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教师自身因素对媒体选择的影响

时间:2022-10-23 04:04:48

教学设计中教师自身因素对媒体选择的影响

【摘要】文章从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和选择的依据入手,对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自身影响因素这个盲点的忽视,使得教学媒体的选择有失合理性。因此,作者结合系统论的观点,将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纳入到系统中加以考虑,构建出了一个新的教学媒体选择影响因素模型图,并对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教师自身因素进行了浅析,以期使教学媒体的选择更加趋于合理,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媒体选择;教师自身因素;教学媒体;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070―05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被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肩负起了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架设师生双边联系桥梁的重任。鉴于不同教学媒体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不同功用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同的影响,要求我们对教学媒体选择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审视目前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却着实让人担忧,其暴露出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选择主体教师自身因素关注的缺失,从而导致教学媒体选择的准合理性。教学媒体选择的结果不是由单个内因或外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合力而决定的。

一 媒体和教学媒体的概念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1]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要具备两方面的要素:一是媒体只有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二是媒体要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成为教学媒体。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媒体定义为:在教学活动中用以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

二 教学媒体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教学媒体选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双向交互的动态的过程,它是由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授过程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教”与“学”双方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作为构成它的三个基本要素。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媒体被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成为了教学活动的又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教师通过教学媒体传输信息(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教学媒体接收信息(教学内容),四个要素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图所示,把教师、学生、媒体三者之间连接起来的便是所传输的信息,即教学内容。[2]

2 教学媒体选择的必要性

“并不存在某一种万能的超级媒体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这就决定了教学媒体选择的必要性。各种媒体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有不足。所以,有的媒体在某类教学中能够发挥作用,然而在另一类性质的教学中就无能为力了。如语言教学能发挥电声类媒体的优势;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教学就需要使用幻灯、投影等媒体;呈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变化的教学需要使用电影、电视;此外在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中也很好的凸显了这点。“经验之塔”理论把媒体传递的知识信息按具体和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不同等级。在不同的层次和等级上依据不同教学媒体的功用以及教学的需要辅之以不同的教学媒体,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是重要的、必要的!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子环节、子过程。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3]教学媒体的合理选择,会对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如何选择教学媒体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

对于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我们将从媒体选择的影响因素、媒体选择的依据和原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 教学媒体选择的影响因素

英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罗密佐斯基(A.J.Romiszowski)提出了一个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4]

也有人把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归结如下图3:[5]

(2)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学习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是“实然”向“应然”迫近的过程。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三大领域。对于分属于不同领域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进行媒体选择的时候就要区别对待。如针对心理运动领域的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我们就要选择一些可以很好的呈现心理运动的媒体,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主动的意义学习。

依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景,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事物接受能力不一样,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状况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媒体的时候必须进行合理选择。如小学生的思维为直观思维方式,他们对直观性的画面有更好的认知能力,这时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电视、电影、录像等媒体进行教学;而对于高中的学生就另当别论了。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以抽象思维居多,对信息的需求量大,此时应将投影、幻灯、教科书等媒体作为首选。

依据媒体特性: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的前提条件就是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对他们进行综合应用。

依据教学条件:教学条件是教学媒体选择的一个制约因素,是教学媒体选择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我们在教学媒体选择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对自己的 “家底”进行认识,势必会陷入“纸上谈兵”、空中论道的尴尬境地。

(3) 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目标控制原则: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美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

内容符合原则:学科内容的不同,使用的教学媒体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以化学学科为例,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以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总之,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对象适应原则: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特征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进行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绝不能套用某种固定的、僵化的模式。

从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的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其一,影响媒体选择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如图1可知,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选择方面的影响因素,又有来自学习者的特点、教师态度技能方面的的影响,还有教学环境的影响,如教学的空间、光线等。同样的图2中,影响的因素有来自人、物、时空等多个方面;其二,在众多的媒体选择的影响因素中来自选择主体――教师之外的客观的影响因素居多,如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学条件等。

