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20 07:30:06

本土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摘 要:将数字化、现代化的数据库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相结合,是保护传统文化产业的着实一步。完善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实现精确、有据、追源的信息录入,是数据库建设的重要一环。传统文化产业以保护为目的,更要以传承为目的。突破仅限于专利的数据库建设,着眼于“非专利防御性数据库”的建设,实现大量技术创新的抢先发表,既可以节省专利部署费用,又能够在各国专利审查中发挥重大作用,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中药保护;传统文化产业;非专利数据库;信息检索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299-02

一、问题的提出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其进行产权保护是中国本土文化产业化、国际化之前提,又是创造世界知识产权强国将迈出的艰辛一步。解决好以中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不仅是“特色”文化归属性问题,更是附带的经济及国际间竞争问题。

当下,随着全球性“整体医学理念”的快速崛起,以化学医药模式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已经受到整体医学理念及绿色健康革新的质疑。以中药为领头军的“天然药物”、“绿色药物”越来越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青睐。据资料统计,英国5 000万人口,有中医诊所3 000个;荷兰1 500万人口,有中医诊所1 600个;加拿大3 000万人口,有中医诊所3 000个;澳大利亚1 900万人口,有中医诊所4 000个,中医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西方称中医技术为“巫术”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本土中医产业正作为朝阳产业被世界所瞩目。

二、对中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1.行政保护。目前,中国对中药产业的保护多以行政保护为主,商业秘密保护为辅。1986年1月1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工作的报告》(国发[1986]8号文件)。2002年10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卫生部、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共同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2007年3月1日,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6部委联合《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为保护本土中药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但是,中药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具有无法突破的局限性。比如适用范围较窄,对外不具约束力,同时,对新颖性要求不高,相应的排他性也就不够强度。因此,单纯依赖行政保护无法对中药领域的知识产权形成有竞争力的保护性壁垒。

2.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保护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具有经济性、实用性和秘密性的技术或经营方面的信息,是智力劳动的成果,具有明显的财产价值,能够通过转让来实现其价值,属于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已在很多国家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如今的知识产权私权属性在定向上引起质疑。作为服务于社会为最终使命的知识产权法要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存在之前提。知识产权这一私权存在公权的渗透,知识产权法需要在知识产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达成利益平衡,从一定意义上说,源于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的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

3.商标保护。1982年中国开始实行《商标法》,其中第6条规定,“人用药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但是在现行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条规定,“药品目前无需进行商标的强制注册”。尽管药品不在必须进行商标注册,但是商标作为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对于企业创名牌、争效益、提高竞争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药新产品经济效益良好,造成企业跟风仿制问题严重,中药企业应尽早“操起”商标保护工具,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形成有力的保护壁垒。

4.专利保护。专利是保护发明创造最有效的手段。可以将中药产品的发明分为中药提取物、中药组合物和中药联用制剂。有多种结构或不完全明确的成分组合成的混合体为中药提取物。由于中药提取所含活性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或所含成分的活性作用和隐性作用,致使其保护效力并不完全等同于产品的绝对保护,有时只相当于方法权利要求的保护效力。

如传统知识文献化程度过高问题,致使许多中药配方流入公共知识领域,造成传统文化保护范围模糊不清,丧失其新颖性,极大影响对经古方这一中医瑰宝的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开发利用。鉴于古代中医药典籍当时的出版量少,用药形式多数有病家自己煎煮服用,现代的研究开发虽然方名、配伍甚至用量相同,但已在原料、制剂功能阐述上赋予了现代科技内涵,为发挥贯彻专利宗旨,对未开发成上市的法定药品的经古方的配方,应视为不丧失专利新颖性,以利于中医药的继承和发扬。从而提高人们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促进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中药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初探

1.中药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的意义。由于现代文明的全面渗透,加上传统中药缺乏适当的传承机制,和相关立法的缺位,千百年来而形成的中药文化流失及失传现象严重。公众保护传统中医药意识的薄弱,各地区也对自己的中医药文化不够重视,将传统文化视为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甚至主动放弃。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中医药文化丧失的速度随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而加速。现存的危险是传统中医药这笔巨大的财富将要丧失,不但是世界传统天然药物的损失,更是整个人类的损失。

