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造型”与当代艺术创作转换研究

时间:2022-10-23 03:36:37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造型”与当代艺术创作转换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不管是在表现手法上、创作灵感上还是审美造型上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仔细推敲。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更是在这丰富的资源中找到了古老传统与当代艺术的交汇点。借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把它转化成符合当代艺术语境的艺术形式,即“中国方式”,作为反抗所谓“国际化标准”(按照外国人的审美标准创作)的艺术游戏规则,正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不仅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更丰富和创新了当代艺术的形式和内涵。

关键词:传统艺术;当代艺术;审美造型;转换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8-107-2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丰富的美术资源不管是在表现手法上、创作灵感上还是审美造型上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仔细推敲。

然而,我们的美术教育体系主要来源于西方,严重忽略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研究与学习,其中有很多精华被我们国人所忽略甚至所不屑。而且如今当代艺术正搞得如火如荼,而为了避免处于所谓的艺术边缘,我们中国大部分艺术家们盲目而仓促地与西方接轨,其结果可想而知。纵观中国当代艺术,它的方式很简单――模仿、借鉴、移植、嫁接。这就如一场语言比赛,我们用英语去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拼,胜算可能微乎其微。要想赢得“比赛”,我们得拿自己的强项跟对手比,而我们的强项不在西方,而在我们自己的领土。恰恰是这些被我们严重忽略的中国传统艺术,他们仍然顽强地保留着中国古代强盛时期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颜新元老师说的好,单纯从艺术本体审美立场客观地看,一件五个头长,人物神情夸张的中国民俗美术人物雕塑精品和一件八个头长,科学写实的西方古典人物雕塑名作相比,其艺术价值前者并不比后者低。是的,中国传统艺术更注重的是主观情感,突破了纯客观的限制,因此不管是从艺术的造型观、审美观、价值观等都给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学习的可能。

可喜的是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已经开始重视本民族文化,并从这丰富的资源中找到了古老传统与当代艺术的交汇点。

如展望《假山石》,作品中的造型来源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山石造型。作者是这样阐释自己作品的“假山,作为一种庭院陈设,其本来意义是通过这些小块的天然石组合,来满足人们对回归大自然的假象要求。然而这一传统的理想观正因为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因此,我选用了这种人造的不锈钢材料,利用其晶亮浮华的假性外貌特征,对天然的假山石进行复制和改造……”他用工业材料不锈钢来制作“假山石”,从而把隐藏在“真”背后的“假”拽出表面。艺术家展望把传统的园林艺术通过材质异化而使其成为有现代意味的装置艺术。

再如吕胜中的《小红人》,其造型来源于陕北剪纸。“暖烫濯我足,剪纸招吾魂”唐代诗人杜甫所写《彭衙行》中的这两句诗给了吕胜中最初的灵感,让他有了在现代文明中做“剪纸招魂”的欲望。这正面对称,张开四肢,顶天立地的人形,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文化中都曾出现,他实际上是一个生命的符号。古老的剪纸技艺为吕胜中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表达抽象哲学和宗教观念找到了一种颇具震撼力的表现形式。

杨泳梁《蜃市山水》,以当代城市为元素,但总体审美造型借鉴中国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古人的山水画描绘的是古人的生活环境,而杨泳梁的当代山水,描绘的是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环境。而这造型上的相似更体现了生存环境的变迁。画家的智慧都在这似与不似中,给我们以反思。

不只是中国艺术家,国外艺术家也在传统和民间艺术文化中吸取精华,得到灵感,从而拓展自己的艺术创作。如日本版画的二维平面的造型方式,与西方艺术中透视和空间层次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影响了高更、马奈、梵高等世界艺术大师。尤其是梵高,他用强烈的平面画和饱和色来反映色彩本质和对观众精神作用方面带来的独特观念,显示出日本版画浓色平铺,拒绝透视图式的影响。还有毕加索,他的很多艺术创作其造型形象受到了非洲土著木雕的影响……艺术大师们不只是局限于本土民族文化的影响,而是拓展到了学习借鉴世界民族文化。

艺术的发生与辨别是多样复杂的,并非仅以线性时间与样式对比为参数。艺术批评家李小山说过:“当代艺术之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媒介(材料)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变成次要地位,自由地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媒介(材料),一切可变性和一切随机性,按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完成作品……”所以说艺术的当代性远非有人认为的那么狭窄,它是广阔而无所不包的,是灵活和偶然的。民间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相融相长并非痴人说梦般离谱,而是可行可见的,并具有现实意义的前瞻性项目。

结语:

艺术史上的任何一次艺术变革都是以造型为介入点。如果观念是灵魂,那造型就是肉体。传统造型语言在今天同样有着创新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不能拿一个符号或者拿一种形式做文章。而应该是对传统审美造型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何让传统造型在今天更加有效、有意义,得到一种新的延续,而不是简单的形式延续,彩色当代艺术应该关注和探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力编著.面对面:民风与院体的对接[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3.

[2]李小山.我们面对什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5.

[3]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编.民族美术传统的当下意义[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5.

[4] 杨晖,彭国梁,江堤编著.千年论坛――艺术至上[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4.

作者简介:

胡洁,四川美术学院。

上一篇:对工业设计本质的思考 下一篇:试论制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