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三线城市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障碍

时间:2022-10-24 11:29:51

探究三线城市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障碍

【摘 要】本文探究三线城市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校园足球发展在历经阵痛之后,即将迎来新生。结论归纳提出通过有效的体、教部门联合机制、增强师资力量,加大经济投入以及优化校园足球课程O置等建议来扭转基层校园足球发展乏人问津这一现状。

【关键词】三线城市;校园足球;障碍

一、三线城市校园足球发展的障碍

(一)意识层面的障碍

1.学校方面

尽管普及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不断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教育领域还是根深蒂固的,校园足球的推广根本就得不到重视,与试点的一、二线城市相比,三线城市对于开展校园足球这项运动的意识更加模糊不清。评估一所学校的好坏,分管领导是否政绩突出,与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否重视校园足球的发展无任何关系,升学率、优秀率才是当前衡量一切的指标。

2.家长方面

在中国家长的意识形态中,往往会产生一种体育运动和文化学习水火不相容的思想,在他们看来参加校园足球运动一定会降低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或许就是因为踢足球导致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所以家长是以自身想当然为自己孩子将来好的逻辑思维,不断要求孩子苦读文化课,参加各种补习班,把孩子的课余时间都占用了,把孩子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中。

3.社会大环境方面

国民潜意识自古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尤其在中国足球各种比赛成绩不断下滑,声誉毁损严重的现实面前,一次又一次浇熄国民对足球的热情,挑战国民容忍底限,国民情感从最初的愤怒到淡漠、戏谑最终直接转向无视,社会舆论的普遍看法是足球事业积重难返。

(二)客观条件的障碍

1.资金的不足

研究资料表明,国家体育总局2009年开始每年会从体育彩票的公益金中划拨出4千万元用来支持和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②,这笔资金对于体育部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是,这对于校园足球在中国的推广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最重要的是,每年4千万的拨款最后能落实到三线城市的又有多少?所以学校购买器材设备和足球场地建设的花费就成了一个难题。另外,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学生家庭的收入也普遍偏低,别说是专业的足球鞋,就算是一个足球或许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经济更欠发达的地区,对于有足球梦想的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2.师资力量的欠缺

对于三线城市专职足球教师毋庸置疑是非常欠缺的,专业的足球教练少之又少。一方面,在三线城市任教的体育老师一般都是本科毕业,少数专科文凭。他们原本也只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并没有专项学习足球,掌握的运动技能广而不精。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文化课老师兼体育健康课的现象。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些不规范、不标准的教学组织、示范和训练方法也进一步的误导了人们对于校园足球的认识,使得校园足球在三线城市的发展如履薄冰。

3.基层体、教部门缺乏应有的共识和政策制度上的统一

基层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地方体育局、教育局的支持,在制度下的齐抓共管,反而造成校园足球的夹缝求存。竞技足球归属体育总局主管,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校园足球也归属地方体育局主管。而作为校园足球运动的参与主体――学生,却是归属地方教育局主管;作为具备专业足球技能和裁判知识的运动员、教练员却是归属体育局管理调配。在这一种畸形的分管体制下,体、教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指令在落实执行上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前后矛盾和左右为难的现状。其中还牵涉到作为体育教师的足球教练员资格认定,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教练员、指导员的教师资格认定问题。

二、建议

(一)主管部门权责明确,一部统筹多部配合跟进

要找到体、教关联的结合点,改变文化学习和进行足球训练只能取其一的绝对化思想,使人们思想认识得到提高。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进行更务实的沟通协调,使有限的精力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做到统筹安排,联合推进。希望通过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积极科学的合作推广校园足球,渐进推动国内三线城市对校园足球运动理念上的转变,更好的推动这项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增强师资力量,加强足球课程建设

三线城市工资待遇水平不高,物质生活要求日渐看涨,很难吸引专业的人才。地方教育部门应自筹组织足球教练、指导员培训,去开展校园足球文化较好的省市学校学习、考察、交流;这样才能使本区域内教师深入了解切身体会国家的体育战略内涵,为基层足球运动的开展增添一份力量。在社会大环境对校园足球尚处于摸索和探讨的形式下,三线城市初中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离不开体育老师对足球课堂的创新,所以加强足球课程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三)学校应多组织校内比赛,参加校外联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和参加校内外的足球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发掘人才,并且在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具体深刻的学习足球知识,通过各种比赛的形式可以吸引到更多社会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中来。

(四)政府、社会方面的保驾护航

要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把支持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列入各级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校园足球的场地设施与资金的投入。三线城市校园足球的推广需要地方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尽可能做到缺啥补啥。持续性推进三线城市校园足球发展,更是需要地方企业、商会、足球协会的资助与指导,争取共创双赢的局面。

三、结 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对于推进校园足球在三线城市的发展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束缚。对于意识形态方面,不可能立马能起效的,需要通过长期的政策激励和宣传普及体育健康知识来慢慢转变这种思维。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社会各方的支持,更需要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对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制定长远计划,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急功近利。

作者简介:黄冠峰(1984-),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延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应当确立的科学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06~131.

[2]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Z].北京:国务院公报,2015.

[3]邓正富.福建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一个乡村残疾人作家的成功之路 下一篇: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