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一周年盘点与展望

时间:2022-10-19 11:10:24

创业板一周年盘点与展望

“创业板市场交易活跃,运行较为平稳。”2010年10月29日上午,在深圳召开的“第一届创业板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创业板市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对创业板一年以来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时作如上表述。

从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正式宣布启动,10月30日以特锐德、神州泰岳为代表的首批28家公司正式挂牌上市,到2010年11月1日,创业板市场运行满一周年。随着青松股份、华策影视、大富科技、宝利沥青的上市交易,创业板个股数增加至134只,创业板平均月上市超过10家。这134家创业板公司通过首次发行上市共募集资金988亿元,总市值达到近6000亿元,流通市值达到1300多亿元。平均市盈率为70倍,高于同期中小板30多倍以及主板20多倍的市盈率。从投资者情况看,截至10月22日,已经有1569万户投资者开立创业板账户。其中,有24%的账户参与了创业板二级市场交易。

作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创业板的建立无疑是大势所趋,市场所望。创业板运行的这一周年,市场交易活跃,运行日趋平稳;数百家公司从证券市场上募集到了资金,更好地投入到主营业务中,业绩持续增长;创业板市场对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初步显现。

创业板向新兴战略产业倾斜

在国家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创业板开始向新兴战略产业倾斜,积极推动相关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一届创业板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创业板市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用大量的篇幅阐述创业板与新兴产业的互动性,他指出:“推出创业板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适应了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适应了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在需求。”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在第六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开幕式上也表示,加强科技金融合作,积极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重点支持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成立之初,创业板定位于“两高六新”企业。所谓“两高”是指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而“六新”则是指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随后,证监会紧密跟踪国家政策方向,《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将创业板定位进一步明确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九大类行业,具体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企业。10月18日,中国政府网刊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从而使得遴选创业板企业所在领域的标准更加明确。

截至10月22日,130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占比为92%。与主板相比,这130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上摈弃了主板的金融、地产、有色金属、煤炭等传统主流行业,大都属于新型战略产业范畴。据WIND统计,对116家已有行业划分的公司分析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环保行业成为创业板的5大主要行业,占创业板企业总数的67%。在这其中有网络服务企业中青宝,通信运营企业神州泰岳、恒信移动,信设备供应商国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机器人等机械设备自动化企业;轨道交通电源系统供应商鼎汉技术、生产高铁输变电设备企业特锐德等高端设备制造企业;豫金刚石、钢研高纳以及亿纬锂能等新材料公司;还有大禹节水等环保企业;安科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

创业板七最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创业板的战略价值和未来前景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从过去一年的运行情况,也可以看出创业板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明显特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现象的梳理和总结将有助于政府监管部门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有利于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将促使整个市场继续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1.创业板“三高”现象最突出

“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募集资金”作为创业板的最突出特征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一直为人所诟病。2009年10月首批28家新股最高发行市盈率82.2倍、平均发行市盈率56.6倍,远高于主板二级市场平均约23倍市盈率。而第四批8家创业板的发行更让市场大跌眼镜,最高发行市盈率进一步攀升至123.9倍、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88.6倍。高市盈率伴随着高发行价,共同产生了创业板的第三高――高超募资金。创业板企业实际募集资金远远超出其招股说明书中罗列的拟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第一批平均超募129%、第二批平均超募209%、第三批平均超募率248.5%、第四批创业板8家公司平均超募率达到了250%,投资者戏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其中,世纪鼎利以每股88元的发行价创下创业板新高,其超募比例更是高达479.53%,创下了创业板公司最高超募纪录。

“三高”现象让一部分人背地里偷着高兴,但是却给整个市场埋下了隐患。高市盈率大大透支了企业的未来发展,高位发行的股票挤占了二级市场的利润空间,加大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增加了股票未来破发的风险。而上市公司对于超募的资金大都没有很好利用起来,或者任其趴在银行账户上,或者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与此同时,大量急需资金的企业排队仍然等待上市或被创业板拒之门外。超募资金现象的存在对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效率提出了挑战。

