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20 06:14:04

【前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纵观以上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均对城乡收入分配的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可查阅的文献中,对城镇收入分配问题从空间和计量方法入手建立模型,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的国内学者还很少。正是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我国...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也快速增长,收入分配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国各省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同省域城镇居民收入也有较大的差距,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省域2000~2010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各省域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与各省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产业结构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对外开放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收入分配;城镇居民收入;面板数据模型

一、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也快速增长,收入分配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收入分配作为一项制度,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我国各省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同省域城镇居民收入也有较大的差距,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显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却在日益扩大,严重的贫富差距不仅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更是我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也日显严重,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许多学者围绕我国城乡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杨天宇(2001)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图式,将城镇、农村视为社会再生产中的两大部类,通过二者收入的对比,提出一个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有效需求的理论框架[1]。张秀武等(2007)根据墨菲等人的收入分配与工业化关系理论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市场规模与工业化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推动我国工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居民特别是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购买力不强仍然是阻碍工业化进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2]。刘香丽等(2008)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入手,通过对以往理论的回顾及生产可能性和分配曲线模型的分析,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依靠两条腿走路。一是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引导城镇化进程,最终使得农村与城市的收益率相等,也就实现了城乡收入分配的平等[3]。刘用明等(2010)探讨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其指出发展乡镇企业应从放松民间金融市场、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的贷款和加快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4]。白莹等(2011)运用泰尔指数的分解方法,在对收入分配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去胀处理的基础上,用1996~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总体收入差距进行了城乡分解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些年中国收入差距的70%以上都来自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并且城乡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还是中国总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5]。朱琛等(2012)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区、直辖市2002—2009年的经验数据,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同组成部分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差距、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了解构分析和排序,并提出相关建议[6]。类似的研究还有:卢振辉等(1993)[7];祝青(2005)[8];陈丽华等(2007)[9];陈伟国等(2009)[10];等等。

纵观以上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均对城乡收入分配的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可查阅的文献中,对城镇收入分配问题从空间和计量方法入手建立模型,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的国内学者还很少。正是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我国的30个省域(除和港澳台外)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全面系统地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为研究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问题提供一种思路,实践上为政府等部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二、指标选取、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因素很多,本文选取我国各省域城镇居民收入(I)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进行研究。

经济发展水平(PGDP),用各省域人均GDP表示,不同省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发展程度也不一样。一般经济较发展的省域,其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假设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政府经济影响力(GEI),用各省域政府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表示,不同省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都不一样,较发达的省域其财政投入较大,对居民收入补助等也较大,故假设政府经济影响力与城镇居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

对外开放度(RO),用各省域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表示,近年来,随着外资的大量引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外开放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对我国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由于外资在我国各省域的分布很不均衡且各省域自身的特点不同,导致FDI对各省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对外开放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不同省域间的收入差距。故假设对外开放度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产业结构(S),用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表示,由于各省域的经济拉动方式不一样,其产业结构对经济的贡献度也不一样,而一般而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主要是依靠居民创造财富,而第二产业大部分是国家掌控,故本文假设产业结构与城镇居民收入存在负相关关系。

