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生活化 幼儿自主探索助燃剂

时间:2022-06-23 03:28:03

科学活动生活化 幼儿自主探索助燃剂

【摘 要】科学活动是指人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幼儿的科学活动是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是接近于孩子们生活的研究,这贴切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兴趣是激发点,当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养成自主探索的好习惯,对于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科学活动;生活化;自主探索

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温度,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达到一定的燃烧温度和助燃物,才会引起燃烧。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对于学龄前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对生活中的事物存在浓厚兴趣的时期,假如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对于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孩子们总是会有“十万个为什么”,他们面对新奇的事物总忍不住问为什么?一般成人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问题,将我们知道的答案告诉他们。慢慢的孩子们习惯了接受成人给予的知识,而失去了自己探索的兴趣。试想“蚂蚁是怎么搬家的?”你是想听一个故事还是想自己去看看呢?“番茄的生长过程”你是想看看图片还是自己动手种番茄呢?我想大家都想要自己动手做、用眼看,所以当面对科学问题时,利用生活化的方式,促使幼儿能够自主发现、自主观察、自主探索。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从科学教学的需求出发,引导幼儿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科学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体验科学的内涵、捕捉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科学活动的参与性

陈鹤琴指出:主张儿童走进活生生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把儿童直接感受的丰富经验与各个学科的术语结合起来,提升为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比单纯的说教有意义的多。

在幼儿园里我们一般都会有自然角和种植区,那这里就成了观察常见动物和植物的地方了。在一次的点心活动中,小朋友们发现自己吃的圣女果有很多的籽,孩子们询问:老师这个可以种吗?于是和孩子们一起种了一些种子,因为当时的天气还比较凉,种子不太容易发芽,所以在上面盖了一层油纸。孩子们的问题又出来了:为什么要放油纸呢?于是他们发现温度会影响种子的发芽。一段时间后,小苗钻出来了,我们又一起进行了翻种。这一块小小的泥土地成了孩子们课后的乐园,每天只要一有空,他们就会来主动的观察,在@里,他们发现了蚯蚓、鼻涕虫,知道当番茄长高的时候用木棒撑着,一起感受着收货的喜悦。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照顾果苗,如何让它们长的更好。这样的探索比拿着几张图片学习果实的成熟要更加有趣,更加的吸引他们。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也更加的浓厚。

二、科学材料的选择性

在材料选择上,肯定也需要适宜。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入手,进行拓展,比起老师将材料送给孩子更有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其实对于3-6岁孩子来说,他们的兴趣点大多数来自生活。地上的一片叶子、一只小虫子都是他们的兴趣点。所以在提供在科学的材料,可以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

在春天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有养蚕宝宝的习惯,曾经在小班、中班、大班都养和孩子们一起养过蚕宝宝,在小班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就是看看蚕宝宝每天有没有吃桑叶、能够照顾几条小的蚕宝宝,但是到了大班,孩子们的兴趣点完全的改变了,他们想知道为什么蚕宝宝不吃其他的树叶,为什么要蜕皮、为什么飞蛾没有飞走?他们总是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发出更多的想法。所以在材料选择上也需要选择适宜孩子年龄特点的,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自发自主的参与科学的研究。

三、科学课堂的情景性

一般科学活动都是逻辑思维比较强,需要严谨的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操作。但是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反复的操作有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枯燥。将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融入到对科学的研究中去,孩子们的兴趣浓厚,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科学活动《滚动的秘密》中,原本的活动是让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圆形的物体可以滚动,遇到光滑或者粗糙的材料会影响滚动的速度。在拿着很多的东西操作的过程中,等孩子们玩过一次两次后,他们就失去了兴趣,不太愿意再重复操作。在一次这个活动中,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情境,结合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电视《超级飞侠》,首先提供情境,超级飞侠们想邀请一些朋友一起参加他们的飞行,提出飞行的前提,这个朋友必须能够在跑道上跑起来,然后由超级飞侠带着飞起来。这个环节是让幼儿找出哪些东西是可以滚动的。第二环节是让幼儿了解飞机要起飞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而原来的起飞轨道要维修,让孩子们探索怎么样才能帮助超级飞侠进行起飞,让孩子们探索出粗糙和光滑的区别。有了这些情境的加入,小朋友的兴趣点一下子就提起来了,经过这个活动他们还研究了飞机的起飞、飞机的构造等等,自主开展了更多的科学研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除了在幼儿园,家庭教育同样非常的重要。《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很多的家长都是种植的好手,我们要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我们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节假日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去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利用家里的花盆种一些蔬菜、花卉观察植物的变化,及时让孩子们了解天气变化等等都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途径。拒绝给予,让孩子们在自主的探索中去发现科学的奥秘。

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包涵多种多样的科学。虽然幼儿的生活是极其琐碎,但只要教师加强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认真记录、整理幼儿的言行,就能发现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所在,就能把握幼儿生活和科学的切入点,开展出生活化的科学活动。

作者简介:王春蓉(1986-)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 族:汉,职称:幼儿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 2012

上一篇:我心中的梦想叫飞翔 下一篇:一个乡村残疾人作家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