集文献资料和拓宽专业知识。学生工作以后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学不学英语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模糊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素质性。外语教育培养学生汲取国外信息和交流信息,扩大视野,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如果仅仅把英语看成一门工具是培养不出来上述能力的。

Flowerdew和 Peacock(2001)曾指出: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不管这所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母语,只要不想与国际学术社会隔离,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生都必须有能力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发展。在中医英语教学中,中医学科知识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更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以,对中医英语的认识要放在国际视野的层面上,不能仅仅认为它仅仅是中国特色或者中医的东西。

三、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大学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大学通用英语被称作传统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它的教学是“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水平的检验通常定位在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上”。它针对性不强,也不能满足人们用英语开展某些特殊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一N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服务性教学”(Pobinson, 1989),具体地说,它是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指导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大学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更有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方向性。经受过良好ESP培养的学生在将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里,比那些只接受过EGP教育的学生能更准确,更有效胜任工作。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学校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并未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中医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中医英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搜集中医专业的文献资料,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从事医学的学习研究、实践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1.课程设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也有着它特殊目的和特殊用途,其课程设计就要考虑学生的特殊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一点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中医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形成了大一大二实施大学英语学习的的局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三四年级开设与中医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语言基本知识不牢靠,就很难消化和吸收中医英语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英语类课程的开设就仅仅是用中文翻译中医基础知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就被忽略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很多中医院校不断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已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程设置还是存在许多代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只开设了一或两个学期,学生只能入门,却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就是一边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文化人文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科阶段无法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更不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医学英语的相关学习。

(2)课程设置缺乏目的性。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对特定领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而不是将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同小异。在设置中医英语类课程的时候,很多老师和高校的行政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特定领域英语技能需要,即在中医诊疗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阅读外文期刊了解国内外中医发展动态的一种技能和能力,而是将中医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中医和英语的简单结合,通过中医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点基本的术语和表达法就可以了。他们会将一些实用的必修课设置成选修课或是缩短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学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要么觉得课程枯燥不实用,缺乏重点,要么觉得学时太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课程设置时间分布不合理。专门用途英语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特定领域内的语言技能,特色在于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医领域内的语言技能,其特点就是将英语语言与中医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前两年设置了体系完整的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面临着考研、找工作和写论文等问题,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重点的中医英语只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学生在学习量剧增,就业压力打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英语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根据《方案》的要求: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医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注意学时的足够,课程的连贯性;学时的设置要考虑师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分类,分阶段进行教学。笔者赞同中医英语的分阶段教学,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不要那么泾渭分明,大一大二亦可以开设基础英语和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口语、听说和简单中医知识的英语阅读之类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外国医学影视经典赏析》等医学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大四可以多开设些中医类英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文献检索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医学英语词汇解析》《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基础大一大二的学习,不仅扎实英语基础,对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对中医英语的兴趣。到大三大四接触到中医英语的时候不会感觉突兀不适应。中医英语在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就业升学实施循序渐进分层次培养和分级教学。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个总目标,实现《方案》里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2.师资。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我国中医院校从事医学英语的老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在医学院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医学知识缺乏,进修经历有限。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自认医学知识缺乏,实际教学中讲授语言多于鞯葜幸叫畔。学生在学习中医英语的过程中学而不获,挫伤了学生学习中医英语的积极性。其实,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中医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但是两者都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水平,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对于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不必要像医学专业教师那样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方法在一般用途中医英语的教学中更为重要,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

根据《方案》要求,近三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订了《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为教师的培训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师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提供保障,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巩固英语基础、积累中医学科专业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医英语之路。

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是太深刻,存在很多误区。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结合广西中医学大学中医认证为背景,从课程设计、师资和教学三个教学实践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促进教学管理者和医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中医学科知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网络平台,促进中医教材质和量的提高、中医知识的普及、把握中医发展方向。中医英语的发展能促进中医药对外贸易和交流,传播中医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谨,孙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2]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

[3]徐育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

[4]杨怀远.根据社会需求发展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48-49.

上一篇:娱乐场所管理范文 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