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策略培训探讨

时间:2022-10-22 05:08:20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策略培训探讨

摘 要: 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策略培训是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部分。本文探讨了课堂学习策略培训的步骤和特点,并指出了在教学中进行策略培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学习策略 策略培训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教与学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用何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由学会学习――自立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转变。《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以下简称《大纲》)[1]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这里的语言学习方法指的就是语言学习策略。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将英语学习策略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纲》还指出“教师有责任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2]由此可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已经成为高校广大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学习策略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日趋完善,语言学界和教育界人士逐渐认识到过去只重视外语教学法研究而忽视学习主体研究的片面性和危害性,于是将研究重心从教师的教法转向学生的学法,从如何教移至如何学。与学习主体密切相关的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为了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国外语言学界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发展于八九十年代,Oxford给学习策略下的定义是:“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从事的一些特定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习更加容易、更加快捷、更加有乐趣、更加自主、更加能适应新的情况。”[3]Cohen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意识的想法和行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他们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和认识能力”。[4]O’Malley和Chamot给学习策略下了这样的定义:“学习策略是个体学习者用来理解、学习或者记住新信息的想法或行为。”[5]Nunan的定义是:“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学习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心理上的和可交流的程序。”[6]无论学习策略的定义有多大差别,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新信息的储存、修正和使用。”[7]“有助于学习者增强学习责任感、提高学习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自我指导能力,也有益于学习者的终身学习”[8]。因此,深入了解学习策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训,将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学习者的终身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学习策略培训的意义

学习者是自主使用策略还是需要训练来使用策略呢?国内外外语教学界看法不一,有些专家不赞成培训,Keuerman的理由是学习者在学习母语时已经获得了一套策略,只要他们的二语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些策略就会自动迁移[9]。Rees―Miner指出,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哪些因素能够决定策略训练的成功。实际上策略训练非常复杂,它受到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语言水平、教育背景、对策略训练的观念、对教师的看法、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的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10]学习策略培训的有效性研究(如Thompson & Rubin,Oxford Nunan等)表明,学习策略不仅具有可传授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二语或外语的成绩与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Cottrell[11]认为,接受过策略训练的学习者会在日后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学习策略。Kohler,Brian对第二语言为英语的低学业成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训练,结果发现,学生在阅读、词汇和语法方面有了很大进步[12]。文秋芳、王立非的研究表明:策略培训对提高英语学习策略有明显的效果,对中等水平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帮助更加明显。[13]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高频率地使用了有效策略,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策略或策略使用不当。因此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下水平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

学习策略训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通往成功之路,从而达到他们的语言学习目标,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调控能力。学习策略训练就是要通过明确教会学生怎样形成他们有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体系,帮助他们探寻有效学习目标语言的方法。Cohen指出:“策略训练的目的是要明确教给学生什么时候、为什么而且怎样运用策略来减轻他们学习和使用一门外语的困难。”[14]Oxford也进一步强调:“策略训练的目的是要使语言学习更有意义,要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发展一种合作精神,要了解一些语言学习的想法以及学会并运用能够促进学习者独立性的策略。”[15]因为策略的不可穷尽,策略训练的目标不在掌握策略本身,而在于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增加他们策略的选择范围、锻炼和培养他们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控的能力,锻造终身学习的素养。

三、培训框架

就外语学习策略培训实施的步骤,西方研究者提供了不少的框架,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策略培训框架:

Oxford提出了策略训练的八步骤:前五步为计划和准备步骤,后三步为实施、评价和矫正。这个模式侧重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16]O’Malley和Chamot的五步框架把策略培训融入到课堂的准备、介绍、练习、评价和扩展五个环节,可操作性强。[17]另外,Brown等认为策略训练应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学习策略及巩固练习;二是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三是了解策略的价值及其使用的范畴。Grenfell和Harris运用“六步”策略培训的框架对初学者进行了听力、阅读、记忆和交际策略及检查书面作业策略的训练。[18]外语学习策略培训框架主要来自西方学者对二外学习者的研究,因而,我们在具体实施时,必须针对中国学习者的特定学习环境、学习需要、学习风格等因素,制定合适的培训方案。

针对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本人认为培训框架如下:

(一)了解学生情况

策略训练必须以“我要学外语”为前提,其次才是学习策略。学生原本就不喜欢学英语,怎么会愿意花费时间学习策略呢?因此设计策略训练课程时,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策略的强烈欲望。教师可采用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和他们已经掌握了的学习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二)决定策略培训内容

在众多英语学习策略中,要根据学生目前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所学课程的类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找出与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风格最相关的学习策略,确定需要培训或加强的学习策略。在决定培训内容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训练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训练内容解决学生在策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二是所选训练内容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和整合性。三是安排训练内容时难易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情况下,要优先选择用途广泛并且直观、容易操作的学习策略进行培训。

