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创业板

时间:2022-10-29 10:40:54

青涩创业板

国内千呼万唤出不来的创业板市场,最近有了新的进展。虽然监管层有人表示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但不可否认,创业板的未来还存在诸多隐忧。

最近,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公开表示,深交所已经全面完成了创业板市场规则、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筹备工作。这预示着创业板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推出日期指日可待。

早在1999年,深交所就开始着手筹建创业板,但管理层认为应该先整顿好主板市场,再设立创业板。这一声令下,创业板一拖就是八年。这八年中,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以及像携程、分众传媒、盛大等一大批高科技知名企业纷纷赴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八年过去,创业板仍显青涩。

创业板久拖不决耽误企业发展

国内创业板久拖不决,让许多企业暗自忧伤。

金山软件曾在1998年就计划去香港创业板上市,并且所有前期准备工作都已就绪。但之后因为看好国内创业板的设立前景,并且考虑到公司业务主要在国内,金山软件最终决定在国内创业板上市,于是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当一切改造完成,达到上市要求时,金山软件得到的却是创业板暂时不能设立的消息。八年过去,再也等不及的金山软件最终选择去了香港,开盘第一天便大涨了39%。尽管金山目前成功上市,但仍然有抹不去的遗憾,金山已经错失了前一个黄金发展阶段。试想一下,如果金山在九年前就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或许今天国内的软件业格局将会有所改变。

金山软件活到今天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对其而言等待是一种幸福,但当年没熬过来的那些企业就注定该死?谁应该承担那些责任?八年,足以使许多高科技企业错过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创业板缺失是导致一大批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受限的罪魁祸首。中小企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石,如果创业板今天仍旧以“只听雷声不见雨”来“忽悠”那些创业企业,那将不仅仅是信用的缺失,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不负责任。当前,世界几大交易所都来中国哄抢上市企业资源,难道我们再次视若无睹地看着另一批像新浪、盛大那样的优秀成长性企业“远走他乡”?

“新锐国际”就是因国内创业板迟迟无法开设而“远走他乡”,目前其已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AIM市场)上市。在采访中,其CEO王卫东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 “我们不能无限期等待深圳创业板。”像新锐国际渴求上市融资一样,另外也有一批企业选择了境外上市。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底,全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已达13万户,其中50%以上属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国50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4万多家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3000多家。不难看出,我国有非常丰富的上市资源,深圳创业板的推出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企业使命,更是中国未来的发展使命。

创业板门槛遭遇非议

如同创业板迟迟不能推出的青涩一样,创业板的入市门槛目前正饱受多个层面的非议。

目前,包括《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创业板上市规则》和创业板保荐、信息披露等在内的创业板规则体系已经基本制定完成,但相关细则却还没有出台。业内人士表示,管理层仍在就细则问题广泛征求意见。

在对细则的讨论中,争议最大的便是欲上市企业的盈利标准。此前有媒体报道,“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近两年净利润需超过2000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需在1000万元以上”。

对盈利标准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来自企业层面。王卫东对记者表示:“这样的规定更像是中小企业板,而不是创业板。”王卫东认为不应该设立这些门槛。

融资网CEO唐朝认为:“创业板和中小板并不相互矛盾,只是量级不同而已。创业板实际上就是在主板、中小板的基础上再降低门槛。这个门槛最好参考香港创业板的经验,充分考虑高科技企业和新经济企业的成长性。”

那么,创业板应该如何定位,以区别于中小企业板?

刘纪鹏认为:“千万不能把创业板办成中小企业板,否则就失去了扶植创业企业的意义。现有的深圳中小企业板除了规模比主板小,其他(比如盈利要求)都和主板一致。目前我们的上市资源非常充分,有近千家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在排队等候。因此,也没有必要把创业板门槛设得太低,这也是未来能否搞好创业板的关键。降低门槛需要有成熟的市场外部环境,包括投资人素质、机构投资人的比例、监管水平、完善的法律体系,等等。而这些条件目前还不完全具备。”

创业板需要合格投资者

在创业板风险控制问题上,管理层考虑入微。其中,什么样的投资者是创业板合格投资者的问题颇为值得关注。

由于创业板市场主要吸收创新型企业,投资这类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必然会大于主板市场。有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大量不成熟的个人投资者盲目涌入创业板投机,在创业板设立初期,只允许经过资格审查的个人投资者与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

就创业板的合格投资者问题,记者采访了伦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总裁祝晓健。她告诉记者:“在相对成熟的AIM市场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其中60%是机构投资者,只有40%是包括个人投资者在内的其他投资者。”

王卫东认为:“初期让机构投资者参与更多,这我同意,因为创业板市场中的金子需要让机构投资者去发掘。但如果全是机构投资者,创业板就会变成机构做市的市场,一个纯粹的融资市场会丧失流动性。”

创业板的合格投资者应是那些经验丰富、抗风险能力强和拥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应该成为创业板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是价值发现者,可以发现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在未来的创业板中,或许会成长出一个新百度、新华为。这些都是可以预期的。

不容忽视的是,对于投资风险较大的创新型企业,机构投资者也欠缺过往的投资记录。尽管目前一些有海外市场投资资格的机构也在尝试,但经验积累才刚刚开始。

某些机构已经开始筹备参与未来的创业板市场。记者致电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他表示,目前在考虑为创业板设立专业的创业板基金。

保荐人制度需要更加严厉

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怪现象是,一些上市公司在上市后第一年表现良好,而上市一年后,业绩就开始下滑。出现类似状况与上市前过度包装不无关系。

企业上市前需要经过一系列非常繁杂的准备,甚至为了达到盈利标准而调整会计报表,制造连续盈利,等等。保荐人、会计师、律师们也会精心“协助”。然而,企业上市一年后就出现业绩下滑,谁该来为此负责?这个问题在创业板同样应该得到重视。

王卫东介绍,在伦敦AIM市场,如果出现类似情况,监管者会追究保荐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采取警告,甚至禁止保荐人从业等惩罚性措施。相较于国内保荐制度,AIM市场的保荐人享有更高权力,可以进驻企业董事会,过问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甚至有权选用信任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保荐人对所推荐上市的企业非常了解,也承担了上市后的诸多责任。

祝晓健说:“保荐人是AIM市场的关键,是交易所的守门员,也是公司的保镖。保荐人会关注准备上市的企业主业是否清晰、是否有高成长性等一批左右企业最终能否上市的标准。”

“如果这个保荐人贪图一时之利,把不合格的企业包装上市,那么他的‘污点’将伴随一生。试想一下,还有哪个机构投资者愿意购买这个保荐人推荐的企业股票?要做好深圳创业板,必须强化对保荐人的问责制度。”王卫东补充道。

此前,有业内人士建议,国内应采取保荐人与审计师连带责任制度,如果在企业上市后两年内,上市企业出现虚假信息披露,及其他违规现象,要追究保荐人及审计师的责任,并给予严厉惩罚。

刘纪鹏认为,应当对创业板拟上市公司的主发起人、大股东作严格的退出限制。不能在上市第一年就退出。其持股超过10%的主发起人应该至少锁定三年,不能让他们把烂摊子留给股民。

中国的保荐人资格是通过证监会的考虑而谋得资格的,但境外的保荐人是通过信用而谋得资格。这是两种反差。造成这种反差的不是简单的由某个市场原因所致,在创业板开设日期日益临近的呼声中,如何梳理出一个健康的创业板管理层应清楚个中关系。

上一篇:中国企业的日本上市契机 下一篇:张帆风口浪尖上的海归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