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指导:“道”胜于“技”

时间:2022-10-22 06:27:50

高中作文指导:“道”胜于“技”

摘 要:高中生作文最主要的问题是思想内容的单薄,是作文中所显示的情感的缺失与冷漠。因此,对学生的作文指导,“道”胜于“技”,让作文走向生活,让学生作文根植于生活,才是当前作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高中作文指导 生活 道 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2-0034-02

作者简介:薛新洪(1969―),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中学特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高中作文教学。

得作文者得语文,且不说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至少,这里面反映出了大家对写作的高度重视。要重视写作,已经是中学语文教学界的共识。可高中作文教学指导,究竟该指导些什么,却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学生作文不好,是不懂得使用各种写作技巧,是语言缺乏文采。实事求是地讲,学生也确实需要写作技巧的指导,如记叙文如何起波澜、议论文如何分析事例等;也需要注意语言的文采,毕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是,一切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作文指导,也应从学生写作的实际困难出发,寻找解决的办法,才能真正让学生明白应怎样去做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真正走近学生去深入了解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是没东西写,或者说是不知道写什么,于是,就只好尽可能地去显摆那些没有生命力的华丽文句。

因此,现在高中生的作文,真正让我们担心的,就是其思想内容的单薄,是其作文中所显示的情感的缺失与冷漠。主要原因是,学生“接触社会过少,情感自然也就苍白,少见多怪,好作大方,动不动就危言耸听”。[1]学生缺乏对社会的有意识的观察与思考,缺少视野的广度,其观察事物又缺乏敏感性,思想又缺少深度,所以,学生才会觉得不会写作文,没东西写。

笔者认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道”胜于“技”。技巧的指导是需要,但更需要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有生活的底子,笔下才会有活生生的人,才会有泥土的气息”,才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思想与情感。而且,就算是指导学生注重技巧,注意文采,效果也不会理想。原因大家也清楚,我们的写法指导,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更规范,但如果要让学生写作文笔优美,语言凝练,表达能力强,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老师一指导,学生就能写出锦绣之文。

所以,高中作文指导不应过多地强调技巧与语言,而是要强调内容。这并不是否定技巧与语言的重要性。毕竟,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与语言要好,但内容才是关键。

一、作文取材要尽可能地关注社会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方面最好的源头活水,应该是社会生活。处处是生活,处处是文章,生活即文章,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因而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能真诚地投入到貌似平凡的生活中去,老老实实地去关注身边人、身边事,从中体会生活的真滋味。

“依然‘恳请’多写生动鲜活的‘记叙文’,而且要尽量写自己,不要回到古代、复述经典。只要把高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原汁原味地写出来,就有可能打动阅卷老师,争取高分。”[2]这是“康青,春原”(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永康、骆冬青、潘大春、张中原)在2009年高考前3天“作为阅卷老师”,四人“推心置腹地叮嘱考生”的几句话。临考叮嘱,可见多么重要,多么恳切。

但愿学生能在平时的作文练笔中就重视这一问题,从古代回到现实中来,从想象回到生活中来。如高分作文《好奇心》,写的就是奶奶过一段时间就要喊爷爷一声而激起自己的好奇,从而写出了“你在,就心安了”的人间真情;《踮起脚尖》,写家有高考考生,爸妈进孩子房间时“踮起了脚尖”,以免影响孩子休息等。这些好作文,都是写实实在在的身边事,写得真实感人。我们指导学生写作文,就是要告诉学生,要多写人间真情,要有人间烟火味,而不是“空对空”地发议论,或者胡编乱造些外国人的故事或写些古人之事。

二、要注意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作文指导中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作文,作的是“文”。一文一主题,一文一中心。作文更要重视内在价值取向。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好的思想内容来作主心骨。若无明确的思想情感,即使辞彩华丽,也会显得空洞矫情。作文指导时,教师要把这种价值取向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多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挖掘上下工夫,而不是一味地卖弄技巧与语言。

生活是真实的,作文是真实的。大凡好的作文,都是根植于厚实的生活之中。透过文章,我们能看到社会,看到生活的本来面目,甚至比生活还要集中,还要典型。这里所讲的“真实”,就是正视现实的原有面貌,要看到生活的美丽一面,而且也注意生活的丑陋一面;要看到生活的琐屑平凡,更要能透过平凡看到生活的真谛和本质。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真实而有深度。所谓真诚,就是反对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衡量生活,导致“真实的虚构”,恰恰相反,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评估,必须不脱离写作者“自我”,而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大量的感性认知中提升价值评判标准。这样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态度才会真实,学生才会写得发自内心,自然而感人。而这种情感态度的“本色”,正是学生平时作文中最为欠缺的东西。

三、情感缺失,思想不深的原因

现在学生的作文,常是搜肠刮肚完成的,几乎谈不上情感力度与思想深度。为什么很多考生一提笔就是苏轼、就是陶渊明、就是李白,因为平时就准备了这些,于是就当作万金油,到处涂抹。由于平时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使得学生视野狭窄,题材少;由于学生平时缺乏对事物的独立分析判断,因此,他们也无法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也许有人会说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哪里有时间去观察体验生活?其实不然。学生并不生活在现实之外,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家庭故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切皆可入文。关键是,学生有没有这种作文意识或者说有没有这种作文自觉,拿到一个题目时,会不会有意识地去联想相关的题材与主题。这与其说是一种写作习惯,不如更深刻一点说,是有没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尽可能地把学生从教室、从课堂、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带进自然中来,带进生活中来,带进社会中来,让学生真正走进自然,感受春日的温暖与新生的喜悦,感受夏日的炎热与成长的快乐,感受秋天的金黄与丰收的欣慰,感受冬天的洁白与为了来年积蓄力量的可贵。让学生真正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知道社会上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不要故意美化社会、粉饰生活,把生活的原样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了解、去思索。思想的成熟源自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分析辨别,其思想必然越来越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了四个方面的理念,即:人文性、实践性、生活性、民族性。生活无处不在,语言无处不有。让作文走向生活,让学生作文根植于生活。这是当前作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作文指导,“道”胜于“技”!

参考文献:

[1]王栋生.请说说大米多少钱一斤?[J].中学语文教学,

2010,(5).

[2]康青,春原.高考在即 作文阅卷组组长考前教你写出好作文[N].扬子晚报,2009-06-04.

上一篇:元曲中的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 下一篇:学生的问题:京剧语言资源利用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