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焊接水平的教学思考

时间:2022-10-22 03:42:30

提高学生焊接水平的教学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焊接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根据对宏观信息的了解,可以判断出当前对高技术水平的焊接工人还比较紧缺,因此技工学校就面临着两个基本任务:一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焊接技术人才;二是发现并培养优秀的焊接技术人才,为他们成长为具有高精尖水平的焊接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着这样的教学理解,笔者在焊接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思考,积累了如下一些认识:

一、采用模块化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践

相对于以前零琐式的教学而言,模块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模块化教学提倡采用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演示、观摩、合作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理解并指导其进行焊接实践。

比如说,手工电弧焊的对接立焊是焊接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之一,这一焊接技术,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控制熔化金属,能够控制焊缝平直,焊接面要平整。因此对焊接就提出了焊条采用、焊接电流的控制以及相关的焊接技巧等要求。在模块化的教学中,这些教学要求不是由教师讲授的,而是鼓励学生在探索中自主认识的。笔者所采用的模块教学具体是这样实施的:首先,通过理论教学,通过已经焊接好的实物展示,通过挂图和焊接模型,先让学生认识到焊接好的实物的样子,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焊接结果的形象;然后,通过焊接对象的提供,让学生在实际焊接中去体验。笔者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五至八名学生,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刚开始比较粗糙,后来逐步进步的情形。当学生的焊接出现问题时,笔者也急于指出存在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而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较好地解决焊接材料的选择问题,能够较好地解决一次焊接尺寸控制问题,能够自主探索出焊接技巧问题,例如有学生提出在焊接的过程中是手臂动还是手腕动就必须要考虑。在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再用相关的理论进行指导,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因为他们能够很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

模块化教学还有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校企结合,我们曾经多次尝试将学生带到一些车间的焊接生产线上,由于学习环境是真实的焊接情境,学生能够一下子进入学习情境,在对熟练工人的操作进行观察与揣摩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自发地将学过的理论知识重现出来,而此时的重现不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可以演变成真实的动作,就像自己在真的焊接一样”(学生语)。

二、多挖掘教学资源,让焊接学习形象化

学生在学习焊接时,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意识的模糊化。也就是说学生在实际焊接中,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材,不知道如何控制,结果就容易出现烧穿,或者焊接面凹凸不平等情形。要化解这样的问题,仅凭重复训练是不够的,因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进行重复训练的机会是较少的。那么有没有较好的方法让学生速成呢?通过摸索,笔者以为促进学生的形象化理解是一个重要途径,而理解形象化的途径又在于对教学资源的发掘。

就以焊接中如何避免烧穿为例,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思考主要围绕这样的几个问题展开:烧穿的原因是什么?在电焊中如何控制焊接的面积与焊接时间?不同的运条手法对避免烧穿有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学生逐步认识到无论什么情况下的烧穿,肯定都是因为焊接点在短时之内吸收热量过多引起的。因此焊接时就必须控制好焊接面积与焊接时间,防止出现长时间内焊接某一小面积的情形,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运用不同的运条手法。这样,在学生的思维中系列问题的解决就生成了前后衔接的焊接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图片、动画模拟、实焊视频等的呈现,让学生在对图片的观察中明确焊接方法的重点,在对模拟动画的研究中理解焊接细节,在观看实焊视频中生成有效焊接的连续动作(相当于思维有了一个动作表象)。

事实证明,这种综合运用教学资源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焊接的理解更形象化。我认为这一教学思路是必须坚持的,因为焊接学习本身是一种技能的学习,而在学校内,技能的生成难以通过实际焊接的动作重复来实现,只能依靠学生的思维来生成对焊接技巧的理解,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唯一有效的思路就是让焊接教学形象化。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就是焊接教学形象化的必由之路。

三、私人订制巧评价,让学生学习个性化

在焊接教学中,笔者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不同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短时间内就能出现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焊接水平大不相同的情形。此时如果一把尺子量下去,必定会出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受到打击,而部分优秀学生的焊接技能又无法更高提升的情形。于是借鉴一个热门的词语即“私人订制”,笔者实施了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评价的教学思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理论驱动下的技能考核”的评价办法,即以技能考核评价为主要形式,但在技能考核的过程中要通过理论来驱动。确定这一评价思路,是笔者考虑到只有在理论的驱动之下,学生对焊接的理解与掌握才有可能走向深入,将来才有可能成长为高精尖的焊接人才。对于不同的学生,笔者的评价策略是不相同的:对于理解能力强、焊接技能扎实的学生,笔者提出理论要求较高的问题,比如说开坡口的对接立焊第一步进行的是什么焊接?其对焊条与焊接电流有什么样的要求?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则一般可以明确指出焊接理论,让他结合理论进行实际焊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提出焊接要求让其证实,然后通过相应的理论指导促其提高。

总的来说,通过这种“私人订制”的因材施教评价模式,较好地促进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掌握了电焊技能,这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也收到了实际的效果。

综上所述,加强电焊教学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电焊技能,是学生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技能掌握,去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包括电焊在内的技能教学的高效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海陵技工学校)

上一篇: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探究 下一篇:文明素养:最大的缺失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