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现实与未来:分析与展望

时间:2022-10-21 03:04:37

中国经济的现实与未来:分析与展望

摘要:中国的长期发展使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并使得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另一种财富标志。虽然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政府作用仍存在种种质疑,但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应能保持其发展趋势并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关键词:经济发展;财富标志;话语权;多极世界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1--089--04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从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面经济危机中复苏,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赞誉。在国内,中国显示出强大的应对能力,面对国际危机造成的出口萎缩,中国政府通过一揽子财政计划扩大内需,通过长期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消除不平等现象,继续保持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中国还通过提升对外采购额度以扩大全球总需求和维持低通胀率,并通过购买国外债券和其它资产以提高全球金融系统的整体信用和清偿能力,有助于其信贷的发放。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加速、政策自增强,对世界经济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现实情况分析

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公布,2008年中国的GDP占到全球收入和生产的6.85%,即贡献了64万亿美元总额中的4.2万亿,以购买力计算,中国所占的份额超过10%,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而受益于强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在200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8.4%,大大超过世界-1%的水平。从放贷增速远超CPI增速的对比关系来看,绝大多数新增放贷都在新增投资中消化,因此未来的经济高增速仍将持续一个时期。

2、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在2008年全年9%的经济增长中,投资增长25%,消费增长21%,可见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正在下降。政府主导的投资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外贸净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即使在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2008年,中国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仍高达148167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对总需求影响一直长期偏弱的中国民间消费的贡献也在稳步上升,在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下,2008年全年城镇人均实际消费额为13526元人民币。尽管相比投资和外贸出口,消费总体上仍处于偏低水平,但随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的未来预期相对好转,消费增长的趋势将会日益明显,危机中一枝独秀的中国汽车行业便是典型例证。作为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奢侈品的汽车,其销量在2009年预计将超过1200万辆,增速为35%。

3、中国不仅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且实际上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世界经济处于危机的大环境之下,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高达20%以上,预测称2009年的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度将高达60%。中国既是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新增需求的源头,又是国际资本市场一个主要的资本提供者,这些都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复苏的动力来源。而中国国内投资所产生的棘轮效应、对国外需求的刺激等积极因素对世界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从我国项目建设中的对外设备采购便可见一斑。我国在2009年1~11月的进口总计7981亿美元,其产品构成除了基础原材料之外,其余基本上均为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这使得我国开工的大量建设项目在刺激内需的同时也有力地刺激了外需。

4、中国经济地位的最根本体现可能还要属对国外资产的逐步控制。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力培养出口导向的经济,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外汇资产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国内长期的低利率意味着中国已经彻底扭转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资本匮乏困境,开始成为资本输出国。近些年,中国不断发起大规模海外并购活动,诸如IBM、悍马等世界知名品牌都已经或即将被中国资本所掌握,中国对油田、矿山的收购更是成为近期海外并购的重中之重。截至2009年9月,我国对外投资总额为1800亿美元,在170多个国家拥有直接投资。不仅如此,中国还通过购买国外金融资产逐步加大了对外国的影响力,使其政策制定越来越受中国因素的影响。2009年8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再次超过8000亿美元。

经济的长期发展必然对中国其它层面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我国的外交方式逐渐在转变,变得更加实用;另一方面,国力的增强让中国更有底气。近几年人民币逐渐走高,虽然有以前我国出口导向经济有意降低币值所引起的反弹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发展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地位,逐渐成为除美元、欧元之外的另一种财富标志,因为货币基本上都属于债务货币,其地位是国家信用和威望的最好体现。在某些东南亚国家,人民币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一种外汇储备,人民币资产也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人民币地位的提高,可使我国用更小的代价获得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原材料,从而将宝贵的资源用在其它更需要的地方,这对于我国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一种担忧

虽然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实物需求及财富增长动力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但仍存在对于中国发展的担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中国经济仍然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国外总需求和外汇汇率影响太大,而且这种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之大可能会使得经济改革半途而废;(2)当前中国的投资主要以政府拉动为主,这造成了巨大的隐患,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潮可能导致中国政府债务和赤字不断攀升;(3)许多人担心中国政府的能力是否能够克服目前的种种社会问题以维持国家的稳定不受影响。

1、对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所存在的风险,中国的决策者早就认识并在十六大提出了经济转型的战略方针,力图从之前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更能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大力培养虚拟经济使其与实体经济比例协调。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失衡的直接表现是消费不振导致投资、净出口占总需求的比例过大。2008年,在对外出口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顺差仍然接近3000亿美元,这必然导致中国经济受国外环境影响而波动。同时,消费问题并非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保障、未来预期的全局性问题,只要我国能够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并提高人民对未来预期的乐观程度,消费对总需求的影响将得到提升,也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健康合理。从近几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等措施可以看出,我国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正着手加以解决。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多的问题只能通过逐步提升我国人口素质加以解决。