2 存在的问题

教师与教学媒体是一种“我”与“它”、主体与客体、选择与被选择、操作与作、控制与被控制的的关系。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作为主体的教师要对客体对象――教学媒体进行客观系统的认识,合理的选择,尽可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最大功用;与此同时,各种教学媒体也会对主体的选择产生制约和影响。这样才能凸显教师主体性地位,才能彰显教学媒体客体性。对于媒体选择行为来说,它存在一个行为的主体,一个行为的发出者,这个主体不是学生,也不是媒体,而是教师。教师是媒体选择行为的决定者和实施者。在媒体选择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来自于教师自身和其外部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合理分析、取舍,做出最终的决定。

然而,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却并非如此,其暴露出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对选择行为主体自身因素对媒体选择结果影响的忽视。在教学媒体选择的过程中,只是把教师这个选择的主体作为了一个接收外界信息并被动做出反应的一种“信息处理机”,而对其自身影响因素却视而不见。在这样的选择机制下,教师的个性会逐渐的消逝,成为被动的“反应器”。众所周知的,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的人来说,每一个抉择都不只是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建立,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心理加工的过程。他是主体对来自于主体内部和外部客观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所做出的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选择过程。

毋庸置疑,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是众多的,媒体选择的过程是复杂的,尤其是涉及到了行为主体的心理活动的时候,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因为它的复杂而将其忽视,将主体对象“工具化”,将主体内部行为“暗箱化”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样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对选择主体影响因素的忽视,使得教学媒体的选择变得程序化、简单化,这样的选择势必招致诸多对教学媒体选择科学性、合理性的质疑,势必会阻碍教学最优化的进程。那么,我们又当如何呢?

四 教师自身对媒体选择的影响因素

在对教学媒体选择的现状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其暴露出的一个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对教师自身因素这个盲点的忽视。在系统方法的指引下,我们将这些影响因素纳入到由教师自身的内部系统和客观外部环境系统构成的双系统的结构模型中进行考虑,从而得出了一个关于媒体选择影响因素的新的模型图,如下:

由图可知:其一,这是一个由外部的客观环境系统和教师自身的内部系统构成的双系统的模型图。教师自身也存在于外部的客观环境系统中,它会受到来自于外部客观环境因素的作用,同时他也会对其进行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外部客观环境系统中对媒体的影响因素有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等。内部系统有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态度、归因等的影响(注意: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是众多的,本人只是将一些自己认为主要的因素总结了出来,有什么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其二,这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模型。存在于系统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没有特定的等级;其三,教学媒体的选择会受到内与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来自外部的影响因素我们已经熟知,无需多言。 而对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我们却不甚了解。

1 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指的是教师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6]在教学媒体选择过程中,如果教师对某种选择行为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就会情绪饱满、充满自信的去完成任务;相反,则会回避这种行为而趋向另一种行为。高自我效能感可能导致更为勤奋、忍耐、持久力,从而增强成功的可能性,为自我效能感带来更多的积极回报,形成良性循环;而低自我效能感可能带来更多的不利,导致更低的自我效能感。综上所述可知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同,必然会给教师教学媒体选择造成影响,导致行为选择取向的不同。

2 态度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某个特定对象(人、事物、团体、观念)所持有的评价系统和行为倾向。在一般的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他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个体的行为,并具有预测行为的功能。态度具有一定的动机作用,是一种潜在的行为倾向,它规定了什么是期望的,什么是渴求的,什么是喜爱的,什么是讨厌的,什么是想要避免的。因此,态度将驱使人们趋向或逃避某些事物。[7]

