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频案例的拍摄研究

时间:2022-10-14 11:02:54

基于视频案例的拍摄研究

【摘要】文章从技术在教育中应用视角出发,通过对课堂教学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教学要素为基础、教学关系为主线、教学内容为目的的立体化拍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拍摄原则、拍摄要素、拍摄策略、拍摄过程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希望对视频案例拍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视频案例;教学;拍摄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063―04

一 前言

课程改革最终必须发生在课堂上,教师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而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它通过展示真实的课堂情境、拥有不同层次的案例问题和多元观点、嵌入相关的教学理论、构建丰富的案例资源库,为教师的拓展研究提供方便。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视频案例?这里所说的视频案例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它是一种能够整合现场观摩、录像带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教师教育与校本研修工具,主要包括案例概述、背景介绍、案例片段、课后反思、案例评价、案例问题、相关资源等部分[1]。案例片段是视频案例的主体,是视频案例的主要拍摄内容。

2 拍摄对视频案例的重要性

视频案例来源课堂教学,最终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视频案例拍摄,不仅要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而且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做到以教育的视角反思拍摄技术的应用,以技术的手段解决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拍摄的重要性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要从视频案例应用、拍摄课的目的入手,从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与学的过程考虑,要做到用教学指导技术应用,将教学、技术、艺术有机结合,实现技术的手段价值与目的价值的统一[2]。

二 视频案例的拍摄要素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育传播系统,教育者(教师)、教育信息(教学内容)、教育媒体(教学)、受教育者(学生)是其核心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彼此不是孤立的,通过单向、双向、多维的互动,形成教师―学生、教师―内容、教师―媒体、学生―内容、学生―媒体、内容―媒体、学生―学生多重关系[3](如图1所示)。在教室这个环境中,教学要素就是通过这些教学关系,完成教学内容的传递,实现教学效果的。

由此可见,教学要素、教学关系、教学内容作为从课堂教学抽象出来的核心要素,必然是视频案例的重点拍摄内容。它们的存在改变了视频案例单纯依靠拍摄技术进行简单记录的低层应用,将教学、技术、艺术充分结合,构建了视频案例与现场课堂之间的桥梁,为视频案例拍摄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教学要素为基础、教学关系为主线、教学内容为目的多维立体化拍摄方案(如图2所示)。

一维是教学要素,即“点”拍摄阶段,将教师、学生、黑板、数字投影、实物教具这些教学要素,通过画面色度、亮度、清晰度的控制,将其完整记录下来,是视频案例的拍摄基础。二维是教学关系,即“线”拍摄阶段,将教学要素中各个“点”,按照教学关系将其连成“线”,依据轴线规律,通过多机位架设,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教学关系很好的展示,全面记录教学过程。三维是教学内容,即“面”拍摄阶段,通过画面构图、景别、镜头时间、镜头组接等技巧,对视频案例进行精细处理,完成教学内容的传递,实现教学与技术之间深层次整合。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环环相扣,让视频案例记录课堂并超越课堂。

三 视频案例的拍摄策略

1 教学要素的拍摄策略

教学要素的拍摄策略根据教学对象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拍摄和转换两种方法。对于液晶投影、电子交互白板、视频展台等教学要素使用视频转换卡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对教师、学生、黑板、实物教具等教学要素使用摄像机拍摄,拍摄时要重点把握好色度、亮度、清晰度三要素的设置。摄像机的自动功能能够基本满足画面色度和清晰度的要求,而画面亮度由于受到教室环境的影响,需要手动光圈和自动光圈配合使用。

以电子白板课堂为例,教师经常需要与白板互动,白板的亮度与教师脸部亮度形成巨大反差,自动光圈将导致教师的脸部曝光不足,需要采用“手自结合”光圈控制方法。首先,使用自动光圈确定教师脸部的光圈值,方法是将镜头推至教师的脸部特写,将光圈播至自动,待稳定后,记住当前的光圈值;然后,将光圈设置为手动,按局部主体的亮度确定最佳曝光量,这样就不会因教师来到投影幕前导致教师出现曝光不准的现象了。

2 教学关系的拍摄策略

根据课堂教学模式的不同,教学关系主要划分为师生面对面和协作互动两种传播模式类型。师生面对面教育传播模式的优点是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传递教学内容,在与学生面对面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4](如图3所示)。

拍摄中,要以教学活动为主线,把握好教师、学生、媒体三者之间关系,可采用双机位拍摄。将主机位放到教室的后面,用于拍摄教师活动;辅机位放到教室的前方,用于拍摄学生活动(如图5所示);数字投影的信号使用VGA连接线接入到切换台中。双机位并不是固定不动,可随时根据课堂需要沿箭头的方向进行移动,但要牢记两个机位要始终保持在教室的同一侧,切不可出现在教室的两侧,导致跳轴现象,同时两个机位要互相照应,避免出现穿帮镜头。

协作互动模式通常以小组活动形式出现,突出师生通过媒体互动,师生直接互动;生生通过媒体互动,生生直接互动(如图4所示)。拍摄时重点选择一个 “焦点”小组,采用三角组合机位法,使用三机位拍摄。主机位为顺面机位,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采用高机位、俯拍角度、全景,拍摄小组的具体活动;内反角机位位于小组的左前方,以平视角度,采用近景,拍摄对侧学生的具体活动;外反角机位位于小组的右前方,作为反打机位,抓拍小组活动的特写画面,特别是实验器具的具体使用过程(如图6所示)。