劳动生产率(LP),用工业增加值与从业人员数之比表示,劳动生产率是指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越高,收入水平就越高,因此假设劳动生产率与城镇居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为回归的发生,首先必须对以上变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本文采用有截距项没有趋势项的检验模式,采用适用于相同根下的LLC检验和适用于不同根下的ADF-Fisher检验和PP-Fisher检验等3种检验方法。对于出现检验结果的不一致性,更注重相同根单位根检验LLC检验和不同根单位根检验ADF-Fisher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根据表1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得知,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及其影响因素的原值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除了对外开放度(lnRO)、劳动生产率(lnLP)在LLC检验形式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外,在ADF-Fisher检验、PP-Fisher检验形式下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他变量经济发展水平(lnPGDP)、政府经济影响力(lnGEI)、产业结构(lnS)在其他检验形式LLC检验、ADF-Fisher检验、PP-Fisher检验下均不显著。综合检验结果以及Pedroni观点——出现检验结果的不一致性,更注重相同根单位根检验LLC检验和不同根单位根检验Fisher-ADF检验。因此,可得出结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及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等变量原值存在单位根现象。进一步对各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由表1发现,各变量在各种检验形式下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及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等变量原值存在一阶单整,一阶差分是平稳的,符合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的前提,所以可以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进一步进行面板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本文首先采用(E-G)检,(1999)构造了7个检验面板变量协整关系的统计量,其中,Panel v,Panel,Panel PP和Panel ADF 4个统计量是用于联合组内维度(within-dimension)描述,另外Group ,Group PP和Group ADF 3个统计量用与组间维度(between-dimension)描述[33]。其中,Panel v,Panel,Group 在5%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但Panel PP、Panel ADF、Group PP和Group ADF在1%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检验。根据(1999)指出:每一个标准化的统计量都趋于正态分布,但在小样本情况下,Panel ADF,Group ADF检验效果最好,检验结果不一致时要以这2个为标准,Panel v,Group 检验效果最差,其他处于中间[11]。因此,结合表2结果以及协整检验认定,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及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根据Kao协整检验,结果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也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及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综上所述,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及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内生关系。因此,可以直接进行回归分析,不存在伪回归问题。

(三)模型估计

本文直接通过Stata12软件的检验对模型形式进行判断。其检验结果见表3,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应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建立固定效应模型。

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t统计量、F统计量都很显著,调整拟合优度也很高,达到了99.64%。在解释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劳动生产率都为正的,且其t统计量都高度显著,表明它们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弹性系数为0.8872,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1%,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提高0.8872%。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本文所研究的解释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贡献是最大的,这也表明经济较发达的省域,其城镇居民收入也就越高。而对于其他两个因素,政府经济影响力、劳动生产率的弹性系数分别是0.0676和0.0709,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经济影响力每增加1%,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提高0.0676%,劳动生产率没提高1%,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提高0.0709%。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劳动生产率这三个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劳动生产率,最后为政府经济影响力,并且政府经济影响力、劳动生产率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贡献影响较小。而对外开放度的弹性系数虽然也为正,其与城镇居民收入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是其并不显著,不能确定其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最后,产业结构与城镇居民收入呈现负相关关系,其弹性系数为-0.2420,这表明产业结构对城镇居民收入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结构每增加1%,城镇居民收入平均降低0.2420%。再者,从面板数据协整以及回归结果的结果,说明我国30个省区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及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我国各省域应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加大政府经济影响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当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制度优化,惠及地区和人民。

四、结论

本文针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运用2000~2010年我国除及港澳台外的各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劳动生产率都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最大;产业结构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起到了负相关作用;而对外开放度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关系不显著,不能确定其作用;并且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及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影响力、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首先,我国各省域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并应采取政策措施防止经济发展水平继续拉大,实现地区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其次,我国各省域应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促使其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服务。第三,我国各省域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协调各省域收入分配,缩小各省域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天宇.城乡收入差距与有效需求: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模型[J].经济学家,2001(03).

[2]张秀武,胡日东.收入分配与工业化关系——基于墨菲等人工业化理论的协整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01).

[3]刘香丽,舒斯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缘由分析及对策建议[J].农业考古,2008(03).

[4]刘用明,杨小玲.基于乡镇企业融资视角探讨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J].软科学,2010(11).

[5]白莹,吴建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城乡分解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02).

[6]朱琛,张月朗,王向楠.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研究——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2002-2009)[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7]卢振辉,王黎明.曲靖市城乡收入分配及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3(11).

[8]祝青.江苏省城乡收入分配现状及其理论分析[J].江苏商论,2005(02).

[9]陈丽华.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经济效应分析和政府政策选择[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10]陈伟国,樊士德.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效应”研究[J].经济经纬,2009(01).

[11]Pedroni P.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ests in Co integrated Panels [R].Indiana:Indiana University,1999.

作者简介:王琼(1974—),女,广西桂林人,广西桂林市社会福利院经济师,研究方向:微观领域政策的理解与传达、解释。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下一篇: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