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时间:2022-07-19 03:11:40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摘 要: 本文作者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误区,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练习设计”复习课的这个环节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复习课 练习设计 设计原则 方法与要求

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形式联系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型,它有别于新课和练习课,主要功能是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统计,复习课占据了小学数学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因此,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

复习课有三个基本环节:知识整理、练习、反馈。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承,不可或缺。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复习课的练习设计”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练习题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部分教师把复习课的练习等同于新授课练习

部分教师对练习的认识不深,只是机械地照搬课本的练习,让学生重复做,使学生停留在熟练与巩固的层次上,殊不知复习课中的练习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联系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2.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学生多做多练就能学好,觉得练习必然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进行面面俱到的题海战术,结果学生觉得乏味,教师觉得烦恼。

二、设计原则

如何设计出既高效率又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练习题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教师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紧贴教学目标原则

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因此复习课的练习必须紧贴教学目标。我们在确定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有度,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学习。复习课的练习题有难有易,就像散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类型,以及学生的情况,围绕一个小主题精心筛选,然后串成一条线,为主题服务,可以是简单题,可以由易到难,也可以由一个难题而展开。因此,数学教师胸中要有无数题,并对每道题的结构了如指掌,落实到课上只有几道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复习课才不会迷失方向。

2.少而精原则

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既要考虑练习的质量,又要考虑练习的数量,要辩证地处理好练习“质与量”的关系,做到少而精。复习课练习的精选题非常重要,精选题可以是本册新授例题、学生作业常错题、本册单元测试经典题、历届期末试题经典或其他学习资料、好题剪切。

3.培养学生梳理知识能力原则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在练习中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查漏补缺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

三、复习课练习的设计方法与要求

1.增强复习课练习的趣味性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上的练都是学生已经见过和练过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在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时,如果只是机械地安排一些课本上的题目给学生做,学生往往提不起精神,感到没有兴趣。那么怎样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问题情境,让练习显得生动有趣。机械地重复是任何人都会觉得枯燥乏味的,所以笔者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就想办法创设一些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把复习题一道一道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让他们去闯关、去游戏、去玩,以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复习。

(2)采取游戏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笔者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书上的复习题做,还要说用到哪些知识解题的。然后笔者采取做游戏的形式,写成一张张单个纸条,让学生抽到哪道题就做哪道,做对了还要指出用什么知识解决的,得到大家认可就将名字写在纸条后面,把纸条贴到教室里固定的一面墙上,这样每人都有自己的题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在复习课之前,笔者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用表格形式或大括号形成知识体系图,已经掌握的和没掌握的都制成体系图,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解决,再全体解决剩下的内容,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达到复习的目的。

2.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复习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对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应设计针对性练习,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掌握知识。例如,笔者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时,为了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给学生制作了一个表格,学生通过填写这个表格,清楚地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练习的设计要有典型性

复习课的练习要具有知识的概括性,才能抓住知识理解的关键,突出揭示知识的特征。例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出示了三道练习题:

(1)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

(2)一正方体总棱长为1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公园南面要修一道长30m,厚20cm,高3m的围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00块,这道围墙一共用砖多少块?

这三道练习包括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总棱长、表面积、体积、容积,学生只要解决了这三道题,就能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点。

4.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在一个班集体里有学优生,当然也有学困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例如,笔者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时,在第一题的设计中,让学生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只要把长、宽、高的数据直接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特别是学困生的信心。然后,在接下去的练习中逐渐地增加难度。这样既让学生通过训练提高了能力,又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5.练习的设计要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不能只把学生当作学习知识的工具。学生是生动活泼、有思维的主体,教师应设计一些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不断探究新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例如:笔者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第六部分“布置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设计牛奶的箱子,既动脑又动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数学复习课的练习,在一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数学练习时,既要考虑练习的质量,又要考虑练习的数量,要辩证地处理好练习“质与量”的关系,做到少而精。

参考文献:

[1]洪湘江.小学数学单元整理复习课教学模式.广州教学研究.

[2]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上一篇:论小学数学中的质疑教学 下一篇: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