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创设的“效”与“度”

时间:2022-10-23 01:05:20

教学情境创设的“效”与“度”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一、不同学段的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

1.低年级在“好玩”、“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初步培养形象思维。

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非常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中可创设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等,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在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小小商店》时,我创设了生活化的表演情境。课堂上呈现商店的场景,里面有各种玩具、文具和体育用品的图片和价格,学生课前剪好附页中的各种人民币的样票进行购物。首先,由老师当营业员,几名学生当顾客购买同一种商品,这几名学生分别用不同的付款方式购买;其次,请一名学生当营业员,再请几名学生当顾客,每个顾客购买两件商品,看要怎样付款和怎样找零,其他学生当监督员,检查付的款与找的钱是否正确,并思考:实际生活中如何灵活选择合适的付款方式?再次,四人小组合作,一名学生当营业员,一名学生当顾客,其余两名学生当监督员,四人角色轮流开展购物活动;最后,独立完成书上的问题。这里,教师把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活动,在表演中不断体验付款与找钱的方式,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知识、长智慧、提能力,突破难点,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从具体操作向形象思维的过渡。

2.中高年级在“有用”、“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中发展深层次思维。

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非常感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突破、制造认知冲突也是一种有效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应紧扣教学知识与技能,采用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理情境、自主学习情境及任务情境等,如设计猜一猜、练一练、做一做、辩一辩、争一争等情境,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促进学生深层次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数的奇偶性》时,出示情境图: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师:“同学们,你随便说小船行驶了几次,老师都能知道它在南岸还是北岸,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带着怀疑的神情出题,老师都能答对,这时学生由怀疑转而相信、佩服,有些学生在老师回答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思考,一会儿,就有学生忍不了住地喊起来:“老师,我也会猜了。”老师就势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发现规律。本课用猜小船停在哪岸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教学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诱发学生探求性的思维活动。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控制好无关信息量

实际情境中除了学生必需的信息外,还含有许多无关信息。如果无关信息量太多,学生就会处在一种漫无目的的状态,迟迟不能进入主题;如果无关信息量太少,情境就显得不真实,不利于学生灵活思考。所以,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控制好无关信息量,既要让学生能够灵活开放地思考,又要能较快地进入所要研究的主题。

教学《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时,教材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养殖场的画面,情境图中的草地、木屋、小桥、树林等信息与本课知识无关,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这样引导:“养殖场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能从它们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用这种方式避开了无关信息量的干扰,开门见山地进入主题,可以直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新课。

三、情境创设要富有生活的真实自然

数学知识就如同一些说教人的道理,光泛泛而谈,一定会让人觉得空洞、茫然、乏味。假如借助一些身边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就像树的枝干上长满了绿叶,会显得生机勃勃,让人觉得沁人心脾。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许多新鲜事例可供教学时使用。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组织学生亲自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让学生课前自己从报纸、电视、电脑等生活媒体中搜集百分数,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课堂上请学生主讲,学生因为急于表现自己,而滔滔不绝地分析讲述。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有了课前的体验,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再在宽松和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与理解知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创设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

四、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反思,升华认知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抓手,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认知水平得以升华。

教学《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并报出算式28+4后,不少学生忍不住喊出了答案。老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想出了多种方法,这时老师再次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算呢?”引导学生结合操作,从算理角度进行思考,并讨论交流几种方法的联系,从而验证和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上的数满十向十位进一”。我充分利用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让学生利用情境获得结果,更引领学生对情境中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方法、思想的理解和提炼。

上一篇:谈高中英语教学的“有背无患” 下一篇:浅论初中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