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草原范文

时间:2023-12-10 21:32:23

课文草原

课文草原篇1

第一、本堂课吴老师有四次让学生朗读,有个体的读,也有齐读;有重点知识板块的读,也有补充材料的读。通过朗读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丰富了教学的手段。

第二、吴老师继续坚持她一贯的“小组合作竞赛法”,将重点(也是难点)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并落实。比如:探究“马赛人为什么要在赤道南北两地不停地来回迁徙?”她结合课本知识提供“非洲地图”和“非洲降水量柱状图”,有效的资料更有助于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

第三、辅助资料使用的精准。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了“水草心的博客”,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包括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很快就进入主题。还有像“非洲地形图”“非洲气候图”“降水量柱状图”,在分析每个问题时运用的都很是到位。

第四、细节决胜成败。多年来吴老师的成绩总是领先我们,我个人觉得她的女性个人亲和力有助于她,像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总是在学生身边,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她是经常是走过去用双手以“请”的方式,有事甚至双手扶着学生肩膀……

课文草原篇2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认识生词,熟悉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中某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要求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亲近自然,走近社会,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为此,我们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等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声色氛围,吸引同学们的视觉、听觉,积极引导学生们感受语文课堂的美妙与丰富多彩。

二、案例描述

在课文《草原》中,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以及团结友善的民族情谊。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种方法展示大草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在课堂上通过视觉与听觉刺激学生感官,让大自然走入课堂,引导学生对大草原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而非简单地设定条条框框限定课堂内容。

(一)声色课堂

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促进传统的教学载体从单一的课本文字向图像、音频、视频方向多元化发展,教师可以准备描绘大草原一碧千里、天高云淡、草丰羊肥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舞、赛马、摔跤等表现内蒙古大草原人文特色的图片,或者《蒙古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歌曲以及视频,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给同学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让学生在美妙的声色课堂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化知识。

例如,放映碧草蓝天、牛羊成群,题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幅图片后,有学生是这样描述他的感受的:“草原的天空非常蓝,非常高远,澄净明亮,就像一大块泛着光的蓝宝石,让人看了觉得心里特别舒服。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草原上的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比较少,汽车尾气比较少,所以草原的空气特别清新,也不会有雾霾,所以文章里面用‘明朗碧澄’描述草原的天空,我现在对课文中‘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这句话有了具体的感受。”这就让学生对大草原的美景有了直观的感知,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对作者要表现的草原民族风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创设情境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进行情景模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开发学生们的潜质。

例如在模拟课文中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景的时候,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与表演能力,分组表演了跳舞迎客、美酒敬客、宰羊待客、蒙古包留客等丰富的场景,不但让同学们通过自身的思考熟悉了草原人民待客的风俗特征,还使他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对课文中比较难懂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对作者描绘的大草原的“人情美”有了深刻的体会。

三、案例反思

作为大家手笔,本案例的课文中老舍为我们展示了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美景与人文特色,但是小学生对其语言文字的理解难度还是比较大,尤其是许多学生对大草原缺乏直观的感知,不容易体会作者语言描述的情景与其中包含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事实证明案例中所用的方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比较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丰富教学方法,拓宽教学载体

随着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上的普及,我们的教学载体从单一的课本文字拓宽到声色俱全的投影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授课,还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培养同学们学习的乐趣。

本案例中,虽然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与感知能力,但是绝大多数同学并没有见过美丽的大草原,这就使学生们对课文中描绘的草原美景与人文景观难以具体感知,所以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手段,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首首动人的歌曲,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对课文中要表现的草原美景与草原风土人情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也使同学们认识到了祖国土地辽阔、山河秀美,民族团结,培养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从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向外延伸,不但感受到了文中描述草原的“风景美”与“人情美”,而且让学生通过欣赏草原美景懂得珍爱草原、保护环境;让学生通过喜欢草原人民懂得热爱祖国、团结友善。

(二)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情景模拟,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述一下、歌唱一下、表演一下课文中的场景对文章内容进一步熟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将学生的情感融入课堂。

本案例中,正是通过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主动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创新,再现了激烈的摔跤比赛、高亢的草原牧歌、热情的蒙古舞蹈等草原生活的风貌,这就使草原走进课堂,使自然走进课堂,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效果,培养了学生感受语言魅力、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

课文草原篇3

——《草原》教学案例

2003年10月,我对人教版语文第九册中的第十二课《草原》进行了第2课时的教学,我尝试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内容分析:

《草原》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神往。

在新大纲中有这样一点要求:要在读中使得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才能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每当老师读这篇课文,心中会想起一首诗来。诗中作者难以忘怀、不可割舍的地方,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去欣赏的。

2、老师朗诵《敕勒歌》

(通过诗朗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习课文

(一)理请文章思路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大草原的美丽和人们的热情?

