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演化历程、特点与趋势

时间:2022-10-23 03:51:03

【前言】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演化历程、特点与趋势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关键词:自由贸易区战略;演化历程;趋势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9)04-0035-06 收稿日期:2008-12-02 一、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方面,WTO谈判受阻,1999年西雅图谈判不欢而散,2001年多哈回合无果而终,2003年坎昆会议陷...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演化历程、特点与趋势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7&ZD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03011)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8JJ3137)

作者简介:

谢锐(1981-),江西兴国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CGE建模、经济增长:

赖明勇(1965-),江西吉安人,湖南大学校长助理,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系统工程理论。

摘要: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先后提出了“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和“科技兴贸”等战略,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国把自由贸易区建设提高到了战略高度。文章认为目前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具有伙伴国由周边国家向拉美、非、欧辐射,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与深化,合作国家类型、推进模式多样化的特点。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与经济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的谈判将取得突破,在兼顾中国的能源政策条件下自由贸易区的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深化,最后对推进层次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战略;演化历程;趋势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9)04-0035-06 收稿日期:2008-12-02

一、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方面,WTO谈判受阻,1999年西雅图谈判不欢而散,2001年多哈回合无果而终,2003年坎昆会议陷入僵局。另一方面,欧盟和美国等大国把对外政策由多边合作为重心转向以双边合作为重心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Baldwin,1995)。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第三次高潮,涌现了大量的区域贸易协定。

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提出“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和“科技兴贸”四大外贸发展战略,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创造了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的奇迹(何亚东,2008)。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以后。开始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06年商务部(易小准,2006)提出了“守住周边、扩展到全球”总体布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以及自由贸易区的总体战略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加强双边、多边合作作为推进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并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进一步强调了自贸区建设对中国发展对外经贸合作中的重要意义,把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就中国的区域合作方面的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李众敏(2007)选取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韩国和日本作为中国签订自有贸易区的对象,认为短期中国应该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非三国的贸易关系,而长期我国自由贸易区要以韩国、印度、南非三国为重点。宋玉华(2008)从“多米诺”效应引致的“轴心一辐条”结构出发,认为中国应该积极与亚太地区的国家或地区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且尽快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从而确立中国在这轮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浪潮中亚太“轴心”国之一的地位。李钢(2008)对“一国两制”与WTO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已经开始建设的自由贸易区、已经开始谈判的自由贸易区以及已经开展联合研究的自由贸易区进行分类分析后,提出了与四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谈判的模式。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研究都是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分析,很少有人对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演化过程和特点进行系统的总结。本文,在分析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对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趋势进行分析并对签订顺序进行了展望。

二、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演进历程与特点

中国加入WTO后,由通过多边机制参与全球合作向多边、双边“双轮”驱动参与全球合作,几年来在国际经济双边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截至2008年10月,中国已经签订了7个自由贸易协定,即中国内地一香港(CEPA)、中国内地一澳门(cEPA),中国一东盟、中国一巴基斯坦、中国一智利、中国一新西兰、中国一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议,且目前官方已开展谈判、联合开展可行性研究以及民间联合开展研究的自由贸易区已经达到13个之多(具体现状见表1、2、3、4)。中国开展自由贸易区建设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推进,模式呈现多样化特征。

(一)伴随着自由贸易区数量的增多。伙伴国由周边国家向拉美、非、欧辐射

在已经签订自由贸易区的7个国家或地区中,其中有5个是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一个是隔洋相望的国家,说明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点在周边。开展联合研究和谈判的国家中,包括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挪威、瑞士和冰岛等欧洲国家,秘鲁、哥斯达黎加和南方共同市场等国家或集团,以及南部非洲关税同盟非洲的集团,从而可以看出,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特点是以周边国家为重点,向拉美、非、欧辐射。

(二)自由贸易区合作的领域在不断拓展与深化

从2003年签署第一份自由贸易协议开始,中国参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有加速的趋势,到目前为止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数达7个,而开展谈判或联合研究的总数更是达到13个之多。伴随着签订和开展谈判的自由贸易区数量的增多,合作的领域在不断拓展与深化。一方面在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根据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与2004年1月1日启动了“早期收获”计划,2004年11月双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14日双方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自由贸易区合作领域从农产品领域向一般货物贸易再向服务贸易不断拓展,合作的内容不断深化。另一方面,最近签订的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协议,在协议中包括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流动和投资贸易的自由贸易协定也体现了自由贸易区深度一体化的特征。中国与新加坡双方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基础上,于2008年10月23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加快了贸易自由化进程,拓展了双边自由贸易关系与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三)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开展自由区建设几年来,中国根据对象国或地区的不同特点灵活的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战略推进模式。