2.中国传统药物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库建设现状。加入WTO-TRIPS后,中国为满足TRIPS协议最低要求,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建立中国中药专利数据库作为重点研究开发项目。2001年8月底建成,2002年6月,该数据库通过WIPO传统文化工作组检索测试,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其正式更名为“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CTCMPD)。该数据库共收录了4万余传统中药专利信息题录,11万余中药方剂信息。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可分为中药专利数据库及西药专利数据库。中药专利数据库由题录数据库、方剂数据库、中药材辞典数据库组成。西药专利数据库由题录数据库、西药辞典数据库及化学结构数据库组成,题录数据库是二者检索系统的核心部分。

除了官方完成的研究开发项目外,国内多家单位也建立了许多中药数据库。例如,上海创新中药研究中心开发的SIRC-TCM中药化学数据库;中国中药研究院、浙江大学开发的中医药数据平台;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开发的中药化学数据库;北京东方灵盾公司开发的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等。

四、对中国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未来之展望

近些年,中国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成果显著,实现了对传统知识的数字化保护从无到有这一历史性突破。但是,以保护传统文化为目的的数据库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应把首要任务落实到信息检索系统的完善方面。信息检索系统的强大关乎于对信息的实际保护力度,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他性、特有性、归属性进行强有力的保护。然而,信息检索系统的完备又是基于信息录入的精确、有据。追溯到最源头,应是对信息的广泛、准确的把握,即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考证、追源。尤其对那些因年代、文化的差异难以核对、校准的信息,例如中药名称的通假字、繁体字,及中药一药多名、多药一名的情况,对信息的录入也带来比较大的困难。完善信息系统的检索功能是保护传统文化这一宏观概念最基础、实际的一环。

不局限于专利数据库的建设。专利数据库是将传统文化保护落实到实处的一种形式,重保护、重经济性是其初衷。但此种保护形式却造成其传承性的缺位。目前中国专利数据库收录信息有限,正因为中国在传统文化的专利申请数量上有限,以至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信息的流失、传承受限。而印度政府却加强其“非专利防御性数据库”建设。包括TKDL数据库(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项目正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被USPTO、EPO等使用的大型非专利数据库。印度政府可以向其添加任何现有技术资料,或者把可以申请专利的大量技术创新抢先在TKDL中实现防御性发表,从而节省专利部署费用。构建非专利防御平台也是中国数据库建设接下来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菁.关于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分析[J].经济论坛,2011,(9).

[2] 宋晓婷.中国与中医药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建设及成就回顾[J].管理科学,2008,(1):66-69.

[3] 边修蕊.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04,(4).

[4] 李磊.WTO与中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J].医药与哲学,2005,(11):64.

[5] 杨瑞芳.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6] 蔡达元,崔国斌,蔡蕾,等.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7] 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0-23.

[8] 唐晓帆,郭建军.传统医药的著作权和数据库保护[J].学术论坛,2005,(3):24-30.

[9] 杨晓春,刘锐,刘化冰,等.中国中药专利数据库[J].中国药物大学学报,2002,(33):341-344.

[10] 刘延淮,刘晓波,孙志一.深度标引的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及其检索应用[C].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51-58.

[11] 张冬.本土中药知识产权国际化风险情势初探[J].学术交流,2011,(10):73-76.

[12] 李振吉.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前景展望[J].中国科技产业,2003,(1).

[13] 鲁帆.中国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6):69.

[14] 冯晓青,刘淑华.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J].中国法学,2004,(1):62.

[15] 孙健.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0,(254):138.

[16] 肖诗鹰,刘铜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6.

[17] 印度通过抢注专利,实施防御性公开[J].知识产权竞争快讯,2010,(9).[责任编辑 魏 杰]

上一篇:塑造网络金融的“黄金搭档” 下一篇:DIP融资制度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