3 教学内容的拍摄策略

教学内容的传递是课堂教学的精髓,画面构图、镜头时间、镜头景别对教学内容的传播质量有重要影响。首先,在画面构图时,除了遵循基本的画面美学知识外,要将教学内容始终置于画面的重心位置,用教学指导构图。其次,处理镜头的节奏时间与教学需要时间的关系,当两者矛盾时,以教学需要时间为主。最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下景别的双重属性,处理好景别在叙事和有效展现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使用远景和全景交代课堂教学概况,使用中景展现具体的人物关系,使用近景和特写拍摄教学细节,强化重要内容,引起有效注意。这样做不仅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给人一种逐渐深入、有效展开的感觉,而且避免了单一景别带来的沉闷。

四 视频案例的拍摄过程

视频案例的拍摄过程不同于课堂实录的拍摄,其时间长度可短于标准教学课时长,主要根据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片断拍摄,包括分镜头稿本、课前准备、现场拍摄、后期补拍等环节,现以初中二年级物理《水的沸腾》一课为例,叙述电子白板环境下视频案例的拍摄过程。

1 分镜头稿本编写

分镜头稿本是拍摄的基础,是解决拍摄重难点,确定拍摄过程、相关技术方案的过程,是在教学设计基础上编制的。本节课的分镜头稿本中,首先确定“导入新课”、“讨论实验”、“探究实验”、“实验交流”四个课堂片段,然后结合设备的具体情况,对课件内容使用转换的制作方法,采用双机位的拍摄方案。最后为每个片段设计景别、镜头、机位、构图、角度等具体技术细节。

2 课前准备

在课前与任课教师协商,解决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教师着装、手势、发型;摄像机的位置、话筒的安装、焦点组(学生)的位置、教师(学生)的行走路线;教师与摄像技术人员之间标志性手语含义等;主机位和辅机位的拍摄分工,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及教师和学生的一些非常规举止的解决方法,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3 现场拍摄

(1)案例片段一:导入新课、引出实验

此环节时间为5分钟,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回顾以前的知识内容,教师使用课件展示一段“油锅里捞物”视频,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出“水的沸腾与温度的关系”这个问题。拍摄时,主机位以中景跟拍教师,要注意处理好教师与板书、教具三者之间的构图重心;辅机位以全景为主拍摄学生听课的场面,然后穿插几个学生组(3-5个学生)的画面,重点抓拍听课认真学生(焦点)的特写;在镜头切换时注意控制镜头时间,确保教师、学生、课件三者间的对应关系。

(2)案例片段二:讨论实验设计、展示实验过程

此环节时间为10分钟,教师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讨论需要哪些器材,实验的注意事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用仿真实验室中的实验装置明确实验过程,补充完善实验步骤。拍摄时主机位以中全景采用跟镜头手法拍摄教师,辅机位采用机动方式,分别以远景拍摄全班同学讨论情况,全景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近景特写拍摄认真讨论的学生。注意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当教师向学生提问时,主机位和辅机位同时拍摄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景。辅机位要注意捕捉回答问题的学生,多采用全景拍摄,可避免由于捕捉不及时导致拍摄失败。

(3)案例片段三:小组合作、探究实验

此环节时间为10分钟,学生从70℃开始记录,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水中气泡产生的位置、大小,并在坐标纸上描点,画出图像,分析图像形成的原因。拍摄时两个机位都以拍摄学生为主,围绕焦点组进行拍摄,主机位及时调整高度以中全景记录整个小组的操作过程,辅机位以特写为主拍摄学生实验的具体过程,同时要注意抓拍教师指导学生的场面,双机位要尽量在教师与小组学生的同一侧,避免出现跳轴现象。

(4)案例片段四:实验交流、展示结论

此环节时间为10分钟,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视频展台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结果,并接受教师与学生的提问。双机位及时调整拍摄对象,主机位以拍摄学生代表为主,位置不变,副机位拍摄教师和其他学生,注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将主机位的光圈调至为手动,防止学生在电子白板前出现画面曝光不足的现象。

4 后期补拍

由于现场拍摄时间紧,及师生间一些不可预知问题的出现,需要进行补拍。主要内容如下:实验的具体器具、学生实验的全部过程(全景)、学生实验的具体数据(特写)、水的沸腾画面(特写)、学生实验记录图(特写)、教师访谈、学生访谈、背景介绍等案例片段。最后将“水的沸腾”虚拟实验课件使用录屏软件制作成视频,将课件的画面、声音收集起来,用于后期编辑。

五 结束语

视频案例拍摄受到教师、学生、设备、技术多方面条件的约束,需要教师、学生、拍摄人员共同合作,特别在多机位同步拍摄条件下,更需要努力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会把遗憾降低到最低点。相信随着视频案例的广泛应用,视频案例的画面质量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教学指导下的拍摄技术将使视频案例的教学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建生,王洁,顾泠沅.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1.

[2] 单美贤.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技术教育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4] 南国农.教育传播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41.

[5] Lessonlab inc.TIMSS Video Study Data Collection Manual [Z].Los Angeles,2000.

上一篇:教学设计中教师自身因素对媒体选择的影响 下一篇:精品课件的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