2、过去几次导致新兴国家陷入低迷的根源都或多或少和过分投资导致的后果有关:高额且不断攀升的外债、财政赤字、过度的进口支出、持续膨胀的国际收支融资需求导致国内产业被外资控制。从而使得不少经济学家对中国投资支出的过快增长表示担忧。但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式与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90年代的东南亚的投资来源于借债尤其是外债不一样,我国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内积累,即便是借债也基本上通过国内债券市场融资,这使得我国不致面临上述国家对于国际金融动荡所带来的冲击,这也是我国能够在1998年金融风暴、2008年次贷危机中保持基本面良好的重要原因。即便由于经济刺激政策形成了大量赤字,也可通过长期匀速货币通货膨胀、压低公共支出尤其是行政经费等方式慢慢消化。当然,由于决策者能力问题和体制问题,中国的确面临十分严重的投资效率低、地方财政能力弱化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属于调控问题而非结构问题,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影响和损失,但不足以阻碍我国的发展势头。

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决策者对于如何使用政府权力也有着越来越清晰的思路。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到十六大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每一次带来的都是我国更加合理健康的发展,人民的绝对生活水平大大超过了30年前的社会平均水平。目前,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开始新一轮的政治经济改革,沿着“和谐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成果”等思路开始对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动作。可以想象,未来的政府必将着眼于反腐败、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等普通人最为关心的方面,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心的向背,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三、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将成为振兴世界经济的推动力量

虽然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中国经济的增长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全球的经济复苏迹象已经趋于明显,出口和内需有望逐步恢复。回顾历史,上世纪60年代末,拉美国家同样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对全球增长贡献逐渐增大,并且有着良好的国际收支局面。当时,相关国家允许国内通胀以远高于发达国家的速度上升,并让实际利率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都明显处在负值。直到上世纪80年代债务和金融危机爆发,拉美的决策者才被迫实行货币紧缩政策。笔者认为中国对于商品价格通胀压力会做出相似的反应。但80年代拉美危机出现的背景是财政赤字急剧攀升,经常账户收支状况持续恶化,外债负担沉重,中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在面临“经济增长与通胀”这个永远的权衡取舍时,中国明显倾向于允许通胀上升而非经济增长显著放缓。2009年10月份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已接近60万亿人民币,这使得我国仍然面临较为明显的通胀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发达国家金融环境的影响可能远大于市场普遍预期。在中国将资本持续投入的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其长期收益率自然会低于市场均衡时的正常水平,并导致发达国家收益率与实际增长及通胀预期之间脱钩,从而可能催生这样的一种局面:虽然美国等发达国家可能控制自己的短期利率,但实际上有效掌控其长期利率的可能是中国的人民银行,从目前的国际金融环境以及经济危机中的各国情况来看,这绝非无稽之谈。另外,随着中国对以心理需求为基础的虚拟经济的培养、对内需的刺激,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发展方式的改变是不可阻止的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将逐渐从目前的投资、出口转向新发展观指导下的各方面平衡发展。尤其是我国目前的资源瓶颈日益明显,石油、主要矿产的储备和产量已经不足以支撑目前的实体经济模式继续发展。因此,无需过度消耗资源的虚拟经济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而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已经培养了数目庞大的中产阶层和精英阶层,他们的生理需求已经得到了相当的满足,必然开始向着更高层面的心理需求迈进,这也正是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力,自然也就增加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这个话语权意味着软实力,虚拟经济学中的术语叫制文化权。美国之所以能够维持美元的财富标志地位从而享受到以信用换物流的贸易模式,正是由于它通过显示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推销自身的价值观而牢牢树立了美国天下第一的观念,确立了自己的世界领导者的地位,并紧紧抓住了国际政治经济事务的话语权。然而,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经济实力受损,使得人们意识到美国经济中的高风险因素和种种结构性问题;同时,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也使得它在世界各国的信誉受损、威望下降,而美国深陷伊拉克、阿富汗两大战争泥潭迟迟不能脱身,更加剧了其国力的损耗。种种因素动摇了美国的领导地位,最明显的表现便是美元长期走弱和资本从美国出逃,这也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应该说,美国地位下降、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多极世界的渴求都给中国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关键在于树立国家形象并使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得到认同。如果从制文化权所需要的原料来看(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美国必然处于下风,因为美国长于形式,我国长于内容,然而形式可以进步,内容不能再造。目前,中国不断在非洲、拉美有所动作,在全世界兴办孔子学院,举办中非峰会、促进朝鲜六方会谈等等举措,都是一种提高软实力的国家行为,是对美国领导的现行世界秩序的潜在挑战。但美国天下第一的概念是其政治、经济的生命线,美国不惜与老盟友翻脸也要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便是为了重振9・11之后大大受损的美国威望并向世界表明美国仍然是世界老大,继续维护美国的信心和信用。而且客观上来说,美国的确仍是目前最具实力和国际威望的国家,因此,必然会对其潜在挑战者进行种种压制。随着未来中国对外交流的增加以及对国际事务参与度的加深,中美之间关于话语权的争夺将会日趋激烈。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国,经济实力飞速增长,政治影响日益增强,尤其在经济危机和国际事务中的表现更是极大地显示了其强大的稳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虽然目前我国国内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也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但崛起的趋势无法阻挡。当前,美国毫无疑问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至少在近期内中国还无法根本撼动其领导者地位。但若能保持过去的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和政治的稳定性,中国将成为振兴世界的推动力量。

上一篇:论奥巴马的新税政策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 下一篇: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其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