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中国服务业: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9-26 07:36:56

外商直接投资中国服务业:现状与对策

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益深化,全球产业结构迅速调整,服务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于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以及国民待遇方面均极大地增加了开放程度,流入我国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服务市场,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带动了整个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服务业利用外资,弥补了我国对服务业投入资金的不足,对促进服务业产值比重的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深入了解外商直接投资我国服务业的现状,提出服务业直接投资的引导、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商直接投资我国服务业的现状

1. 投资规模增长迅速,但总量偏小。

2004年以来,外商在我国服务业中的投资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按WTO分类)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852家,合同外资金额267.4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2.28亿美元,其增幅均高于同年外商直接投资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服务业外资总体规模偏小。截至2004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已累计达5621.01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吸收外资占全部吸收外资的70%左右,投入服务业中的外资比重很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主要是偏向制造行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更多关注的是制造业而非服务业。

2. 投资方式有非股权安排、跨国并购等,但以新建投资为主。

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业有股权投资和非股权安排两种方式。非股权安排可分为特许经营、管理合同、许可证协议等方式,其中在服务业运用最为成功的是特许经营。例如国际著名餐饮企业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经营方式。此外,在旅馆、会计、法律和其他专业服务方面采用非股权安排的方式也比较普遍。

股权投资有两种方式: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服务业的跨国并购在全球跨国并购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在中国,外商在华进行并购交易的兴趣正日益凸显。2004年英国最大的零售企业特意以1.4亿英镑收购了顶新集团旗下乐购卖场50%的股权,找到了进入中国市场的一条快速通道。但是,在我国服务业的外商投资仍以新建投资为主,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服务市场开放度相对较低,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外商跨国并购的限制性政策较多。

3. 投资来源地以亚洲为主,港澳地区是最重要的来源地。

由于中国在亚洲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东盟与中国“10+3”和“10+1”合作机制的形成,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的投资一直居于世界首位。根据2004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3年港澳、日本、台湾、新加坡、韩国五个地区在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合计90.54亿美元,其澳地区新设立企业3747家,合同外资金额155.6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25亿美元,其无论在项目个数、合同外资金额,还是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方面都居首位。维尔京群岛服务贸易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51亿美元,成为我国服务业第二大投资来源地,美国、欧盟分列第3、4位。

4. 投资行业分布不均,主要以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表计算,2004年外商投资的服务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实际投资额占服务业比重分别为42.34%、20.10%,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其比重分别为9.06%、6.52%,其他行业所占比重都非常低,明显存在行业分布不均的现象。如果用服务业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与GDP的百分率来表示我国服务业各行业向外资开放的程度,通过计算,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度总体很低,2004年开放度为0.85%,其中房地产是对外资最开放的行业,开放度为0.36%,而金融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对外资开放度相当低,在0.002-0.015%之间。这意味着我国对一些服务行业的准入限制较多,特别是国家对某些行业的垄断,使得服务业难以吸收到更多的外资。

5. 投资地域东西差距较大,大中城市是吸引服务业外资的集中区域。

由于服务业特有的性质,外商在投资地域的选择方面,更加注重当地的基础设施、区位特征、产业配套能力等因素。而东部地区在以上几方面均有优势,因而已成为服务业外商投资最为集中的区域。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与服务业配套的相关基础设施落后,外资投入的比例较低。

此外,服务业外资集中进入的区域是大中城市,城市化水平越高,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就越强。例如,据上海外经贸委统计,2005年1-4月,上海服务业吸引的外资比例已经高达52%,前4个月已吸引投资性公司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1家、研发中心10家。

中国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目前外商投资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应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正确引导外商的投资行为,并处理好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关系。

1. 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服务业吸引外资的硬环境。中国加入WTO后,进入服务业的外资越来越多,其投资行业正在向银行、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转变,而城市是首选之地,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程度就成为外资评价其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准。因此,我国应把服务业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对交通、邮电通信、能源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力度,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以吸引更多的外资。

逐步放宽对外商投资的管制,完善和规范服务业投资法规,改善服务业吸引外资的软环境。近年来,尽管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但对一些服务行业的准入限制比较严格,特别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服务行业,并没有对外资实行积极有效的开放。针对部分服务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过低的状况,应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把握“渐进的”和“有管理的”原则,逐步对外资开放服务领域。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于2004年11月30日公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4年修订)》,该目录进一步放宽了服务领域外资准入范围,加快了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

目前,我国有一些关于特定服务行业的投资法规,如《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但缺少一部统一的针对服务业直接投资的立法,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因此,我国应建立健全的服务业直接投资管理体制,加快国内服务业领域投资的立法步伐,同时应积极组织、参与服务贸易及国际投资的双边与多边谈判,制定与服务业投资法规相关的规则。

2. 优化服务业内部投资结构。

目前投向我国服务业的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社会服务业两个行业,投向其他行业的比例相当少,这不利于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因此,必须正确、合理地引导外商投资服务业的方向,在今后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外商转向相对发展薄弱的其他部门,如金融保险、科研服务、教育事业等,改变这些行业的经营效率,使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3. 培养服务业人才。

外商投资服务业企业,实施本土化战略时,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其实施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十分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服务业外资规模。因而必须重视服务行业人才的培养。首先,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服务业专门人才,成立一些技术学院和现代服务研究机构,对高校的服务相关专业按照国际服务业发展趋势进行细分和调整,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其次,通过专业机构加强服务业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并结合所做工作加以实践,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第三,全面推进服务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4. 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服务业代替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也渐趋明显。中国应抓住机遇,鼓励国内服务业企业与跨国公司展开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加强与其战略合作关系,为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

5. 处理好服务业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关系。

从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实践看,外资的引进对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打破了国有企业的垄断,促进了服务业的市场化,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随着服务业外资规模的增加,国内市场国际化,使得国内服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其在国内的发展空间较小。因此,我国服务业企业也应该“走出去”,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发挥服务业比较优势,抢占国际服务市场份额。既强调“引进来”,又注重“走出去”,正确处理好服务业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关系,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张永志 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童西琳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中小企业的应对之策 下一篇:空中客车A350:创新技术打造的全新双发远程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