(三)准备培训材料

根据学生所要学习的策略内容,要准备有系统的策略培训材料,还要准备与策略有关的各项语言活动和与此相关的各类练习,以拓展和强化策略应用。

(四)选择培训形式

国外学者Andrew Cohen提出语境化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O’Malley和Chamot在他们的专著《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一书中提到了融入性训练(integrated instruction)和分散训练(separated instruction);直接训练(direct instruction)和隐藏式(embedded instruction)训练方式。国内学者文秋芳提出了集中训练、分散训练和个别指导三种训练方法。Cohen提出语境化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该模式将策略训练与日常的课堂语言学习活动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对不同语言水平层次的学习者进行针对性的策略训练,并在完成日常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强化所学策略。这种学习策略培训模式给研究者和外语教师们极大启示,在学习策略的培训中实行融合教学法,即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内容,设计多种类型的学习任务、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效完成任务并写出或说出自己使用的策略。融合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习策略的迁移。[19]外语教学中,将学习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20],这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学习策略培训途径。考虑到我国英语教学班大、人多等特点,以教学融入型培训为主,课外集中培训为辅的学习策略培训应是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理想形式。

课外集中培训有讲座式和研讨式两种。讲座式学习策略培训其实不是具体地训练如何使用学习策略,而是培养策略意识。一般是邀请学习策略方面的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给学习者作专题讲座或报告。这些讲座或报告可在常规的课堂语言教学开始之前,有时也可穿插于其中。通过讲座或报告,学习者能够大致了解或熟悉是什么语言学习策略等的基本知识。研讨式学习策略训练是一种短期的集中训练,其主要目的也是培养学习者的策略意识。与讲座式训练不同的是,研讨式学习策略把讲座、研讨和实际操作有机集合起来。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教学融入型策略培训。

(五)实施培训计划

教学融入型策略培训强调把学习策略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材料中。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确定在何处融入何种策略;也可以从策略入手,围绕所要教授的策略设计课堂活动;教师还可以在认为恰当的时候随时将策略训练插入课文的讲授之中。无论课本中是否渗透了学习策略的训练,授课教师总是力求做到学习策略训练与常规的语言课程相结合,二者并驾齐驱。课堂策略训练的目标是要让语言学习者更清楚自己如何能最有效地学习,如何提高对目的语的理解和应用,如何在他们离开语言课堂之后能继续学习并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课堂策略训练模式的优点在于将学习者的日常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紧密相连,使语言课程教材成为学习者更直接、更熟悉的策略训练的材料来源,使学习者对使用学习策略的体会更深切、更直接。具体方式有两种:

相对于方法1,方法2更具有操纵性,更科学。让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出自己常用的方法,并与教师的策略相对比,从而找出自身方法的不足,比教师直接教授策略,学生的体会更深,更容易找到改进的突破口。

(六)评价培训结果

学生自己对系统使用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的态度和评论对于学习策略训练是很关键的。在教给学生某些学习策略以后,教师应组织一些活动或讨论来对学习策略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就策略的使用互评、自评;教师也可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和监控自己的学习。学生们可以针对在语言学习任务中使用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交流,对于没有较好运用的策略,找出原因。对于用得成功的策略,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这样有助于他们今后更积极地参加类似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向学生解释、说明学习策略使用的理论依据,等等。

(七)练习和扩展

为强化所学策略,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任务,边解决问题边进行有声思维;同时提供额外的练习,布置可促使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作业,使学到的策略得到巩固并扩展。

四、英语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

(一)练习性原则

教给了学生各种英语学习策略,并非意味着他们就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使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必须和情景练习结合起来,即在进行策略训练时,必须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去选择和尝试刚获得的学习策略并取得成功的体验。

(二)指导性原则

在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富有经验的教师适时、适当地指导,可以使学生的策略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当程度的英语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可以切实帮助他们形成和发展符合其年龄和学习特点的英语学习策略。

(三)过程性原则

英语学习策略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学习者这一主体会不断发展变化。同一个学习主体,在大一和大二时的学习状态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即便是在同一个学习阶段,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他采用的学习策略可能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进行策略训练时,不能以僵化的、固定的模式进行,而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循序渐进。

(四)迁移性原则

迁移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由知识、技能的掌握过渡到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进行英语学习策略训练时,要注意讲清策略运用的条件和程序。否则策略就必然僵死在背景知识上而无法迁移,达不到策略训练的初衷。

