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由美元泛滥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冲击

时间:2022-09-27 05:44:42

警惕由美元泛滥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冲击

针对近期国内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近日表示,目前国内食用油供应充足,当前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与国际市场联动所致。从2010年年初以来的“豆你玩”、“蒜你很”,到年中的“姜你军”,再到最近的“糖高宗”、食用油价格上涨,目前中国的物价从日常物品到基础产品,已经全面开始上涨。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PPI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0.6%;9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这是在我国CPI涨幅经历7月的3.3%,以及8月的3.5%两大高点之后再创新高。防通胀目前已经超越保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尤其需要警惕由美元泛滥引发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为了刺激经济,美国将开动印钞机,每月多印1000亿美元货币。由此,市场对美元贬值预期进一步增强,而美元贬值,将直接推高初级产品价格,并可能导致投机基金的炒作,这将是影响后市初级产品价格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284亿美元,延续了7月和8月250亿美元以上的顺差规模。这一数字意味着,跨境资金大量流入国内的状况仍在持续。

此次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始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推动美元贬值,继而将热钱“驱赶”至中国等亚洲经济体。全球基金追踪和研究机构EPFR Global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10月21日的一周内,全球投资者向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共投入58亿美元,再次创下资金流入的纪录。

历史经验表明,新兴市场在美元贬值时往往资金非常充裕,而当美元汇率触底时,资本通常会外流。美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大幅贬值,但1989年开始止跌回升,当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资产泡沫相继破灭。1995年美元再次出现止跌回升时,流入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显著减少,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大量资本从东南亚国家撤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10月27日在其最新的宏观经济综述中表示,亚洲所面临的资本流入激增风险有所升高,如果本地区经济体无法有效调节这些资金流,那么,通胀压力增大所导致的资本无序倒流就可能发生。

在全球央行利率维持在低位的背景下,受中国良好的经济增长基本面、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外利差、中国资产收益率高等因素吸引,中国更面临着全球流动性泛滥造成的资本流入压力较大。据香港《文汇报》日前报道,约6500亿港元的“热钱”正流入香港;甚至近日有消息称,“金融大鳄”索罗斯在亚洲的首个办公室已经落户香港。此外,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0月26日视察第108届广交会时也表示,美元发行不受控制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在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冲击”。这是中国部长级官员首次直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冲击中国经济,也被解读为中美在11月举行的(G20)峰会之前的角力。

事实上,今年以来,我国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也是外贸企业所无法回避的因素之一。据广东省外经贸厅的调查显示,由于用工紧张及广东省各市普遍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以来企业用工成本普遍提高20%左右,六成以上的企业预期年内薪酬仍将上涨;同时企业原材料购进成本普遍有10%左右的增长,钢材、铜材、塑料、棉花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两成以上;另外,用电成本上升、海运成本成倍提高,也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以著名家电企业格兰仕为例,该企业去年3~4季度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了20%,劳工工资上涨35%,航运物流等费用也在增加,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加上人民币快速升值,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可谓“雪上加霜”。当然,广东并不是特例,据江苏省113家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统计调查显示,原材料成本上涨迅猛,侵蚀企业利润,今年以来该省超过七成的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上升,超过六成的企业劳动力价格提高,企业平均用工成本上升15%以上。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开动“印钞机”的同时,也使中国加剧了被动超发货币的口子的增大,这就是从汇率形成机制里被动释放出来的天量货币。据央行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第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大增1940亿美元。事实上,每年新增的国家外汇储备,全部是央行用基础货币买进来的。按什么价买?汇率是什么价就按什么价(更准确地说:央行出什么价购汇,汇率就是什么价)。1997~2005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26元,意味着每增加1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增加动用8.26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购汇,这8.26元“高能货币”转入商业银行,再乘上4~5倍的货币周转速度,可放给市场的贷款总额就是40元人民币上下。也就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货币当局被动发行人民币的机制。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这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不再是由传统的供不应求因素导致,而是由货币超发带来的。据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9月末广义货币M₂余额69.64万亿元,折算成美元超过1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年GDP的200%以上。而根据10月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M₂为8.742万亿美元,占美国全年GDP的比例约61%。因此,美国在多次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其实际货币流通量远远低于中国。如果考虑到美元大部分流向全球,而人民币几乎全在自身经济体内流通,因此中国的货币超发现象相对较高。

目前的货币超发,一部分是由于投资巨大和信贷投放过多造成的,一部分则是外汇占款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量导致的,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汇率原因导致的。这三部分原因最终导致中国的物价出现通胀预期加重的状态,前一个原因是内生性的,后两个原因是外生性的,属于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2010年9月末外汇储备为2.648万亿美元,而2009年年底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万亿美元,9个月增加了0.249万亿美元,相当于向流通领域又增发了1.6万亿左右的基础货币。而中国目前是原油、铁矿石、铜等原材料的进口大国,在人民币汇率没有大幅度升值之前,巨大的进口成本直接拉动了中国的通货膨胀。

央行10月27日的《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称,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和收入分配及资源价格进一步改革的影响,再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报告指出,有四方面因素将会推动价格水平上涨:一是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现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危机前最高水平;二是当前的货币信贷环境仍较为宽松,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M₁增速已连续9个月接近或超过30%,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三是明年粮价存在较大上涨压力,虽然今年粮食丰收在望,但种粮成本提高,工业用粮需求增加,再加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预期的影响导致的惜售等现象,粮食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四是收入分配和资源价格改革可能推高明年的物价。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由于全球美元泛滥,加上中国经济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很容易引来资本流入,虽然这并不一定都是热钱,但是投资于中国,出于中长期投资考虑的资本流入,未来一段时间还会继续发展。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尽管较为脆弱,但随着复苏进程的推进,全球大宗商品和美元泛滥会对中国带来超预期输入性通胀压力。

上一篇:有关我国证券私募发行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创业板一周年盘点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