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理论对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的借鉴

时间:2022-10-18 10:22:54

核心能力理论对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的借鉴

摘要:在人力资本激烈竞争的市场下,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很难引进到现今的人力资本,从投入一产出的角度考虑内部开发人力资本也很不现实。从核心能力理论出发,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特殊人力资本,才能使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特殊人力资本;经营理念;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1.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t-12-02

一、核心能力理论的发展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源于传统的企业能力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而20世纪20年代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论可以说是该理论的雏形,企业内部成长论指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存在着“差异分工”。这种分工与其各自的知识与技能相关,这种知识与技能就可以看作是企业的能力。其后门人艾迪斯,潘罗斯(Edith Penrose)于1959年发表了《企业成长论》,在这本书中她进一步研究企业成长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内在成长理论的思想,

核心能力理论兴起于对波特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满以及企业重组和再造的挫折。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说明产业吸引力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决定作用,但是,事实证明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而且诱使企业进行无关联的多角化经营,其局限性非常突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一些企业在很多产业上都超过了美国企业,美国的很多大企业纷纷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以谋求提高竞争力,但是效果不明显。如何重建企业的竞争战略,使企业不仅在现有产业内领先,而且能够在未来产业继续领先,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经济学对企业理论的探讨也在不断发展,以科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委托理论等为主流的现代企业理论将最小分析单元扩展到企业中的个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及个人在经济中的相互作用。因此,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核心能力理论的特征

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在企业资源积累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企业特有的能力,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战略资产。核心能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难以模仿性。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特定发展过程的产物,具有路径依赖性和不可还原性,因而原因模糊,其他企业很难模仿。任何企业都不能靠简单模仿其它企业而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应靠自身的不断学习、积累和创造乃至在市场竞争中的磨练,建立和强化独特的核心能力。第二,价值性。核心能力对于提高最终产品的用户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用户价值的来源。核心能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看重的价值。那些能够使公司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利益的技能,才能称得上是核心能力。第三,独特性。这种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第四,动态性。企业的核心能力虽是其资源长期积累的结果,但它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与环境的演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予以重建和发展。第五,延伸性。核心能力可以给企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产品/服务,使企业得以扩展到相关的新的业务领域。如卡西欧公司在显示技术方面的核心能力使得其可以参与计算器、微型电视、掌中电视、监视仪等多个市场领域:夏普公司利用其在平面屏幕相关能力上的领先地位,成功地进入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脑、液晶投影电视等多个市场领域。可见,核心能力是联系现有各项业务的粘合剂,也是发展新业务的引擎,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第六,综合性。核心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和技巧的综合。从知识角度来看。它不是单一学科知识的积累,而是多学科知识在长期交叉作用中所累积而成。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三、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借鉴

1、借鉴的可能性

核心能力理论的异质性、不可模仿性以及难以替代性要求企业所具备的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必须为某公司所独有的、稀缺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其他企业无法通过学习获得,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且没有战略性等价物。在如今人力资本大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的大趋势下,企业若是从普通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注定是不会成功的。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出发,欠发达地区企业无法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本: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内部培养人力资本是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这些人力资本也是会转移至高报酬、高福利的东部沿海城市。所以,要想更好的发展,欠发达地区企业必须很好地利用企业内部的特殊人力资本。

特殊人力资本蕴藏在人的身体内,由心里能量所支配并在一定条件下显现出来,与资金、厂房、机器设备等看得见、可计量的资源不同,是看不见的,并且难以计量评估。特殊人力资本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不可转移性。脱离了本企业也就失去了价值。员工在企业的努力、能力等特殊人力资本的投入形成了企业专用性资产,没有转换市场。一旦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员工在企业积累的特殊人力资本也就有了丧失的风险。所以,充分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本。不但有利于把企业的风险转嫁给员工,同时也促进了员工为企业付出的积极性。

在如今对人力资本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特殊人力资本’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如何借鉴

在核心能力理论的指导下,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充分发挥员工的特殊人力资本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企业要有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员工需要精神动力,正确的经营理念会提高员工的劳动欲望,会知道正确的行动和决策,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组织内部的交流,提高团结协作的效率。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者把风险转移给了员工,员工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实际决策者和操作者,是企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企业以信息为基础进行决策交换,劳动者在企业积累的经验和窍门是在现场作业时对所发生的信息积累。这些信息只有在现场对异常情况反复的处理中才能得到提高和利用,离开企业就一无所用了,每一个员工根据分工和专业业务所积累的信息很容易扩散和融合为企业信息,并以此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的内部交换会给企业带来不付任何成本的收益。员工是企业特殊人力资本的拥有者,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的经营理念必须以人为本,体现员工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员工是企业特殊人力资本的拥有者。也是特殊人力资本的使用者和投资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明确员工在企业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就是要对拥有特殊人力资本的员工提供就业保障。同时,由于员工特殊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和不可转移性,员工对企业具有长期的投资性,企业的经营权应该委任给特殊人力资本回报率高的员工,这样既可以得到员工的认同,又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格兰特,公司战略管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325-335。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83-292。

[3]邹立清,解析核心能力、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J],经济论坛2004,(24)。

[4]张胜荣,看不见的资源与现代企业制度[J],经济研究,1995,(11)。

[5]张胜荣,经营理念与人本主义[J],经济科学,1996,(01)。

[6]张胜荣,人本主义企业的理论L力,经济学动态,1994,(10)。

[7]R・科期,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三联书店,1994。

上一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实证分... 下一篇:浅析当前服务业统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