(五)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手段的多样性。教师要善于把内隐而概括的学习策略外显化、展开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真正透彻理解各种学习策略的内涵。二是学习策略类型的多样性。学生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其学习风格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策略培训时,不应以单一的所谓“成功学习者”使用的策略作为训练模式,而要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进行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培训。三是教学资源的多样性。除了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外,还要在其他学习活动中培养和提高(或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可开发的资源。

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注意点

(一)教师是学习者与合作者

在以策略培训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策略培训对教师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课堂融入型策略教学强调把策略教学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教师首先要成为学习者,教师对语言学习策略培训认识得越深刻、对策略了解得越多、素质越高,越能胜任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换为语言学习策略培训的施动者。教师可以自己创造条件阅读有关学习策略的“学”或“教”的经验和问题的书籍或摘录;参加观摩课,向已经实现以学习策略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教师学习;参加互动式座谈会/讲座等。当然除需英语教师自身努力外,学校的有关方面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培训者培训”工作。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培训是一方面,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一部教材将学习策略系统地融入教学活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不但要熟悉英语学习策略,而且要设计适当的任务,将学习策略融入其中,指导学生反思、评价学习策略,这使得自主学习策略培训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所以教师还要成为合作者。教师间资源的分享,教学思路的碰撞,都会更加丰富教学材料,使策略学习操作性更强。在课堂融入性策略教学中集体备课是必需,教师学习是关键。

(二)防止应用缺陷

在教学中教师常会发现在一段时间的策略教学后,学生虽已具备相应的学习策略,但还是不能应用或错误运用的应用性缺陷。出现应用性缺陷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策略巩固程度不高,其次是主体策略运用意识不强。由于主体未真正体会到策略的有效性,虽有策略,但却缺乏策略运用的意识与愿望,一旦缺乏外界的提示与引导就难以自觉运用。针对应用性缺陷,在策略培训时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强化和内容内化性的操练的培养。主体性原则既是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又是必要的方法和途径,要给学生以充分地运用学习策略的机会,并指导其分析和反思策略使用的过程与效果,以帮助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内化过程是需要学生将所学的新策略与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策略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认识和能力。强化策略意识,并根据遗忘规律,加强巩固练习是防止应用性缺陷的有效手段。

(三)坚持学习策略培训与语言技能培养并重

注重策略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切忌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学习策略培训与常规教学中的语言技能培养是外语教学中目标不同的两个方面,也是侧重点有别的两种教学理念。前者旨在培养学生如何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促进外语学习,后者的目的是通过语言教学发展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前者注重学习策略的传授,后者偏重语言知识的讲解。然而,二者看似对立,其实质是统一的,其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策略培训有助于语言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搞好策略培训,必须将其融入语言技能的培养之中。否则,策略培训不仅会变得枯燥乏味,而且将失去实际意义。因此,英语教师在组织策略培训时,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切忌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

(四)培训的系统性和目标

策略训练是系统工程,因此每次训练的内容必须放在整个系统中去考虑,不可孤立地训练某个策略。同时学习英语的策略多种多样,严格说来没有穷尽。即便研究者有可能把所有的策略都罗列出来,我们也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学习策略上。策略训练要从“管理策略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为目标。从管理策略入手,把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以策略培训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费时低效”的尴尬局面开辟了一条新路。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帮助促进外语的习得,更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责任感,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组织策略培训,培养学生独立、自觉、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十分必要。学习策略的培训,不应该是权宜之计,而要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如此,策略培训对教师的教学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在培训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同时,教师会注意和审视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风格,自觉尝试和运用与学生学习策略取向相一致的教学策略,逐渐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英语学习策略训练的更长远的目标还在于学习策略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评估学习过程的能力,逐步走向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最终达到我国素质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Z].中国大学教学,2004,(1).

[3][15][16]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Boston,Mass:Newbury House,1990.

[4][14][19]Cohen,Andrew,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gman,1998.

[5][17]O’Malley,J.Michael & Anna Uhl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8]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and their classroom implication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89a.

[9]Kellerman pensatory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A critique,a revision,and some (non-)implications for the classroom[A]. In R.Phillipson et al.(eds.).Foreign/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Research[C].Clevedon,UK:Multilingual Matters,1991.

[10]Rees-Miner J.A critical appraisal of learner training:Theoretical bases and teaching implications[J].TESOLQl,1993.

[11]Cottrell,S.The Study Skills Handbook[M].London:Macmillan Press,1999.

[12]Kohler,D.Brian.The effects of met cognitive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training on lower-achiev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A: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2,(5-A).

[13]文秋芳,王立非.对外语学习策略有效性研究的质疑[J].外语界,2004.

[17]Nunan,D.Strategy instruct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RELC Journal,1997.

[18]Grenfell,M. & Harris,V.Modern languag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In theory and practice.NY:Routledge Group,1999.

[20]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下一篇:谈谈高中数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