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浅议

时间:2022-10-24 10:15:18

语文阅读教学浅议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进行思想交流迅速有效的方法之一。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收集信息、发展智力、培养品德、主动认识和理解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视讲解和分析文本,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特别是个性特长的发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

1. 创设情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所谓感知,是指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使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整体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待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同样,字词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含义就难以把握。就一篇课文而言,感知能力是通过听和读发展起来的。一个感知能力强的人,在听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不需经过思考过程,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蕴和情味。

2.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思考、分析等能力

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阅读教学中课文是情感的载体,它能熏陶人的情感。只有在教师积极的情感调动之下,才会使学生产生阅读共鸣。可以说,引导学生情感是阅读教学“导航线”,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兴奋剂”。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实行教学民主。教师永远用期待的眼光注视着学生,永远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永远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满足。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它没有标准答案,老师必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表演等,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和条件,都能实现自己的富有个性特征的发展。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方式,及时给予肯定的鼓励,同时教师在设计拓展思维的情景,让学生发挥再创造的精神。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各种朗读和默读课文,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在读的过程中,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记忆;另外,还结合课文的讲读,有机地进行语言知识和阅读方法的教学或训练。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方面,我们尽可能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懂,尽可能杜绝单纯的情节内容的分析,并且控制理解的深度,避免在挖掘课文的微言大义上化过多的时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诵读、轻声读、默读、比赛读等形式,反复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在课堂讨论问题时注意循循善诱,关键处点拨引导,让学生把教师想讲的话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读、说说、评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尊重学生的选择,没有差生的概念,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个性也就发展了。总之,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本,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在阅读教学中,淡化教的痕迹,加强对阅读的指导,注重阅读思考的学习过程,注意培养阅读的方法和习惯,注重学生自己的口味,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就如同交给学生阅读的一把钥匙,让他们利用这把钥匙,去开启一扇扇知识和智慧的大门。

3. 培养有效阅读,提高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读写结合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和语言知识。这种表达练习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写作。教师设计有运用词语的练习,运用句子、句群的练习,也有运用语言知识的练习、学生作文。作文既是表达方法的练习,更是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练习。因此,作文练习不仅是作文课的事,也是阅读课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课的作文和作文课上的作文应该有不同的分工。以扩大学生语言积累,内化课文词句的作文练习,主要应该在阅读课上进行。因此在阅读课上,应该结合文本的特点,适当地设计语言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并掌握课文中的词句以及一些写作方法。我们在阅读课上设计的练习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基本模仿课文的语言说一段话或写一段话。这种练习的目的既可以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通过运用,将课文中的语言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二种形式是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在新的情景中说话。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练习。学生对这种练习形式很有兴趣,因为在这种练习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自己在学习语言上的进步。第三种形式是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话写话,保证一定的训练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

4. 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扩大学生阅读量

学生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真正学好语文,光凭课内有限的四、五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教师还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两三本课外读物。每读一本书都要作好读书笔记,摘录一部分词语句子。因为写的过程就是内容梳理的过程和认识提升的过程。它促使孩子对所读内容再作思考,这时往往会有思想的火花在一刹那间出现。教师定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检查或交流课。

5. 阅读教学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很明显“预设”带有教师以教材教,以个人主观教的色彩。“生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学习状况,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原由教学程序进行调整,进而灵活地据情施教,以期达到教学效益最优化。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的统一。课堂教学完全尊重预设的程序教学,必然导致教师死教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过于强调生成,不能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语文教学烦琐累赘。课堂教学受教学时间的控制,讲究教学的时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成问题。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有生成,但是这个生成应该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生成,一切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的问题,教师要慎重的把握。

收稿日期:2013-08-10

上一篇:教学原则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