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媒体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社会责任论析

时间:2022-10-23 04:58:12

影视媒体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社会责任论析

[摘要]影视媒体深刻介入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等诸多意识领域,尤其对青少年认知自我、认知社会、身心发展等社会化进程发生着重要作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多重价值信息在影视媒体中也无不例外地被折射出来,而其在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的社会责任意识日益淡薄。应当从发挥影视剧作品的社会功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益于青少年社会化出发,积极实施影视媒体发展策略。

[关键词]影视媒体;青少年;社会化;社会责任

在多元媒体传播时代,影视媒体信息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其声情并茂的传播形式,深刻介入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等诸多意识领域,尤其对青少年认知自我、认知社会,身心发展等社会化进程发生着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商业气息和世俗化气息也渐渐弥漫于各文化领域,对影视媒体发展也无不例外地侵入其中,使得很多影视节目日益凸显出娱乐性特征,而忽视了作为影视艺术作品首先应当倡导的社会教育功能,其在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却日益淡薄。

一、当今影视媒体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1.当今社会,影视媒体信息改变着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

现代信息社会的到来,对所有的人都在或多或少、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精神世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突然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多了很多小大人。我们的孩子、朋友的孩子以及所有我们认识的孩子都比同龄的我们成熟、老练、见多识广。在我们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而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孩子们离应有的童年稚嫩、童真、快乐、无邪越来越远。很多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有识之士为孩子的不正常的社会化进程感到担忧。这其中影视媒体的影响占据相当大的成分。许多影视媒体,特别是国外和港台影视媒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色情、暴力甚至杀戮。导致我们的青少年在距离独立生活还很远很远的时候就知道了金钱和权力的重要;在还没有感受到社会实际矛盾,甚至不知道社会是什么的时候就知道了尔虞我诈、暴力和冲突。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不足以使他们面对这些因素,他们懵懵懂懂地按照自己幼稚的经验和逻辑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因素,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2.如今的影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青少年进行精神污染的成分

纵观国内影视文化市场,处于一个比较松散的状态,有很多题材不是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是盲目地跟风,模仿欧美影视,影响和诱导青少年对韩剧等外国剧目情有独钟。在大量的韩剧等外国剧的影响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再看国内的某些古装剧、爱情剧、武侠剧,其影片脱离现实,大多揭示的是古代宫廷的钩心斗角,玩弄权术,表现了人的阴险、狡诈、凶残的一面。警匪剧发展到今天已几经变脸,但始终是影视媒体的一个热门品种。然而,就在人们对警匪剧中的英雄人物“高、大、全”颇有微词的时候,一股“坏人风”在荧屏上刮了起来。警匪剧中的“坏人当道”,加上警匪剧中常常出现的警察败类,二者共同营造了一种罪犯值得同情,坏人不坏的氛围,淡化了是非的界限。当电视屏幕上充斥的文化产品已经模糊了好与坏、是与非的界限,谁来承担责任?以上情况导致了中国的影视媒体市场得不到青少年的响应,更谈不上能提高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

3.影视媒体一定程度滥化的隐患,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日益暴露

就影视节目中暴力内容根据随机调查发现,在2003年春节前后一周对每日18点至19点和每周六上午9点至11点,对山东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山东有线电视台、兖州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播放的影视节目调查发现,在每日18点至19点,暴力内容次数分别为山东电视台5次、贵州电视台7次、山东有线电视台13次、兖州电视台15次和中央电视台12次。在周六9点至11点,暴力内容次数分别为山东电视台23次、贵州电视台50次、山东有线电视台60次、兖州电视台70次和中央电视台43次。虽然,这个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影视节目中存在大量的暴力内容。再比如一些电影中如港台的古惑仔系列电影等都充满着暴力色彩。而这些电影却深得青少年喜爱。

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不免让我们产生担忧,这样的内容对青少年社会化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危害呢?看看如今的社会问题中,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据北京晨报报道:“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看着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也许真的应该反思了。

二、影视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

1.坚持影视艺术产品的社会效益的首要地位,树立青少年正确的社会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影视艺术具有商品和非商品两重属性,由此也决定了它有两个价值评价范畴,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现实的精神产品生产中,二者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中二者的对立尤为突出,为此,需要积极寻找精神产品生产的规律性,探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平衡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它确认主体对自身利益追求的合理性。而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实现社会资源的有限配置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等价交换)来实现的。有人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也应进入市场,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注重产品的经济效益;有人则主张精神产品应以升华国民的人格与精神境界、教化大众为己任,把社会效益作为惟一的最高的准则。这两种观点,由于立论的侧重点不同,各执一端,就像两个不配套的齿轮咬不到一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涉及的是精神产品的两个评价范畴的问题,澄清此问题,对于判别精神产品生产的方向,鉴别精神产品的优劣、好坏,从而铲除精神垃圾,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任何意识形态下,坚持影视媒体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对大众的教育功能是首要的,尤其对青少年的正确社会观的形成起到良好作用应当放在重要的发展地位。

