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背诵“四部曲”

时间:2022-10-18 09:20:30

【摘 要】背诵课文需要做到以下四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一是整体感知,强化诵读教学,重视课外阅读,定期举行诗文朗诵或演讲;二是理解词义,吃透文意;三是寻规律,找线索,排次序,抓关键词;四是背诵时要“瞻前顾后”,集中注意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背诵 四部曲

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识记课文,这是令许多学生伤脑筋的事。有无“终南捷径”?回答是肯定的。一般说来,要用最短的时间,准确无误地背诵课文(指不添字,不减字,不打折扣,语气连贯,一气呵成),需要做到以下四步:

一、整体感知,强化诵读教学,加强课外阅读

整体感知课文,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诵读教学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尽量避免肢解课文;同时注意弘扬人文精神,根据不同的文章渗透德育的内容,即“以文载道”,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平时要加强诵读教学,教师尽量少讲,学生力争多读,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味感情,品味文意,陶冶性情。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教师的讲,文章的篇章结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都是通过教师的分析和讲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反复的诵读来感悟、背诵课文;要引导学生敞开思维,大胆探索,对课文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于一些精美的文段,特别是名家名篇、古代诗文,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大力提倡学生增加阅读量,加强课外阅读。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定期举行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特别要提倡阅读报刊,阅读时文。通过大量阅读,使学生更加了解历史、了解社会、认识人生,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

定期举行诗文朗诵或演讲。在精彩纷呈的朗诵和口若悬河的演讲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增强了胆识,又有利于学生临场发挥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闪现思想、灵感的美妙火花。

二、理解词义,吃透文意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疏通文字障碍,领会整个文章或若干段的意思,才能在记忆的屏幕上留下痕迹,以便加深印象,逐步记忆。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最后一段,有六个“当你……的时候”构成一组排比句若要记住它,就需要理解、领会作者用这组排比句,意在描绘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图景,为后文提出设问,激起读者思索,并做出肯定回答“铺路搭桥”。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为记忆创造条件。

三、寻规律,找线索,排次序,抓关键词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记忆较多的知识,就得寻规律,找线索,抓住每段、每句话的中心语、中心词,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是吃力不讨好。仍以《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段一组排比句为例,要熟记于心,得先找规律,“论资排辈”。“老大”需用“坐上”“电车”驰向“工厂”;“老二”需要“扛上”“犁耙”走向“田野”;老三得“喝完豆浆,提上书包走向学校”;“老四”得“坐到办公桌前开始工作”;“老五”该“往孩子口里塞苹果”;“老六”该“陪爱人散步”。依次找出中心语――“工厂”“田野”“学校”“工作”“塞苹果”“散步”;再找出中心语的附加成分,如“驰向工厂”,需“坐上电车”。然后排顺序,先有“工厂”,后有“田野”,三有“学校”,四有“工作”,五有“塞苹果”,六有“散步”。如此串联,才能把散乱的珠子串起来;才能在识记时井然有序、丝毫不乱;否则,难免颠三倒四、张冠李戴。

背诵文言文或古诗时,可以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列若干字于纸上――每句话的开头,或中间,或结尾,或易混淆的字,以此作为线索,充分发挥联想的纽带作用,可在较短时间内记住相关内容。如教学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时,学生熟读几遍后,我在黑板上写出“卧”“村”“哀”“国”“台”“夜”“听”“雨”“马”“河”“梦”,以之为“契机”,引导学生背诵,收效很好。

四、背诵时要“瞻前顾后”

要求背诵者一方面对记忆的材料要胸有成竹,另一方面应集中注意力。比如背诵李白的《望天门山》,在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接近尾声时,背诵者应分出部分注意力回忆第二句的开头“碧水”,依此类推。这样,才能在识记课文时不打折扣、语气连贯、水到渠成地背出全文。

教学中运用此法,教者要及时点拨、提醒,指明注意的重点,特别是容易混淆的地方,让学生顺藤摸瓜,循序渐进地记忆;学生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更要充分利用联想,充分发挥思维“触角”,全方位地“扫描”。只有教师和学生配合默契,“心有灵犀一点通”,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可借鉴此法。

上一篇: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刍议 下一篇:新常态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