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中小企业的应对之策

时间:2022-10-24 04:05:42

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中小企业的应对之策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标志着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这对我国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外贸企业和以出口为主的中小生产企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改革前后汇率制度比较

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并轨后,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人民币汇率开始收窄波幅,转向实际上钉住美元。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实行钉住汇率制的34个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些国家“钉住”的平均期限为两年左右。因此一般来说,一国不可能长期采用钉住汇率制。在汇率改革之前就有专家指出,人民币钉住美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当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时,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波动。人民币汇率制度不改革,就难以灵活地在欧元和美元之间找到平衡。人民币钉住美元,还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效力,增加了财政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压力。所以改革前的钉住汇率制度虽然使我国在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随着经济尤其是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开放,汇率固定的弊端日渐明显。现在,中国终于放弃了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转而参考一篮子货币,而且不是之前人们所猜测的钉住一篮子货币,应该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灵活性和自主性方面有了质的变化。此次改革中人民币汇率制度最关键的变化是由原来的钉住美元转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一步体现了汇率依市场需求而定,使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更具弹性。

参考一篮子货币与钉住一篮子货币内涵差别很大。钉住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既定的货币种类、权重套算其汇率价值,一国货币当局基本没有汇率定价主动权;而参考一篮子货币机制则保留了调节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但不能享受在稳定汇率预期方面所带来的好处。目前,货币篮子主要由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等货币组成,但每种货币的权重尚不明确。汇率改革后,自与美元脱钩且2005年7月21日跨步式上升2%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在小幅攀升。

对中小企业的现实影响

在开放经济体系中,汇率是重要的价格杠杆变量,其变动对于众多行业的经营效益都会产生影响。

1.国内所有企业均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汇率改革的影响,但不同行业所受影响不同。

由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以及市场预期造成的升值压力,中长期内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比较明朗,产生的影响就具体行业而言,首当其冲的是纺织行业。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0%、27%和60%。经计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而对外贸行业来说,经过出口退税调低的影响,外贸企业本身利润水平已经非常低,很多企业仅仅是通过出口增加销售量,以求降低单位产品固定成本,进一步降价的空间很小,产品的竞争力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从利润的角度看,由于外贸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劣势地位,进口业务很难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超额利润,但是出口业务则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在遭受出口退税调低的影响后,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则大多数外贸企业将会处于亏损的边缘。而持有大量外债的行业如航空行业、原材料进口成本下降的行业如石化行业以及每年需向国外设备供应商购买电信设备的电信类公司将会受益于汇率改革。对零售行业的影响则为“中性”,对零售行业相关公司的影响短期内也不会过于明显。

由以上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在本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受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小型外贸企业和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生产企业。从贸易类型上看,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由于商品的原材料、人工及其他成本全部用人民币支付,人民币升值对其价格的影响是全面的;加工贸易出口,由于原材料基本靠进口,用外汇支付,人民币升值对其价格的影响有限。从企业类型上来说,如上所述,外贸企业在汇率改革中普遍受到影响,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不足,抵御冲击的能力更弱;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出口产品以纺织品、服装、鞋帽、工艺品为主,并且大多凭借低成本、低附加值和低廉价格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产品的竞争力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很大。

2.汇率改革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对出口定价的影响:我国的出口企业主要依靠价格低品种全而在全球贸易中取得优势、占据市场,而人民币升值直接削弱了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造成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被大大削弱。如果企业自身的品牌有一定的优势,且定价能力较强,那么本币升值后提高产品的外币标价,国外进口商也不会因为价格提高而不再购买。但对大部分从事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中小企业来说,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些企业定价能力弱、谈判地位低,如果提高产品的外币标价,则会因为国际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同质廉价产品而使出口受阻。

对利润的影响:率先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在纺织类市场中占有很大市场份额是部分中小企业高成长性的基础之一。然而对这些企业而言,央行2005年7月21日晚宣布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一个30万美元的出口信用证,一下被砍去5万人民币的净利润。但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因为从技术上而言,新的汇率机制允许人民币每天以0.3%的速度攀升或者下跌。换言之,人民币可以在两个月内升值或贬值15%。但事实上就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能要远远大于贬值的可能。在实务中,国内出口商对国外老客户习惯接受出口以后一段时间收汇的条件,通常为1个月到3个月,采用后T/T方式出口的商品约占总出口的20%以上。这样,企业组织商品出口或者采购原材料生产出口商品,需要支付的是人民币,而收取的则是贬值以后的外币,因此不仅是2005年7月21日前签约或出口还未收汇的业务受到直接影响,之后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大量以后T/T方式出口的业务同样会遭受损失。此外,出口受阻会使这些产品转而面向国内市场,本来就比较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利润空间的下降和部分企业出局是未来的趋势。