2.创业板成为最庞大的造富机器

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像创业板一样拥有如此神奇的造富能力,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短、效率之高令人惊叹。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创业板已有130家上市公司,融资额近千亿,催生了接近500位亿万富豪。按照股市一年250个交易日计算,创业板大约平均每天就“生产”出两位亿万富翁。随着行情的疯狂演变,创业板首富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第一位“创业板首富”是乐普医疗董事、总经理蒲忠杰,上市首日以38.32亿元的持股市值折桂。“首富”的位置第一次易主时,向日葵的实际控制人吴建龙名下的股票市值涨为50.04亿元。而当智飞生物董事长、总经理蒋仁生接过接力棒的同时也将门槛提高到了90.08亿元。“创业板首富”最高身家则是由海普瑞当家人李锂夫妇创造的逾500亿元的最高纪录。李锂夫妇一鼓作气,摘下内地首富的桂冠。

这场造富运动并不仅仅惠及创始股东,券商、投行、风投等相关各方无不赚得盆满钵满。以保荐人为例,一年时间里,全部130家创业板公司计划募资总额在300亿元左右,但实际募资总额达到了951.98亿元。按照募集资金总额的5%左右的平均水平计算保荐机构应得的承销保荐费和辅导费用,130家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保荐机构取得了大约50亿元的收入。

3. 面对套现诱惑,高管离职最冲动

面对巨额的股票资产,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们很难抑制将纸上财富落袋为安的冲动。之所以套现要先辞职,是因为有一道坎儿横在他们面前。根据相关规定,创业板公司高管自股票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本公司股份;且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而高管辞职后,其持有的股份限售期仅为半年。辞职就是为了摆脱“公司高管任职在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其所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条款限制。

于是便出现了所谓的“高管离职潮”。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创业板开板一年以来已有33名高管辞职,涉及24家公司。有董事8名、监事7名;独立董事8名;副总裁、副总经理等5名;董秘4名;核心技术人员1名。这些高管的请辞申请均是在其任期未到期时作出的,而个别上市公司高管通过董监事换届选举而“隐性辞职”的现象则并未统计在内。高管们辞职套现带给股市的负面影响不仅在于套现本身加剧了创业板原始股解禁的压力,这种行为向市场发出的信号作用更值得关注:作为最了解公司运行情况和发展潜力的公司高管,他们辞职套现的行为会被市场看做高管不看好公司发展或公司股价被高估,从而动摇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使得市场更加疲软。为此,11月4日,深交所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行为的通知》。《通知》规定:上市公司董监高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六个月内(含第六个月)申报离职的,自申报离职之日起十八个月内不得转让其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第七个月至第十二个月之间(含第七个月、第十二个月)申报离职的,自申报离职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其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从而延长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锁定期限。

4.解禁潮让市场最担心

11月1日,第一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当中的27家在上市12个月后迎来首批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从《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这批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则主要由创司、高管以及其他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所构成,多数与控股股东无关联关系,且持股成本是相当低廉的,减持的可能性比较大。

此次减持之所以被称为创业板解禁潮还在于解禁股票的规模巨大。根据相关数据,到11月1日,首批上市的28只创业板个股中,有27只个股的12亿股解禁,这个数字已经超过这27只个股的全部流通盘10.4亿股。27家创业板公司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合计解禁市值约为330亿元。解禁市值排前三的分别是乐普医疗90.86亿元,华谊兄弟43.17亿元、机器人24.79亿元,解禁股数占解禁前流通A股比例的前三名分别为乐普医疗410.40%、机器人179.52%、立思辰178.08%。解禁股东家数最多的前 3家公司分别为安科生物110家、华测检测93家、吉峰农机84家。

实际上,解禁潮也正在逐步袭来。解禁的前两个交易日,深圳大宗交易平台上出现了创业板7家公司的身影,分别是金亚科技、华谊兄弟、吉峰农机、银江股份、机器人、爱尔眼科和上海佳豪,总共发生大宗交易笔数达25笔,涉及金额达5.28亿元。Wind数据显示, 11月1日至8日,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套现约12.4亿元。再从上市公司公告估算,通过二级市场套现的金额有3500余万元,创业板解禁股套现金额近13亿元。

5.创业板让普通投资者最受伤

尽管创业板有“创富板”的戏称,在这里大股东、高管一夜暴富,券商和创投获利丰厚,但是创业板还是成了一些人的“伤心板”,在这里无数的散户和基金折戟沉沙。有权威媒体做了题为“你投资创业板赚钱了吗?”的调查,结果显示:60.20%的投资者表示坚决卖出;63.96%的投资者认为创业板当前的估值很高;67.19%的投资者亏了很多钱或是仍在被套中;62.3%的投资者表示目前持有的创业板股票至少占股票配置的25%以上。一向以专业著称的基金也好不到哪去,如碧水源在其上市后至今年二季度末跌幅达35%,这意味着扎堆买入碧水源的上述基金大部分面临被套的厄运。

