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炔烃的化学性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0 05:12:37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炔烃的化学性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课堂模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141-03

当前的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总的评价是“成效不够明显”,基础教育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应该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基本理念,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还要将新课改真正、充分地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多样化、多层次,适应时展需要,是终身学习的必要基础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程设置的“探究实验”和“思考与交流”,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上,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教育质量。

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变传统的“我教你听”的课堂模式为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课堂模式;变旧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难度较小而新颖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开放课堂,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并动手实验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

3.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教师要学会掌控课堂,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要适时、及时地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

4.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首先要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过程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要与同学进行合作,一般采取小组方式进行探究。

5.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巩固知识。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探究教学模式实际不是统一格式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思想――主张在科学教育中,提供一种让学习者能够充分认识教学的本质,摆脱束缚,解放思想,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贴近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老师上课时拿着一排生香蕉进教室,请大家吃香蕉,可是都是生香蕉,怎么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吃上熟香蕉呢?学生讨论结果:

方法一:是把生香蕉和熟苹果放到一起,三四天后,香蕉成熟。

方法二:直接把生香蕉装袋,密封,在太阳下晒一晒

教师问:“谁在起关键作用?”学生回答:“乙烯,用途之一(催熟剂)。”

2.温故知新――为下面炔烃化学性质的探究做好知识储备。复习乙烯化学性质:

3.自主活动――提出乙烯与乙炔的相同与不同,进而大胆假设乙炔的化学性质,并进行验证假设。

(1)对比乙烯的性质,预测乙炔化学性质,利用已给试剂,探究乙炔的主要化学性质。完成实验记录主要实验试剂与器材:电石、饱和食盐水、碘水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火机。

4.归纳总结――小组合作,总结规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获得结论。

(1)加成反应:

乙炔与碘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乙炔和氯化氢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

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加成聚合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

5.迁移应用――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提升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1)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

①乙烯 ②乙烷 ③丙炔

④二氧化硫 ⑤异戊二烯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全部

(2)制取氯乙烷最合理的方法是( )。

A.乙烷与Cl2取代 B.乙烯与Cl2加成

C.乙烯与HCl加成 D.把乙烯通入盐酸中

(3)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的试剂瓶为( )。

A.澄清的石灰水、浓硫酸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C.溴水、浓硫酸 D.溴水、碱石灰

(4)已知,反应CaO+3C=CaC2+CO,方格中填物质,括号中填反应类型。(如下图1)

6.个性化作业――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球棍模型,动手组装乙烯、乙炔的模型,并模拟与有关物质的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反思

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这一节是在必修有机化学《乙烯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学习新课之前,复习有关的基础知识就很重要,通过方程式的复习,熟悉了乙烯的性质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类推到烯烃的性质,而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性质相似,这一基础知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所以炔烃的性质也就不难总结出来。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可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争辩中,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在自主的体验和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在合作中学会更好的合作,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在自主活动中提高主动性,在实验探究中增强探究的能力,不断地形成和积累着经验。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课堂效果很好。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不拘一格的理念,灵活多变,以锻炼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寄乐于学为目的,我们应该不断大胆去实践,去领会探究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郭玉英.探究―建构式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4,(1):53-55.

[2]李爱荣.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3]赵晓琴.中学化学教学中“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4]王录才.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12):35-36.

上一篇:初中《 思想品德 》单元主题探究课教学的实践... 下一篇:浅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