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助推学生感悟语言

时间:2022-10-17 10:53:56

朗读助推学生感悟语言

语文课堂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首先要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朗读,是学生经历的最多的语言活动之一,在朗读中抓好音律、节奏、形式的变化,辅以朗读内容的拓展可有效助推学生对语言感悟能力的发展,为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朗读是“以学论教”的起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体验文本语言的优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加强朗读的有效指导和训练,是落实“以学论教”的起点,能帮助学生深化自我对语言的感悟,提升自己的语感。

下面以教学《珍珠鸟》第四自然段为例。教师让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交流“从哪里感受到小珍珠鸟慢慢对作者产生信任的”,学生回答并朗读相应句子。结合学生的朗读、交流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小家伙”“一会儿”“竟然、索性、反而”等重点词语的意义,同时启发学生谈如何运用朗读的节奏和语音变化读出这些词的韵味。指名学生再读和互评。让学生在去掉“竟然、索性、反而”等词后进行对比性朗读,交流朗读时的感受。学生再齐读这一段文字,在评价学生朗读的同时鼓励学生用“竟然、索性、反而”中的词语说一段话,表达出和文中一样的意境。最后进行角色朗读,让学生以小珍珠鸟的角色进行表演性朗读,再次体会小珍珠鸟对作者信任产生的过程。

朗读是学生自主对话文本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的体验是阅读教学深化展开的基点,朗读能力的提升过程,其实也是对语言感悟升华的过程。

注重朗读节奏,领悟文字韵味

朗读传递的是一种理解。朗读中节奏与语音的“轻、重、缓、急、顿”就是一种理解,教师通过对学生朗读效果的准确把脉,就能在朗读的指导中帮助学生体悟文字的内在蕴义。

《珍珠鸟》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初步的朗读效果,和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叫“小家伙”,体会作者对小珍珠鸟发自内心的喜爱,指导学生要读得轻柔。点拨三个“一会儿”不仅要读准儿化音,还要读出自己感受到的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信任由弱变强,节奏由慢渐渐转快。当学生读到“竟然”“索性”“反而”时评价有些学生用重音读出了作者的意料之外和弦外之音――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爱护。

要读好这段文字,读准语句的节奏和语音,就是要在真正体验到这些关键性文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中的作用,读得越好体验就越充分。

朗读形式的变化利于情感表达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朗读训练中如果采取一成不变的形式,那么学生只会产生朗读的疲惫,教师应依据学生朗读和理解的实际状态和文本自身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把朗读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朗读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助推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对课文产生新的感受和发现,从不同的角度把握语言表情达意的精髓,提升自身的语感。

上例中教师让学生去掉“竟然”“索性”“反而”三个副词来进行分组对比性朗读,学生深刻体会到原文不仅仅是在描写小珍珠鸟的动作和行为,更是在描写自己对小珍珠鸟越来越喜爱的心情,读出小珍珠鸟的顽皮就是读出作者的喜爱。同样教师让学生变换成小珍珠鸟的角色来朗读“自己”的表现,学生在朗读中创造性增加了自己对作者的观察,读出了“自己”对作者逐步产生的信赖,这样的朗读都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语言价值的基础之上。

朗读内容拓展利于文字运用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读者的思想在朗读的过程中与文本碰撞、与作者交汇,在鉴赏的同时提升自身语言文字的能力。对小学生而言,朗读更是从模仿到运用的一条必经之路。在学生已有朗读感受的前提下,教师给学生提供或组织更丰富的与文本相关联的朗读内容进行朗读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字的运用能力。

上例中教师让学生换位为小珍珠鸟的角色进行朗读,不仅是朗读形式的变化,也为学生的朗读提供了内容的新选择。学生读到课文“我偏过头去看看他有什么反应,他在朝我笑呢,我知道他是喜欢我的,我就放心了索性用我的小红嘴,“嗒嗒”啄着他正在写字的笔尖……”这样的语言就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同样在学生体会到“竟然”“索性”“反而”这三个词的含义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用其中的词来说一段话,说出与文章中一样的韵味,学生朗读的话都能很好表达出与文本类似的意境。这也是一种适时的朗读内容的拓展,让学生在自我朗读中体验了运用的成功,学生的语感随之也得到了提升,同时对课文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朗读既是教师教学的目标,又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基于学生朗读中的体验,教师进行适时恰当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能够助推学生对语言的进一步深化感悟,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语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上一篇:校本课程:让学生向阳光漫步 下一篇:农村教育环境下的国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