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族声乐在新时期的发展及创新

时间:2022-10-19 08:41:01

探究民族声乐在新时期的发展及创新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民族声乐艺术,并伴随着历史的长河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更替,每个时代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在新时期里,人们对民族声乐发展的认识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本文在对认识误区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新时期;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60-2

一、对新时期民族声乐认识的误区

民族声乐作为一种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文化和民族特点的相互交汇融合,慢慢失去了本土声乐的特点,以致人们对声乐民族的认识出现了误区。

(一)民族声乐以国外声乐技术为基础

跟国外的声乐历史相比较,我国的声乐教育的起步相对比较晚,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后才确立了音乐教育的地位。在那个时候音乐的教育体系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不成熟、不完善。而西方的音乐教育则要早得多,在十五、十六世纪就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音乐教育理论,比如配器、声学、复调及曲式学。我国的音乐发展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自己的音乐理论体系,所以更多地只能是借鉴、模仿西方现有的理论,音乐的创作也是以西方的小调式调式为主要方式。随着中西方文华交流的深入,过多的国外音乐思潮的涌入,在带来音乐创新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文化失衡的情况。人们过多地追求潮流的东西,却将传统的一些民间戏曲和民间音乐遭到冷落,抛弃在一边。现代的音乐技术开始使用意大利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技巧却等不到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音乐教育的主流非常缺乏对戏曲与民间歌曲学习意识,传统的民间歌曲创作数量非常之少,我国的传统音乐与戏曲独特唱法的魅力没有得到发扬光大,反而遭到埋没。这种民族声乐以国外声乐作为基础的做法,深深地阻碍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二)民族声乐继承传统

国外的音乐思潮促进我国声乐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同化作用,因此,我国有些音乐教育人士会觉得接受太多的国外元素的影响,会使得本土音乐西方化,而感到担忧。所以,抵挡本土声乐被异化,往往会对西方其他外来的声乐产生抗拒心理,抗拒一些非民族的音乐元素。这些人会认为西方声乐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冲击是一条错误的道路,只有完全本土化的音乐才能称得上是民族音乐。其实,这种想法观念是受我国几千年精神思想束缚的影响而产生的,这才使得民族音乐由于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域观念影响而停滞不前。虽然有些教育人士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已经又做出一些相应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但毕竟传统的观念太过根深蒂固,总是认为民族声乐就应该只是对传统的继承。

二、创新我国民族声乐的方法

时代在变迁,声乐创造也应该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变迁的节奏不断创新发展民族声乐,既要保护外来声乐元素,也要发扬和继承传统声乐。

(一)保护和发扬民族声乐的多元性

民族声乐如果要得到更好的传播并成为世界性音乐,首先我们必须得增强对我国声乐价值性与艺术性的意识认知,而且要从深入研究传统的角度继承和挖掘民族声乐诸如表演、服装、神韵、色彩风格等多元的艺术特征,并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或许有人会认为随着更多外来文化和商业文化融合到民族声乐,使得真正的原始民族声乐已经越来越少了,但事实上西方音乐文化融合到中国民族声乐中来并能形成一种有效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是必然存在的,也许更好发展音乐所必须要的,所以我们对其采取的态度应该是接纳包容,为我所用,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和拒绝,是要用批判和辩证的方法去判断。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怎样通过消化吸收世界音乐的精华,怎样让世界音乐融合到民族声乐上,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只有将民族声乐和世界音乐很好地融合、结合,在协调发展的同时又能求同存异,才能让民族声乐走向世界。

(二)用创新的精神发扬民族声乐

创新是所有艺术向着更好方向发展进步的灵魂,民族声乐想要更好的立足于世界音乐之林就需要有创新的精神。近年来,我国的民族声乐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由于受国外流行音乐元素的影响,我国音乐的个性化发展每年都在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对传统民族声乐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创新的原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也即是要对传统的东西有所继承、有选择性地进行吸收,这样创新出来的东西才不至于脱离轨道。创新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既要对各民族的风格进行原汁原味地保留,又要把高度提升到与这个时代相符上来。所以,无论是进行音乐创作还是进行音乐教学,我们都要意识到要在已有的民族声乐中进行新的创新,新的发掘和突破,不断发扬光大的我国的民族声乐,永葆独特而悠久的魅力。

三、结束语

我国的民族声乐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的,我们应该正确解读民族声乐在新时期下所显示出来的特点,既要传承发展,又要吸收借鉴西方的精华,并进行再创造,将其融入我国的民族文化中。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传承与融合会产生失衡问题而引发大众审美意识的冲突,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民族声乐作品的深度和难度,掌握运用好声乐演唱技巧,与时俱进,发挥创新精神,进一步传承发展民族声乐。

参考文献:

[1]丁雅贤.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与创新[J].音乐创作,2011,(05):13.

[2]庞宏捷.原生态的艺术价值及歌唱发声的探讨[J].音乐世界,2010,(08):12.

[3]居其宏.论音乐价值的构成与判断[J].音乐大观,2009,(05):10.

作者简介:

赵媛, 济南大学教育学专业,助教职称, 现任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声乐教师。

上一篇:紫砂艺术文化 下一篇:舞蹈编排步骤和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