从签订国家的类型上看,从签订南南型自由贸易区向签订南南、南北贸易区转变。在中国启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之初,中国在对象选择上主要偏向与发展中国家,并先后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随后与多个发达国家开展了自由贸易谈判,并于2008年4月与新西兰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

议,从而实现了我国由南南合作向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同时并存的局面。到目前为止总体呈现出如下几种战略推进模式。

战略推进模式一:“一国两制”下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模式。香港和澳门虽然是中国领土的一个部分,但以一个地区的身份建立了独立与中国内地的关税区,并且都是WTO的成员。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中国内地与香港和澳门分别于2003年6月和2003年10月签订了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它们是一国内部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体现了内地方面单方面给香港优惠待遇。

战略推进模式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推进模式。中国与东盟采用的是先签订货物贸易协议,然后再签订服务贸易协议的逐步深化的模式。后来建立的中国一智利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一巴基斯坦自由区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可以把它称为发展中国家战略推进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原因是:(1)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是很发达;(2)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经济的竞争性较强,签署自由贸易区的效应,特别是短期效应不确定性较强。为了使签订自由贸易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很有必要采取逐步深化的推进模式。

战略推进模式三:中国与经济规模较小的发达国家的战略推进模式。中国与新西兰采用的是一次性签订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流动和投资自由化等内容的协议。新西兰代表了市场经济制度完善,但经济规模较小的发达国家。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中国与经济规模较小发达国模式。中国与这一类国家谈判比较容易取得突破,一方面是中国与这些国家整体上来说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这类国家只在某些产业有优势,一般不会要求中国开放弱势领域;另一方面,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普遍有进入向中国这样的新兴消费市场的需求。

从上面分析可知:伴随着自由贸易区数量的增多,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以周边为主,向拉美、欧洲和非洲辐射,合作的领域在不断拓展与深化,具体实施战略的推进模式根据对象国有区别的进行选择。

三、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趋势分析

由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欧盟与美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深度与广度相比,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还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一)继续稳固周边,择机向拉美、欧洲、非洲辐射。确立中国“轴心国”之一的地位

按“守住周边、扩展到全球”总体布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以及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构想,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将继续稳固周边,择机向拉美、欧洲、非洲辐射,从而确立中国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轴心”国地位。

(二)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和层次将进一步深化

从欧、美、日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度和广度来看,区域一体化已经由单纯的降低关税和配额等传统的货物贸易壁垒向签订包括降低服务贸易、投资等壁垒的深度一体化转变,甚至有的自由贸易区协定还包括与伙伴国的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的协调。未来的自由贸易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深层次开放成为中国自由贸易协议的重要内容具有内外双重原因,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中国有必要与伙伴国进行包括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以及环境保护等深层次的合作。另一方面,中国已签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的伙伴国将继续开展深层次合作谈判,中国将在不久的将来与某个经济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这些国家普遍市场机制完善,会择机要求中国开放包括金融、电信等行业,甚至包含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等政策的协调条款。

(三)能源战略将是自由贸易区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9529.9亿元,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年均增长超过9%,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外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1738.3亿美元,年均增长17.4%。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也成为能源和资源消耗大国,据BP(2008)统计,2007年能源消费增长率为7.7%,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耗增长的一半。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强,中国2007年进口原油203.1百万吨(见表5),占世界原油总进口量的7.5%。