而从事一般贸易的中小外贸企业在人民币升值中受到的影响更大。当人民币随着美元一起贬值时,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口,并在国际商品市场上获得优势。但当人民币升值时,由于其利润本来就很薄,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即使不大,也会对其产生致命影响。

对资金周转的影响:在融资方面,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本来就普遍持谨慎态度,由于竞争力下降,创利能力下降,更加削弱了这些企业的还贷能力,从而使之更难以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而流动资金不足本来就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外部资金支持的缺乏会使企业的运转更难以为继。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前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比较稳定,只需要简单换算一下就行,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对于汇率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实力所限,也普遍缺乏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人才,没有使用金融避险工具的经验,更不熟悉使用这些工具的成本,难以将这些成本核算到出口成本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加大了难度。

趋势影响:有分析人士认为,受不断加大的国际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的大规模洗牌已难以避免。以纺织类企业为例,对于大公司来说,如果本身的利润率较高,可能导致的利润率下降幅度会小一些,同时如果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占有率,则提价的话语权会高一些,这样带来的负面影响会略小。但如果人民币升值3%的话,纺织行业出口可能会下降30%。在这当中,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所限,产品的研发力量薄弱,产品无论在品种上还是质量上都不易实现升级换代,在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困难更大,因此很多依靠低附加值产品、低价竞争的中小企业将难逃倒闭的厄运。

当然,从长期来看,低附加值行业需要升值来整顿行业秩序。由于行业属性,如果人民币今后继续温和升值,会慢慢的鞭笞整个行业的进展,进展的过程伴随着企业利润下降,落后公司被淘汰出局,竞争进入良性。而在这一过程中,最有出局可能和出局危险的无疑是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但在风险面前,企业并不是只能望“险”兴叹,在目前的形势下努力转变生存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至关重要,同时适当地采用一些应对策略也能够尽量避免或减少汇率风险带来的影响。

1.对外签约时采用多种计价货币,同时充分运用外汇收入来源,尽量减少结汇。

原来由于人民币和美元的比价固定,很多企业不论贸易伙伴在哪个国家,都习惯用美元来结算,现在对于和美国以外国家的贸易,则可灵活考虑采用非美元币种或美元与其他币种组合,如欧元、英镑、日元等来计价,以减少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同时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企业的经常项目收汇既可以保留现汇,又可随时办理结汇,企业可根据自己对外汇市场的判断决定何时办理结汇,在有外汇支出的情况下则尽量使用外汇收入来源支付,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利用贸易合同锁定汇率风险。

在新的汇率机制下,人民币汇率存在着随时浮动的可能性,出口企业应当要有所准备,在出口商业合同中合理利用条款,把人民币继续浮动的可能性考虑进去,根据自身的合同需要锁定未来的汇率风险,减少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比如在对外签订贸易合同时,可与外商协商,在合同的价格条款上规定使用固定汇率。如签订合同时约定按1美元兑人民币8.12,单价为100美元,100件商品,将来汇率变化时,单价将自动进行相应调整,而出口商的出口收入固定在81200元人民币。

3.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较强的情况下,出口商在与进口商谈判时应尽量商定使用即期收汇方式,如预收货款、即期信用证、D/P即期托收方式结算。而在有进口的情况下,则尽量采用延期付款的方式来结算,如赊销、远期信用证等,以推迟购汇时间。但在贸易伙伴提出利息问题时,应将利息因素考虑进去,详细测算后再做决定。

4.充分运用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贸易融资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整人民币汇率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正致力于加快外汇市场改革,增加外汇市场主体,放松远期结售汇准入标准、增加银行和企业的汇率避险工具。在央行和企业需求的推动下,各家银行会在央行允许的范围内,加紧对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包括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对外币的掉期交易等。企业应在掌握一定的汇率知识并在相关机构的帮助下对汇率走势作出较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这些金融衍生工具。此外,由于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较困难,可以通过办理福费廷等不占用客户授信额度的融资或买断方式提前结汇,从而避免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风险,当然企业在此之前应准确测算利息、手续费等支出金额,以免得不偿失。

5.购买商业保险。

由于中小企业抵抗汇率波动的能力有限,如果出现人民币汇率大幅上升的趋势,可以考虑采用商业保险的方式减少风险。

总之,中小企业必须直面汇率改革的影响,既要高度关注汇率市场变化,时刻紧盯国际市场行情,又必须努力提高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并实现进出口业务的平衡,力争将汇率对自身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作者单位:马鸣川,南京大学商学院;刘明梁,南京理工大学经管院;曹宇青,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

上一篇:资源安全与我国的境外投资促进政策 下一篇:外商直接投资中国服务业: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