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文特点 培养学生能力

时间:2022-09-30 03:43:42

抓住课文特点 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只会是事倍功半。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特点,通过读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抓住课文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低年级的课文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了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地看书中的第一幅插图,根据它的每一次误会,观察小蝌蚪的每一次身体变化,然后说说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由于这些插图串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和字词句的理解,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抓住课文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目前,在小学课文中有不少涉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如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听到的关于月食形成的几种说法,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是怎么回事?在争论关于月食形成的两种说法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最后根据自然科学的规律对正确的说法给以肯定,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普遍感到在探索中学习,找到学习的方法,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三、抓住课文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与“想”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然后利用其意犹未尽的结尾,来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部分时,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学生的思维就像闸门一样打开了,他们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掉进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能力使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者有机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抓住课文的“美术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利用其他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画风》时,在认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风”,除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画的这些风以外,你们还能画些什么样的风?有的学生说,本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要画出七彩的风,五彩斑斓的风。有的学生说,他要把龙卷风画来为人类作贡献,把风像太阳能一样储存起来,当空调,电风扇不用电,他们把这些想象出来的东西用图画出来,既增强了课文的理解,又增强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可谓“一箭双雕”,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抓住课文的“层次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所以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我注重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从而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后,仿照这段话说几句话,并用上“像……像……像……”,再把这几句话写下来,有的同学写道:荷塘里的荷叶,小时像个巴掌,稍大时就像个玉盘,特大时像把撑开的大雨伞,到枯萎时就像稻草人头上的大草帽。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抓住课文特点,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根本目标,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那么学生就学得有兴趣,老师也教得得心应手。

上一篇: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初探 下一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