2.实现影视文化娱乐本性与价值审美的统一,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观

在影视文化及影视艺术的理论研究中,常有娱乐片的说法,其大致意思无非是指一些能够争得最广泛大众的“通俗性”类型样式,为了强调曾经被忽略的问题而加强“大众意识”,这无可厚非,但其褊狭也显而易见。一种旧有的理论框架认为娱乐片等于通俗文艺;艺术片等于高雅艺术,并强调“大众意识”,强调所谓广泛接受的可能性。由此看来,娱乐片缺少思想性和艺术性。笔者认为,相对地承认娱乐片及其存在价值是有道理的,但在整体艺术乃至文化中,必须承认娱乐是一种“本体质”。事实上,这种娱乐本性并不排斥思想性和艺术性。一般说来,对于“有目的的欣赏者”来说,任何积极的思想都可能是反向接受,而消极的思想亦可能是正向接受,至于“积极――正向”“消极――反向”的接受,更是见于一斑。例如,美国电影《音乐之声》和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都属于娱乐片,但二者又都属“高雅艺术”。就思想性而言,《音乐之声》潜存的反战思想以及《办公室的故事》中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特殊关系的文化意义上的认可与肯定都有积极的意义。就娱乐性而言,《音乐之声》的优美音乐和歌曲以及《办公室的故事》中诙谐、调侃的喜剧氛围,都使它们成为普遍接受的对象化的审美客体,而“娱乐”又始终贯穿在这种普遍的接受之中。

同样,在影视少儿节目创作中也应该将娱乐和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于青少年理性的深化和升华,我们不追求一蹴而就,而应该更强调量化的积累。我们的儿童青少年节目应该将一些美好的、健康向上的东西。像迪斯尼公司创作的享誉全球的动画片《狮子王》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影片充分调动儿童审美特点,通过绚丽的色彩、动人的音乐、夸张的形态、幽默机智的语言和人性化的动作,使辛巴、娜娜、穆法沙、叮满、彭彭与刀疤、土狼之间的故事赢得了无数不同国界儿童的喜爱。同时在故事的背后则蕴涵了关于生命、忠诚、爱以及大自然等深层次的思考。孩子们很可能不能明确地理解其深意,但那份美好的情愫已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心间,随着岁月的增长必将开出美丽的花朵。真正伟大的少儿作品是老少皆宜的,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

3.实现传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文化观和历史观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髓,宏伟历史是我国的灵魂。而当今有些影视媒体为了迎合观众,肆意篡改文化、歪曲历史是令人愤懑的。例如《林海雪原》刚一播出,观众哗然一片,昔日威震一方的杨子荣如今“戏说”成了一个“江湖油子”;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已经不再为娶不上老婆发愁了,吴妈不仅愿意得很,而且阿Q也扬眉吐气,因为他有“一个女人”了;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著名电视剧《康熙王朝》,其中史称孝庄皇后的康熙祖母,勃尔济济特氏,一口一个“我孝庄”如何如何,“孝庄”中至少“孝”字是她死后的谥号,生前是不可能自称的。这一自我称谓,给了观众错误的历史常识。如此举不胜举的例子,对于青少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上的误导。因此,有关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影视媒体制作必须实事求是,否则必将贻害后人。

4.提高国内影视媒体的制作水平,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民价值观

提高影视媒体制作水平特别是提高针对广大青少年的优秀民族传统的国产影视媒体制作水平,以此来促进青少年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青少年振兴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使之成为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21世纪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文化的崛起需要我们整个社会提高“文化自觉”意识,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传媒工作者的“文化自觉”意识,我们要以“和而不同”的眼光来对待和吸收韩国影视文化,充分利用韩国影视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弥补我们的不足,积极开展公民教育,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底蕴和特色的影视文化作品,通过媒介教育的形式来指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民价值观。

5.加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营造青少年昂扬向上不懈追求的文化氛围

通过提高人民文化程度和审美水平来实现精神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因为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量除受人们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外,还受到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的影响,影视艺术产品又主要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目的,一般说来,人的文化程度、审美水平越高,对生活的精神方面的需求越强烈,因而对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大。这就说明,要使更多的人进行影视艺术产品的消费,同时消费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影视艺术产品,就必须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这样,才能在实现其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在此形势下,也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让青少年感受到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青少年也欣赏到更好的影视艺术。

三、结语

影视媒体是当今的一个主流视觉媒介,它不仅能够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得到一个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人的发展,更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因此,在如今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我们必须优化影视媒体,让其在此过程中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失[M].吴燕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吴兵沁.少儿・成人・电视[J].现代传播,2001(06).

[3] 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 韩玉.从“名著原作与影视改编的比较”看研究性学习[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03).

[作者简介] 马爱菊(1960―),女,河南睢县人,本科,商丘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从台湾客家电视台看少数族群媒体的困境 下一篇:抗战时期中国电影歌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