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黑木耳袋料栽培产质量措施的研讨

时间:2022-10-23 03:35:46

提高黑木耳袋料栽培产质量措施的研讨

摘要:文章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提高黑木耳袋料栽培产质量的产前准备措施,过程控制措施,培菌控制措施,出耳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措施,为黑木耳袋料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木耳;袋料栽培;措施

中图分类号:S6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46-2

黑木耳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有清涤肠胃、减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加之其栽培成本低、见效快,近年来得到不断的推广。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提高黑木耳袋料栽培产质量措施,为黑木耳袋料栽培提供参考。

1 产前准备措施

1.1 培养料的选择

黑木耳袋料栽培,培养料应结合地方实际,依据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遵循经济的原则合理选择。主料可用阔叶树叶、阔叶树锯末、新稻草等;辅料可用麸皮、米糠等。要求培养料新鲜,无霉烂;锯末最好是旧木新锯的电锯锯末,因为有的树木再生能力强,新木组织尚未死亡,其有机物不能被黑木耳菌丝分解,影响菌丝生长繁殖。

1.2 场地的选择、消毒与灭菌

培菌室必须能够满足黑木耳对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的要求,培养室的空间不能过大,墙壁要求光滑平整,最好是水泥地面。选择好培菌室后,粉刷并用干木杆搭好发菌架,室内温度升到30℃左右保持24h,使杂菌孢子复活,后用0.2%的多菌灵溶液把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喷湿并保持室内湿度达到75%,再用15克/m3硫黄熏蒸灭菌,最后加温烘干室内墙壁和菌架。选择耳房要求光照通风良好,具有保温、保湿、防雨、管理方便等优点,栽培架中间应留一定宽度的管理通道。选好耳房后,在菌袋进入前3-5d,清洁耳房并用浓石灰浆清洗培养架,同时用甲醛加高锰酸钾或用硫磺0.5kg加甲醛0.5kg/m2,密闭熏蒸24h,熏蒸时必须加大耳房的空间湿度,以保证消毒效果。

1.3 种的准备

种的质量是黑木耳袋栽成功和获取高效益的前提。袋栽黑木耳,首先要保证母种必须是出耳快,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菌种。其次是栽培种必须符合菌丝生长健壮,长势强,掰开成块不散、萌发快、无老化、无杂菌感染等要求;肉眼观察菌丝洁白,全袋菌丝发育均匀,培养一个阶段后,袋壁间出现状或梅花状的胶质原基;镜检观察黑木耳菌丝纤细,有分枝、粗细不均,常出现根状分枝,长相屈曲,有锁状联合等。

2 过程控制措施

2.1 培养料的配方与水分控制

培养料的配方和水分控制,是黑木耳菌丝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培养料的配方要科学合理,培养料碳素过多而氮素不足,菌丝生长慢,生活力不强,反之又会造成菌丝徒长而不易出耳;培养料中含N量过多,培养料易发霉引起杂菌污染,因此应尽量采用防霉配方。培养料水分控制要根据培养料的不同,适当调节含水量,用阔叶树叶为主料,含水量应在55%左右;用锯末含水量应在62%左右。培养料水分控制手感要求,以手捏有湿润感但不成团即可,这样既满足菌丝发育对水分的要求,又可以提高透气性,促进菌丝向培养料的纵深蔓延,从而保证菌丝能摄取更多的养料。

2.2 拌料

拌料时应先干拌,后湿拌,要求一定要均匀,料拌后要焖2-3h,装袋前再拌一次,确保培养料吃水均匀。因为培养料湿度不一,会导致杀菌不彻底,易染杂菌。拌料操作要做到吃水均匀,水分适中,pH值适当,杜绝污染。

2.3 装袋

装袋时,先将袋底部的两个角向内塞,使袋底平稳,然后边装边压实,要求上下松紧一致,不能破袋,装料量为袋高的7/10左右为宜。圆棒打孔时,孔深距袋底2cm为宜,注意要倒出散料,以防堵眼。装袋封口时,把料袋口合拢压排空气后,顺时针拧一圈,手按住已拧好的袋口倒立于铁筐内,以备灭菌,此封口法在出、装锅和搬运时,便于拿放,要求双手握住料袋中部即可,倒袋压口灭菌定型后,袋不易开口。

2.4 培养料的灭菌

灭菌前,用纱布擦去袋表面的残留培养料,然后选择经济有效的灭菌方式,通常可采用常压锅灭菌。具体操作:将料袋全部倒扣装入锅内,封闭好锅门猛火加热,在2-3h内快速使蒸锅内温度达到100℃,保温灭菌6-8h后停火,并在蒸锅内焖一昼夜。次日早晨出锅。常压锅中途缺水时必须加90℃以上的开水,每加一次开水还需延长灭菌半小时。

