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培养中学生良好习惯,构建和谐校园

时间:2022-10-22 09:47:06

加强培养中学生良好习惯,构建和谐校园

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管理要素多元,管理范围宽泛,管理对象鲜活,管理成效易出现反复。教师应遵循常规性、规范性、发展性、渐进性和创新性原则,从行为习惯养成等细节抓起,持之以恒抓好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有效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校园管理 习惯准则 保障作用

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加强校园管理就是要大力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文明、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包括干净整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文明礼貌、和谐有序的人文环境。

一、以点带面,发挥行为习惯的辐射作用

结合德育纲要、《守则》和《规范》的基本要求,我们把形成“十个好习惯”确立为学生争做文明人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升降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文明礼貌,微笑待人;学会尊重,耐心听他人讲话;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慢行;勤奋自强,天天坚持锻炼身体;环保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围绕培养“十个好习惯”,我们重点抓了两个方面:

一是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其实就是一种还原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还原”习惯必须从小培养。我们首先从学生的课桌椅摆放人手进行强化教育,要求学生在离开座位时,把桌面整理干净,学具摆放整齐,椅子统一放在桌子的下方。接着进行书本整理强化训练,引导学生结合课程表整理好一天中的学习用具,以方便自己在课堂中使用。我们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讨论在家、在学校这样做的感受,让学生懂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方便了他人。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发现教室整洁干净了,图书室、图书角的书籍方便查找了,体育器材丢失的少了,校门前家长给学生送学具的少了,垃圾废纸也都有固定去处了。可以说,这种习惯已经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了。

二是环保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我们积极倡导“洗脸工程”,重点落实“讲究个人卫生、不带零食进校园、不乱丢乱扔东西”这三项卫生常规的养成教育。开学初,学校就提出了“不带零食进校”的倡议。零食不进校园,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使校园内乱丢乱扔现象明显减少。结合“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一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认识乱丢乱扔现象的危害。

这两方面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带动了学生其他各项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渐养成。学校又围绕养成教育的目标,依据《守则》和《规范》等要求,制定了《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总体目标》、《班级公约》、《小学生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规范,针对小学生应掌握的仪表、服饰、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和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具体要求,使学生行为都有所依,增强了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二、家校结合,发挥互动教育的合力作用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包办代替的太多,不重视培养孩子“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致使很多孩子存在对待自己的物品保管、使用非常随意的坏毛病。不用时,随处丢放,需要时,总是找不到,孩子着急,大人生气,搞得一团糟。为了培养这种“还原”习惯,我们争取家长的配合来共同规范学生的行为:定期召开家长会为家长上课,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养成“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一习惯的好处;教给家长正确的施教方法,要求家长从教会孩子在哪个衣兜里放什么东西开始培养,让孩子们知道应根据使用方便和卫生要求确定哪个兜该放什么,并且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设想安排。然后训练孩子收拾书包、书本和用具,做到有顺序、有层次、不任意摆放;当孩子需要带东西出去却忘记带了,或者把带出去的东西忘在了外面而生气发脾气时,父母千万不能自揽责任包办代替,而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应该安排好,并且学着负责到底;同时家长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共同遵守“还原”规则,互相促进、互相提醒。

在家长的共同配合下,学生“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逐渐养成,许多同学在校内学具摆放整整齐齐,家中物品摆放得整齐划一。家长们看到了变化,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在“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中,有效地实现了教育的一致性,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体味到了文明人、社会人、现代人的丰富内涵。

三、监督检查,发挥制度规范的保障作用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反复训练,并施以必要的外力约束,才能使学生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建立一整套严格的行为习惯检查制度,形成了“值日校长值日校干值日老师班主任文明监督岗每个学生”的层级管理结构,一级抓一级,级级重落实,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严格按照《小学生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执行,做到处处有人查、时时有人看,检查有密度、奖罚有力度,有力地保障了规范的贯彻,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学生基本形成了时时处处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也是校园管理的重要一面。学校把“让小草有情,让墙壁说话”作为环境育人的理念,在花园里设计摆放一些学生喜欢的动植物造型标语宣传牌;征集了“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公德装在心中,文明贵在行动”、“温情、温暖、温馨;成功、成长、成人”等几千条洋溢着热情、朝气、创意的文明用语,加上教师自创的教育格言,有选择地张贴在公告栏、楼梯间、花坛中、办公室、教室内,同时把学生的书画作品上墙展示,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景。可以说,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在传播着文明、向上和温情的信息,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感染、激励着学生不断奋进。

在严格检查的同时,学校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利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素质报告册,把十个好习惯的落实情况每天一记,每周一评,每月一比,低年级贴花、中年级打勾、高年级语言描述,政教处和大队部还利用每月一次的“队长学校”、组织各班汇报新人新事、举行文明大使才艺展、利用广播站为文明标兵点歌等形式,进一步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校园管理要素多元,管理范围宽泛,管理对象鲜活,管理成效易出现反复。应遵循常规性、规范性、发展性、渐进性和创新性原则,从行为习惯养成等细节抓起,持之以恒抓好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有效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对阅读教学中育人的思考 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与研究”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