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朗读

时间:2022-04-17 05:09:44

关注学生朗读

语文课堂教学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给予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去朗读,不能泯灭学生朗读的天性。莫忘朗读对学生语言发展和成长的作用。

一、朗读真的很美

朗读就是出声的去读。在读的过程中,人身体的各个方面都会随着发生变化,人的思想、情绪也会有一定的波动,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是朗读能陶冶人的情操。朗读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使学生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大大增强对文章的形象感、意韵感和情趣感。对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悲壮美、惨淡美、凄清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伏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朗读一篇积极向上的文章,人就会增加斗志,精神焕发,意志昂扬,热血沸腾,倍受鼓舞。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朗读一篇悲情的文章,人就会有悲痛的思绪,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意志低落,有时会潸然泪下;如朗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因此,朗读能陶冶人的情操,打动人的思想,感染人的情绪,不但是自己,而且包括他人。

二是朗读能培养人的表达能力。经常性的默读,容易使人不善表达。常年放羊的小孩,语言表达就比同龄孩子“深沉”。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学到一定的知识,特别是文章的思路,是倒序还是插序亦或是顺序,学生最容易明了,也在影响着学生对事情的陈述思路。

三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朗读能够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清除其它信息的干扰。“读”与“思”有机结合,对文章的表述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对那些名篇佳句,反复诵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韵味深远悠长,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游子思乡之情跃然而出。又如,读到石猴出世的片段可理解出:孙悟空虽是石头变身,“乃天地精华所生”说明是个有天地之灵气的猴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说明和其它动物关系好,讲和谐,珍惜和平与友谊;“好水,好水……,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我等即拜他为王……我进去,我进去”,说明它勇敢、有胆识、积极进取,敢为人先;进得水帘洞却能认识“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说明它识真、草、隶、篆,有文化,能识文断字;领群猴进洞,又来一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说明它还懂得《论语》,真是知识渊博,满腹经纶,这样的体悟和理解都与朗读密不可分。

二、朗读的策略

演员演戏要有感觉,朗读同样也要有感觉、讲策略。

一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朗读。朗读并不是平铺直叙地从头到尾的念,要有起伏、有波澜,要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被感染和熏陶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读到高兴处,手舞足蹈;读到悲伤处,潸然泪下;读到压抑时,郁郁寡欢等。

二要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重点处理好重音、速度、语调,突出重点时语气要加重用重音读出来;朗读的速度应根据文体和文章内容的不同而分;朗读的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的。各花入各眼,各情出各声,可出示一个句子,请不同的学生来读,看谁猜得准他要表达的意思。比如,“我来了”这个句子就有很多种方式读,分别表达着不同的含义。高兴时是一种读法,抱怨时是一种读法,平淡时也有一种读法,着急时还有一种读法等等。

三要示范。一是教师示范,二是采用媒体视听技术,根据课文的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使学生有章可循。但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朗读。

三、给学生朗读的时空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仅靠语文课堂是不够的,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现朗读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朗读的乐趣。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如开展“晨读”活动,即班级定一条规矩,每天早晨抽出10分钟进行学生朗读,可有:诗歌、散文、新闻及学生自己写的作文等;形式可有,一个人读、两个人读、多个人读等;还可以组织“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朗读比赛”等这些活动,这样我们校园就是书声琅琅,书生意气浓厚,真正成为知识的校园、文化的校园。

重视朗读教学,让朗读真正回归到(下转 118页)(上接 142页)学生中间,让学生的天真与烂漫的人性本质真正体现出来,让学生在朗读中成长,在朗读体悟人生的本质,在朗读中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学生写作能力六培养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