2.5 接种量与接种操作

黑木耳袋栽接种量要适宜,过多,菌丝生长快,易衰老,成本增加;过少,黑木耳菌丝萌发生长慢, 延长了周期,还有可能导致杂菌生长;接种量的选择应结合当地气候以及培养料配方,一般以10%的接种量为宜。接种时要求操作者有严格的无菌概念,尽量做到无菌操作,接种空间一定要彻底灭菌;菌种所暴露或通过的空间,必须是无菌区。操作时,要严格认真,动作轻捷,不能说话,走动,尽量减少空气波动。

3 培菌控制措施

3.1 菌丝萌发定植期

发菌前5-10d,室内温度以26℃为宜,因为袋内温度即品温往往比室温高2-3℃。此期不需通风换气,但室内温度不能超过30℃以上,也不能过低.因为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菌丝一般在15-36℃之间均能生长,最适在22-28℃,当温度低于12℃高于38℃以上,菌丝体发育受抑制。

3.2 发菌中期

菌丝长至三分之一时应把室内温度降到24℃为宜。因为黑木耳在能够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室温偏低,生长发育慢些,菌丝体健壮,出的子实体也色深肉厚;室温偏高,发育速度快,菌丝易徒长,同时易衰老,子实体色淡质薄。同时高温发菌可造成菌丝老化,使菌丝长势变弱,产量低,木耳长不大就发生杂菌感染、流耳烂耳,使木耳菌袋减产或绝收。在此期每天检查一次有无杂菌出现,发现杂菌应马上拿出培养室,并对周围菌袋作好消毒和观察,同时要经常往地面撒白灰使室内干燥。

3.3 发菌中后期

菌丝开始进入生理成熟阶段,即将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此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8-2℃为宜。要经常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新鲜。一般35-4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全袋。菌丝长满袋后,应用温差刺激见光继续培养10d左右,使菌丝充分吃透料,积聚大量营养物质,提高抗杂菌的能力,然后再转入割口催芽出耳管理。

4 出耳管理措施

4.1 原基形成期管理

此期应静风降温培养,保持室温18-20℃和较强光照,因为低温刺激以及增加光照能促使耳基形成,湿度80-85%,但一般不要直接向洞口喷水,只能勤喷,轻喷、少喷,每天向地面喷水2-3次,以满足湿度的要求。若此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过大,菌丝就会迅速生长,形成一层白色菌皮,会影响耳芽的发育和出现。一般7-10d,从割口处形成原基。

4.2 幼耳期的管理

从原基到耳芽的形成,大约需3-6d,此阶段应适当提高温度,控制在20-25℃,不得超过26℃,空气相对湿度85-90%,耳芽封满割口处,可直接往袋上面喷水,每天可喷1-2次,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以促使小耳形成。

4.3 成耳期管理

子实体由小耳长成大耳,一般需要10-20d左右,此阶段温度仍保持在20-25℃,空气湿度在85-95%,加强通风换气,增强光照,同时辅以少量直射光,要经常、少量、多次喷雾状水,要求上层多喷勤喷,下层少喷微喷,注意中午气温高时不能喷水,以满足木耳此阶段对光照及水分的要求。但要预防高温、高湿造成杂菌污染及产生流耳现象。总之耳片平展不卷边,有光泽湿润感即达到喷水最佳标准。

5 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黑木耳栽培过程中,常有杂菌和虫害发生,而造成生产上的损失。特别是在管理粗放和高温高湿下,往往病虫害发生严重,甚至无收。黑木耳的常见病虫害包括:病害如碳困、革耳、云芝、木霉、青霉、裂褶菌、朱红菌等,虫害如鱼儿虫、壳子虫、米象、蛞蝓、小马陆、弹尾虫、蓑衣虫等。黑木耳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从而提高黑木耳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孽生条件和药剂防治三方面入手。

5.1 提高黑木耳本身抗病虫能力

选育优质高产,抗逆力强的菌种;创造适宜黑木耳生长的温度、湿度条件和营养条件,使黑木耳本身具有较强的与杂菌竞争的能力。

5.2 减少病虫害生长条件

清理好发菌室、耳房等,搞好耳房和栽培房等生产场地的消毒与灭菌;对感染性强的污染菌袋应及时隔离和烧毁。

5.3 药剂防治

黑木耳袋栽过程中,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用600-800倍液敌敌畏喷雾可杀死多种害虫;用5%食盐水或5%碱水可防治蛞蝓;用2%的可湿性三氯杀螨醇一千倍液喷雾可防治螨类;用1%石灰水或5%食盐水喷雾可防治线虫;用2%生石灰涂刷被杂菌危害部位可抑制杂菌蔓延等。

总之,影响黑木耳袋料栽培产质量的因素很多,结合菌种和当地实际,不断研讨总结提高黑木耳袋料栽培产质量的措施,是黑木耳袋料栽培工作中一项长期坚持的日常性任务。

参考文献

[1] 顾桂芬,周璧华.食用菌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北京农业大学食用菌室.

[2] 陈艳秋.优质黑木耳生产技术百问百答[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吕树尧,黄金亮,刘丹.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三级菌快速生产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02.

作者简介:李晓楼(1974-),男,本科,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微生物应用。

上一篇:旱地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 下一篇:论环境友好型肥料技术的研发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