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65倍,将巨大的投资风险留给了公众投资者。第一批创业板上市首日的保障更是使得投资者疯狂,失去理性,无视存在的巨大风险。刀口舔血、火中取栗,必然会有失利的一天。由于询价制度不合理、管理者对于新股炒作监管不严,使得公司创始人、高管、券商、创投的暴富实际上是以公众投资者的高风险为代价的。畸形的市场使得利益链之外的普通投资者想要赚钱变得十分困难。

6.上市公司成长性不容乐观,业绩让人最揪心

几乎所有投资者都会记得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只创业股票的挂牌上市当天的盛况――所有股票开盘后快速拉升,个股的涨幅一度都基本达到或者超过150%,其中部分个股涨幅超过200%,平均市盈率超过100倍。但是昨日股价的疯狂夜难掩日后业绩衰退的尴尬。深交所使用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来说明创业板“业绩增长具有持续性”:2008年上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半年度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6.64%,高于深市主板、中小企业板相应的增长率4.64%、5.52%。但是从另一组数据却可以看出不同的侧面:具有可比中报数据的105家创业板企业,整体净利增长为25.63%,低于463家中小板公司46.24%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也低于1347家主板公司45.98%的业绩增幅。其中业绩下滑的共有22家,占比20.95%。

创业板的特征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并行。如今上市公司的业绩却对高企的股票价格支撑显得力不从心。而短期业绩的下滑带来的是市场对企业长期成长性的担忧。但是投资者应该客观认识到,相比于主板和中小板的企业,创业板企业多选择的是新兴战略产业,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成长过程中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业绩反复在所难免。企业半年报业绩的变化有多方面的影响,如季节性因素、受行业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全年产品生产计划调整等影响。

7.市场呼吁完善制度,引入退市制度最急迫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警示已有初步的规定。其中,对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等11种情况,深交所均有权对其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对于创业板的退市制度,深交所一直希望能建立一种不同于主板的直接退市制度,达到快速退市和杜绝借壳炒作的效果。但是实际操作中改制度却一再难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退市制度牵连的利益格局太过复杂。重组一直是股票市场永恒的题材,主板上面临退市风险的股票一旦摘帽或被借壳,往往股价成倍大涨,孕育在其中的内幕交易、获取暴利的机会吸引着各路嗜血的资本。这是一个牵涉复杂的利益链,而一旦实行直接退市制度必将触动这些人的利益,阻力之大可想而知。此外,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作为非常稀缺的资源也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一旦公司有退市风险,地方政府就会采取各种办法,其中包括官员直接游说交易所,这让交易所严格执法变得十分为难。

然而从长期来看,创业板出台退市制度势在必行,特别是通过一年的运行,创业板已经上市了130多家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合理退市制度的必要性更显急迫。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成功也与其科学完善的退市机制密不可分。首先,出台创业板退市制度是完善创业板制度建设的需要。其次,退市制度的存在使得创业板能够正常完成对上市企业优胜劣汰的选择,那些成长性不良的企业真正面对退市的风险,市场投机会变得更加谨慎,从而使得整个市场运行更加平稳,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得到保护。

制度不断完善 创业板在成长

从1999年3月证监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高科技企业板块”到2009年10月的成功上市,创业板可谓是“十年磨一剑”。这其中凝结着专家学者献言献策的努力推动,承载着政府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希望,也包含了投资者长久以来的期盼。从构想、创办、上市到运行,创业板在各方的精心呵护下不断成长,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近期,针对操作层面存在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甄别以及新兴产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符合市场较高预期两大问题,证监会牵头成立了创业板专家咨询委员会,希望通过引入专业力量,来判断申请企业及其所处行业的真实情况,同时紧密跟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发展状况,掌握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

从世界范围来看,先后有75个创业板市场成立,但最后仍在运行的仅有40个左右,规模最小的仅有5只股票在运行,最为成功的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我国的创业板紧跟国家战略需要,重点扶持符合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而这正是未来诞生“中国的微软”、“中国的Intel”的行业。背靠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随着创业板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行经验的持续丰富,相关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创业板一定有希望赶超纳斯达克,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创业板。

上一篇:警惕由美元泛滥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冲击 下一篇:《社会保险法》的民生取向与立法亮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