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制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10-21 11:00:23

我国税制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与思考

摘要: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税负转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居民税负,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较弱,财产税调控居民收入的功能缺失,间接影响居民消费。为促进居民消费,亟需对税制结构进调整和完善。具体措施包括适当减小流转税比重,调整流转税内部结构,改革个人所得税,完善财产税。

关键词:税制结构 税负转嫁 收入分配 主体税 辅助税

税制结构是一国税收体系的整体布局和总体结构,是国家根据一定经济条件和发展要求,在特定税收制度下,由税类、税种形成的税收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我国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他未列入流转税和所得税的被归为辅助税。我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

一、主体税与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1.流转税抑制居民消费

我国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结构,但从各税占税收的比重来看,2007年流转税为56.83%,所得税为27.36%[1]。说明我国仍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这种税制结构下,表面看,我国税收大部分由企业缴纳,企业缴纳的税款占84.3%,居民仅占15.7%,但企业缴纳的税款中,仅有12.7%是不能转嫁的直接税,87.3%是可以转嫁的间接税[2]。吕冰洋设计的“资金流量表”判断宏观税负的方法计算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理论上,在局部均衡模型中,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税负由消费者和厂商根据各自的需求弹性进行分担。由税负转嫁原理可知,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需求方会承担大部分税负。我国增值税和营业税几乎涵盖所有的商品和劳务,并且经过多次加工与流转,最终商品和劳务大多数与居民生活需要相关,因此,需求弹性低,税负易于被转嫁于居民部门。据统计,2007年我国增值税和营业税两者占税收总收入的43.02%[3]以上,这为税收负担大规模向居民转移提供了客观条件。

综合分析,由于我国的税制结构中,流转税占有很大比重,而流转税易于被进行税负转嫁,转嫁的结果是,实际税负由居民承担,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

2. 所得税减小居民消费

在我国所得税体系中,企业所得税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94年曾高达90%以上。一般认为,企业所得税是直接税,税负由企业的资本承担,一般不发生转移,张阳(2008)通过建立局部要素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引入要素替代弹性和产品需求替代弹性,研究企业所得税在所有产品和要素在各个市场产生的连锁反应和影响。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并不完全由企业资本承担,资本只承担了税负的83%左右,还有17%转嫁给了劳动要素[4]。现阶段我国资本要素大部分被高收入人群所持有,劳动要素大部分被低收入人群持有。说明居民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所得税的负税人。

理论上,利用边际税收楔子(MTW,Marginal)的思想可创建模型:METK=(Kg-Kn)/ Kg.。其中,Kg代表税前投资边际回报率,Kn代表税后投资边际回报率。这一模型的含义是:由于对要素或部门的征税,导致最后一单位投入税前和税后的边际回报不一致,从而对生产的激励产生影响。利用这一模型,对资本或投资的边际有效税负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企业边际税收负担并没有提升。通俗地讲,由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部分对国民收入这个大蛋糕进行分割。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政府分配的多,企业和居民分得就会少。我国税收连年高速增长,而测算的结果是企业税负并未提升,说明居民税负不断加重,降低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综合分析,企业所得税虽然是直接税,理论上不易进行税负转嫁,但现实中,同样存在税负转嫁。税负转嫁的结果导致居民税负加重,消费需求减少。

二、主体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

关于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现有的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个人收入越高,消费在其中比重就越小。Blinder(1975)在标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结果是,高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高。因此,如果采用“劫富济贫”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高。而我国现行税制的设计并未起到“劫富济贫”的作用,这是抑制消费总需求的间接原因。

1.流转税恶化居民间的收入分配

如前所述,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负易于转嫁到居民部门,但低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比较高,其收入用于生活必需品的份额较大,而高收入阶层的恩格尔系数较低,其用于生活必需品的份额较小,征税的结果是,低收入者的负担率高,而高收入者的负担率低。根据刘怡和聂海峰的研究,最低收入群体的增值税有效税率是15.1%,接近法定税率17%,而最高收入群体的增值税有效税率只有0.8%。[5]消费税被认为是针对奢侈品征收的一种税,在流转税中最具有体现税负公平的意义,而我国现阶段的消费税税目和税率设置的导向并未体现公平这一点。例如,我国的卷烟消费税贡献了消费税总收入的绝大部分,根据王建峰等人的研究,最低收入阶层居民对烟的消费支出比为2.30%,是最高收入阶层居民的2.53倍。[6]

2.个人所得税加大贫富差距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未能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首先,分类课征模式是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方面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把劳务所得分为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3185亿元,工薪所得税占55%[7]。这与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的特点并不相符。其次,税基较窄,如对股票转让所得、外汇交易所得不征税。我国上市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分红水平非常低,这导致投资者通过出售或交易股票获得资本利得,而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股票转让所得不征税,这一优惠强化了个人所得税逆向调节的特征。第三,税率档次过多,边际税率过高既不符合世界税制发展潮流,也不利于调控居民收入。