因此,如何保证中国的能源供给安全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方面,与我国的能源战略协调,加快与能源丰富的国家谈判和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45种主要的矿产中,我国已探明储量中,到2010的能够满足国内需求的只有21种,到2020年仅剩6种,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60%。为了降低能源进口的风险,在我国的自由贸易战略中应该充分考虑能源获得持续性,建立多元、稳定、安全、高效的全球供应体系;我国在能源进口方面主要面临现货贸易占的比例太高的问题。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境外资源的供应宜采取4:4:2的比例,即40%靠境外自主投资开发、40%靠长期供货协议,20%靠现货贸易(何亚东,2008),而我国自主投资开发占比最高的石油也只有20%多,其他主要矿产品占比更低;就石油和天然气来说,截至2007年底已探明的全球石油储量中,中东地区、中南美洲、非洲和前苏联地区所占的比重都很高,而我国只占世界总储量的1.3%,人均储量非常低。而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主要是从中东、非洲、中南美洲和前苏联地区进口石油。为了提高石油供给安全,在实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与能源丰富的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时加入能源投资开发条款来降低中国企业进入伙伴国从事能源开发的准人条件,增加投资开发比例,与伙伴国的能源开发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从源头上保证资源的持续供给,这一类国家包括俄罗斯、委内瑞拉、海湾合作委员会以及其他中东国家等。另一方面,要与掌握重要能源供应运输渠道的国家签订合作协议,从而保证能源运输安全。如东盟地处太平洋西南的黄金水道。有连接欧、澳的海上交通咽喉一马六甲海峡,我国的石油等能源进口运输大部分要经过这里,因此与东盟特别是与马六甲海峡周边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签订相关深层次的协议非常必要。

(四)与经济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的谈判将取得突破

到目前为止,我国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推进模式概括为:“一国两制”下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模式、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推进模式、中国与经济规模较小的发达国家的战略推进模式。在进一步的自由贸易战略的实施中,在减少自由贸易区签订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战略模式。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与经济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这一类国家,经济规模大,国内优势产业众多,虽然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较强,但同样也存在某些保护壁垒很高的产业(如:日本的农

业),与这一类国家谈判一般会涉及到很多领域的深层次开放、其中甚至包括我国的弱势领域,与这类国家签订贸易协议有可能对中国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但随着中国自由贸易区在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国与向澳大利亚和韩国等这样的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将成为一种必然。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不同战略推进模式下的谈判对象可以归纳如下(见表6)。

四、对自由贸易区签订顺序的展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一些产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来看,应该重点选择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规模较小的发达进行谈判,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发展阶段近似,有许多共同面对的问题。与这些国家从短期来讲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长期的动态效益对双方都有利,在谈判过程中各方的弱势领域也容易达成共识,容易签订共赢的自由贸易协议。经济规模较小的发达国家大多对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较大,而中国同样需要通过这些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组成的集团,而且谈判的能力与中国相当,谈判容易取得突破。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与经济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由于双方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差较大,双方签订自由贸易区后对双方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而且谈判时肯定会涉及到我国的弱势领域,比如制造业的附加值高的产业、电信产业、汽车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等等。在表6所列的3个经济规模较大的3个国家中,中国与澳大利亚、韩国不管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都比中国与日本容易达成协议,在未来的几年内。也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根据上述分析,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构想和目前各自由贸易区谈判或研究进展情况,可以把谈判国家或地区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国家是与中国短时间内有可能签订的国家:第二层次为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中期目标伙伴国:第三层次为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长期目标国。对中国未来自由贸易区签订顺序的展望如图l。

第一层次(短期目标):秘鲁、海湾合作委员会、哥斯达黎加、冰岛、挪威、澳大利亚。

第二层次(中期目标):南部非洲关税同盟、韩国、印度、瑞士、南方共同市场。

第三层次(长期目标):台湾、俄罗斯、日本。

总之,在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过程中,中国应该按照自由贸易区战略总构想,有步骤,渐进地推进。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数量的增多,伙伴国由周边向拉美、欧洲、非洲辐射,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内容不断深化,自由贸易区战略模式呈现多样化:在未来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仍然要以周边国家或地区为重点,择机继续向拉美、欧洲、非洲推进。注意与中国的能源战略协调发展,短期内中国与经济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将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自由贸易区合作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秘鲁、海湾合作委员会、哥斯达黎加、冰岛、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中国短期战略目标,中期来看中国有可能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韩国、印度、瑞士、南方共同市场取得突破,而日本、台湾和俄罗斯等国或地区只能作为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长期目标。

同时,中国在实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一是积极推行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做好产业竞争力的评估工作。二是根据“守住周边、扩展到全球”总体布局,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适当加快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的进程。一方面,随着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数量的增多,不同自由贸易区之间的条款的协调,原产地地鉴定将给海关工作带来很高的成本,缩短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时间,可以减少成本:另一方面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提高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式,加快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有利于中国更好的参与全球竞争。三是积极观察欧、美、日等大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动态,及时调整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点与进度。从而掌握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动权。四是积极引导中国企业及时了解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最新进展,为企业把握国际商机和企业“走出去”占得先机。五是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素质过硬、同时精通外语、国际法、经济的人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因此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也是当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责任编校 杨国川)

上一篇: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韩国住房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