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时间:2022-10-22 02:25:04

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汉语,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工具,朗读是学习汉语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众多语文技能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朗读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训练方法,通过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的读书效果,从而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一些弊病,比较常见的有:朗读时“多字、漏字”;朗读时“唱读”;读破句;“一字一顿”,速度过慢;速度过快,无法品味;轻重不分,过于平淡……针对朗读时存在的种种弊病,我试图进行了反思,发现我们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课堂”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朗读成了教学中一个过度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生读了女生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著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部分”,或“把激动的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例如,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重读,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所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要。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第三,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四,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第五,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二、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三、 积极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要使学生越读越好,越读越美,教师就必须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及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提示语等。在引导学生读《月光曲》一课第九自然段时,我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学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象到了大海,大海的波浪,入情入境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配乐表情朗读课文,学生立刻就陶醉在乐曲中。

四、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齐读、领读、轮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一般说来,低年级常运用轻声读、齐读,分角色读,以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年级宜采用个别读,默读,有利于静思默想,潜心思考。一节课中,教师可采用几种朗读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种方式为主。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适合个人朗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节奏感强,感情饱满的课文,尤其是诗歌,则可进行集体朗读;而词句艰深,含义深刻的课文,则需要教师适时范读或创设情境导读,如朱自清的《匆匆》。

五、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加强对朗读技巧的指导。训练时引导学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设计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

六、注重朗读的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除此之外。课堂上,对于有进步的孩子,我一定要把他的成功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夸夸他。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让暂时有困难的孩子充满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读得不认真和退步的孩子,不指出也不行。我常常说,“老师一直相信你能够读得更好”“你完全可以读好”“只是再用心一点就更好了”之类的话。因为,相信学生,不断地给他们积极的鼓励,他们的成功也会使你感到惊喜。

在教学时,教师要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能自由自在地读书,这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自己的读书的方法。同时,也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特别是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更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触摸课文的灵魂。

上一篇:“画B花B话B化 ”显快乐 下一篇:《影视后期》课程教学思考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