三、辅助税调控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

现行税制中,除流转税和所得税以外,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是财产税。财产税是最古老的税种,它在缩小财富分配差距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的财产税制未能充分发挥其缩小贫富差距的功能。

1.财产税调控居民收入差距的功能缺失

从现有税种来看,目前我国开设的财产税有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这些税种的纳税人主要针对企业而言,与个体利益没有明显的关联度,因而不具有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从征税环节来看,注重对流转环节的征收而忽视了对保有环节的征税。例如房产税的税收政策基本上是不卖不税、不租不税,一旦租售,则数税并课。造成贫者更贫富者更富。还有一些正在讨论和热议的税种仍未开征,使财产税的调控功能大打折扣。如遗产与赠与税几度讨论几度浮沉,至今尚无立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私人财富由第一代向第二代转移,这一税种的空缺,致使“富二代”继承财富时游离于税收调控之外。加大贫富差距。

2.财产税调控居民财产性收入力不从心

拟开征的物业税是财产税的重要税种,遗憾的是,物业税的设计并非针对综合性财产课税,而仅仅针对家庭不动产课税。据统计, 2005年、2006年、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相比较上一年分别增长了19.7%、26.5%和42.8%。[8]在多数人还不具备依靠财产改善收入条件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却因财产的数量和优势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加之前文所述对居民资本性收入的免税,当前的税制结构在调控居民财产性收入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四、促进居民消费为导向的税制结构设想

以拉动居民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是我国今后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税制设计应将降低居民税负、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居民消费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总的思路是:在不减少国家税收总收入的前提下,适当减小流转税比重,加大所得税和财产税的比重。适当减小流转税比重,可减轻居民税负,但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针对性又不一样,所以还应调整流转税内部结构。加大财产税和所得税的比重,旨在强化税制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具体做法如下:

1.流转税内部结构调整

流转税调整的宗旨:降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比重,增加消费税的比重。增值税和营业税主要针对一般性消费品,消费税针对奢侈品征税。具体做法是:适当下调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税税率,降低这部分商品的销售价格,从而让利于民,扩大消费;取消小规模纳税人,统一增值税纳税人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免征增值税;重新测算确定新的增值税税率;参考“欧盟”消费地征税原则,对电子商务和电子交易等行为开征增值税。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目标是将增值税设计为负担合理、制度简化、机制严密的现代型增值税。适当降低建筑安装业、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营业税税率;对“娱乐业”进行科学界定,税目设计完全依据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充分体现消费税针对富人纳税的功能。调整消费税税目,将居民普遍消费的商品取消征收消费税,将个人飞机、包船旅行消费等高端纯粹服务型消费纳入消费税的课税范围;提高部分消费产品的消费税税率,如高尔夫球具、高档手表、游艇等。

2.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将分类课征模式改革分类综合课征模式,本文也赞同这一观点,但本文认为,分类综合课征实施的前提是相关制度的配套与完善。具体包括:个人所得税档案号制度的完善;提高银税合作层次,真正落实个人存款帐户实名制,进一步完善收入显性化、货币化制度,提高征管队伍素质、改进征管模式、建立交叉稽核系统等。分类综合课征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两点,一是扩大税基,包括强化对个人所得税有关的收入的征收和开辟新的税源,二是改变个人所得税的税制结构,加大对富人的征税力度。总的思路是,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宜实行分类征收,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和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宜实行综合征收。借鉴国外经验,各国普遍减少了税率级次,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的级次以3―5档较为合适,最高税率建议拟定为30%,最低税率5%与世界各国相比处于偏低水平,可以保留。

3.财产税的完善

迄今为止,我国的税制体系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财产税。而相比流转税和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无疑更具有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中国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完善财产税,一方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缩小贫富差距,增加社会消费总需求。当前学界热议的是物业税的开征,本文认为,物业税税制设计应该既关注家庭不动产,也针对家庭综合性财产课税,与个人所得税不能重复征收也是应当考量的重要因素。尽快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使私人财富在进行代际转移时,也被纳入政府调控的范围。适当时候开征社会保障税,专款专用,加大对居民的社会保障力度,解决居民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今后及未来一段时间,在我国税制改革的现实约束下,以促进居民消费为导向,需要对税制结构进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闻媛 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分析与思考 J 财政与税务2009.7.11-14

[2]吕冰洋 以居民部门为目标进行减税的原因和效果分析 J 财政与税2009.2.44-47

[3]刘凤良等 持续经济增长目标下的最优税负和税收结构调整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3. 41-47

[4]张阳 中国企业所得税税负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4.12-15

[5]刘怡 聂海峰 间接税负担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J 经济研究2004.5.23-27

[6]王建峰 流转税影响个人收入分配调节的分析研究----以我国城镇居民支出结构为考察基础,J财经研究 2004 3.10-13

[7]徐寿松 赵东辉 税收逆调节拉大贫富J 望东方周刊 2007.55.16

[8]陈国军 殷耀 如何防止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EB/OL]http:www.省略,2009.3.2

上一篇: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产学研风险合同设计 下一篇:浅谈现代制造业中的项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