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标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时间:2022-10-23 07:43:18

探究新课标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信息技术课已被列为初中一年级的必修课。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更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去不断地探索、研究,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对教材分析后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初中新课改的背景。目前许多国家达成共识:未来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必须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在价值观和学习观、思维和生活方式、知识和能力、体魄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应达到新的水平。

具体到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零起点”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的学生能通过教学逐步提高,但却造成了小学、初中、初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初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对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现有信息技术水平

新课程不再立足于初一新生的“零起点”,而是认为他们在初中已经获得了较为系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从发展的观点看,这也是大势所趋,未来的初一新生应该都能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但目前,至少是前一至两年,初一新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在初中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学习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使用,将近一半的学生喜欢网上聊天和玩游戏,极少数学生学过网面制作和动画制作,并有少数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很少有学生学过编程;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在初中没有学过信息技术。所以在教学时要根据这些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根据新课程的教学需要合理采用教学方法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对初一新生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初一信息技术的教学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初一新生的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完全按新教材统一授课,必然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A、B两类,A类学生是大部分在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而B类则为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生。对这两类的学生,我们要区别对待,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

A类是大部分学生,初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主要是按照教材组织教学,让他们通过学习对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合升华,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初一必修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B类学生是初一新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硬件的原故,很多乡镇初中没能按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他们没有学习初一新课程的基础。在初一必修课的前半个阶段,我们要更多的关心这些学生。在布置练习和任务时,要和A类学生有所区别,让他们通过学习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除了A、B两类学生,我们也应关注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如对编程、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感兴趣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2、新课程强调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或分组探究、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出解决办法。

对于初一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所涉及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软件,如信息的获取中要用到的浏览器,信息加工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我们在上有关这些软件的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是以前所学简单功能的复述,而是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且学生不经过认真探索是不那么容易解决的,以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要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用得最广的教学方式便是任务驱动式教学。而在新课程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相关软件,而这些软件的使用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开始接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单学会某一个或几个软件的使用,因此,通过“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做练习——评价”的任务驱动学习操作技能的方式会更少地被采用。但这并不是说新课程不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相反,我们要更多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新课程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自由;其次,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表明,目前还很少有学生自己去积极想出问题去解决,只有老师布置适当的任务,学生才会去分析问题,探究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才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强调的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时我们应当考核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相比于以前的期末笔试与上机操作考核,我们更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以前,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但我认为,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

总之,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合作,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明确信息社会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上一篇:孩子,你是父母心中永远的挂念 下一篇: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