教师的态度在此指教师在媒体选择过程中对媒体的态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应用于教学领域中,担当起了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重任。面对众多的媒体,传统的和现代的、新的和旧的、热的和冷的媒体,教师会有不同的态度表现。如教师对待新媒体的态度:害怕和盲目的崇拜。一些教师在面对新的媒体时表现出的害怕和担心。他们害怕新媒体的介入会扰乱甚至是改变他们原有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组织形式,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另一些教师在面对新媒体时表现出了与前者正好相反的态度――盲目崇拜。他们欢呼新媒体的到来,对其狂热的迷恋,甚至于视其为“万能媒体”。

教师在媒体选择时不同的态度表现,会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3 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主观条件,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可能性和效率,并且表现在具体的活动之中。能力对个体动机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为的选择上和行为的效率上。能力高的人,感知准确、注意集中、记忆迅速牢固、思维深刻、想象丰富、勇于创新,喜欢选择中等强度且富于挑战性、竞争性的任务,其行为效率也高;能力低的人,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差、思维狭窄、想象贫乏、缺乏概括抽象力,趋向选择简单或困难任务,以保护自尊心免遭伤害。

教师的能力在此指的是教师操作运用媒体的能力,即对媒体的驾驭能力。能力会对个体的行为选择和行为的效率产生影响。教师对不同媒体的驾驭能力势必会造成教师在媒体选择上的不同的倾向性。

4 兴趣

兴趣是人的个性倾向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建立在某种需要基础之上的认识倾向和活动倾向,对一个人的动机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便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力,对它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清晰、情感深厚、意志坚定,以至于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特别是当各种行为同时可以满足个体的需要,他在选择何种行为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爱好的影响。

教师作为选择的主体,在面对多种客观存在的媒体时,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自己兴趣的影响。教师会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媒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感情投入,尤其是在多种媒体可以同时满足教学需要时,他在选择教学媒体时,会将更多的选择权交给自己的兴趣。

5 归因作用

当人们选择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导致失败时,都会有一种对行为结果有所探求的倾向。这种行为结果的原因推论就称为归因(attribution)。[8]心理学研究发现,归因不仅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行为的反思或再认识,而且会影响到个体后继行为的动力。教师对媒体选择行为的归因,也会对教师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对这种行为结果成败的判断,我们要看它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影响行为归因的因素是众多的。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能力、运气、努力程度、任务难度使用方法等因素。一般说把行为结果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或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如教师把媒体选择行为成败结果归因于媒体特性、任务难度等;而把行为结果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的或可控的因素,则会增强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如教师把媒体选择行为成败的结果归因于自己对媒体的认知程度、操作水平、使用方法等,教师就会在其后继的媒体选择行为中通过对内部因素的控制来对行为产生积极作用。

6 情绪状态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情绪有力量来推动人们去进一步反映客观事物,从而采取适当的行为,它属于心理动力方面。教师在进行媒体选择时会受到其所处情绪状态的影响和干扰,这是属于情绪效用的问题。情绪效用有增力性和减力性。情绪的增力性会对人们的活动起积极作用,而减力性会对人们的活动起到消极作用。当教师在媒体选择时处于情绪增力性状态时,他会对外界的刺激及时做出恰当的行为选择;而当他处于情绪的减力性状态,如教师在情绪激动时,就不能很好的冷静思考问题,常常被偏见所蒙蔽。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因为情绪总是和一定的需要紧密结合,当某种需要引起强力的情绪时,往往会使认识受到这种需要的局限,从而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所以在情绪激动状态下,由于认识被某种需要所局限,只去考虑与满足这种需要有关的事物,而模糊了对其他事物的认识,并且容易忽略满足这种需要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这就是情绪的减力性作用。不管是情绪的增力性作用抑或是情绪的减力性作用,它都会对教师的媒体选择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五 总结

教学媒体选择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教学效果的优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最终的行为结果是由多种内外因共同作用合力决定的。我们不能够只关注外部的因素而忽视内部因素,只有内外兼顾,多方考虑,才可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才更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太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1999,(8).

[3]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 丁兴富.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8] 卢家福,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基于绩效的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生成性培... 下一篇:基于视频案例的拍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