2、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3、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

(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

1、 教师导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草原人民豪放、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草原人民哪些风俗民情。

2、 小组之间表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语言环境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真情实感。通过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品赏佳句:

1、 逐段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 结合有关句子谈自己的见解。

(学生结合书中有关句子谈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说,尽量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练习延伸;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象,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2、学生集体反馈交流。

3、动笔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唱歌;可以为草塘说、写一些赞美的话……

(学生想象现在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并用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

四、 总结全文。

评析:

1、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我通过“阅读文章——想象表演——讨论研究——品味欣赏——拓展延伸”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主动读书,乐意读书,学会读书,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

2、让语文教学突出探究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从中达成信息交流,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受到美的感染。

3、让语文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思维,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弘扬个性,使听说读写等多项语文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比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赞美草原的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唱歌、可以为草原说、写一些赞美的话……这个环节的设计,将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让语文教学拓展课外空间。

课文草原篇4

一、趣味导入法

指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板书、直观教具等表现手段,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新情境中。运用趣味法必须做到所使用的表现手段与施教内容密切相关,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如果离开了这些条件,趣味性就起不到辅助导入新课的作用,相反会分散或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奋点,影响新内容的学习。趣味性表现手段有以下几种:

(1)语言生动有趣

上课时,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或者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讲述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或关系密切的幽默和笑话,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时,可先讲述一个缺乏维生素C的病人的传说,都能起到趣味性的作用,以便顺利地导入新课。

(2)板书生动有趣

设计生动有趣的板书,也是一种趣味性导入方法。例如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在黑板上描绘出有趣的图画,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讲授《珍珠鸟》一课时,课前首先制作好两张珍珠鸟的大图片,然后悬挂在黑板上,在上课前,先让学生猜猜珍珠鸟究竟长什么样的,让学生来描绘一下自己心中鸟儿的颜色,随后再挂出第二张图片,等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再请学生用彩笔根据课文所说的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来填颜色,这样具有强烈对比的板书设计,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的施教内容。

二、设置悬念法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 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三、激情渲染导入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例如: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生在东北的我们,对美丽的草原无比向往,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现在,让我们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边听边看边想,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

(预设: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草原的美,到处是绿草鲜花;天空也是那么蓝;牛羊遍地。有的能想起来以前学的歌曲《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或是想到诗歌《草》、《敕勒歌》)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课下也了解了不少于草原有关系资料,这节课,就让歌声引领我们共同走进草原、亲近草原、品味草原。

(板书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齐读课题

过渡:草原我们总是用辽阔、宽广、无边无际来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怀抱中,有着无数的美景,风吹草浪,鲜花点头,蓝天、白云、绿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感受,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故事诱导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W习的最好刺激又乃是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课文草原篇5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3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它具有集声、图、像、文等于一身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改变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实效。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直观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探究欲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导课,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借助语言展开想象,领悟、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了解内蒙古草原人民的生活,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课前笔者搜集大量草原美丽景色的图片,还有草原人民外出放牧和组织庆祝活动的一些视频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笔者利用班班通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在优美的草原歌曲引领下,学生欣赏着这美丽的大草原。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还少有机会见到草原,更不知道草原人民的生活景象。今天,他们见到了一碧千里、翠流的大草原,听到了马蹄声、羊叫声,看到了牧民套马以及赛马的情景,还有那像管家一样尽忠职守的牧羊犬,在追赶跑散了的调皮的小羊羔。这样,通过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帮助学生感知全文,真正理解“草原的天的确比别处更可爱;草原上的羊群像绣在绿毯上的白色大花”的含义。由此可见,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过程再现,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用语言直接准确表达,而这一部分知识往往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呢?这就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过程操作的方法,突破重难点,把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难点。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在处理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爬坡困难难点时,先让学生在自学领悟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相关内容,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设计“人”字形线路;然后,教师把小组设计的“人”字形线路通过班班通投影展台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形线路的。

巧用多媒体演示詹天佑当时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在火车的轰鸣声中,一列载着两个火车头的列车,在崇山峻岭中向东北方向前进,一个火车头在推,另一个火车头在拉;当火车经过青龙桥,一过“人”字形岔道口,原先推的火车头就变成拉,原先拉的火车头就变成了推,这样顺利解决了爬坡困难的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现出火车头推拉活动情景,让学生仿佛亲眼看到火车在“人”字形铁路上驶进的情景,既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解决了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明白了人字形线路所起的作用,更增加了对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敬佩。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使教学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1]。

3 改变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改变教师教的方式 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引路”,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领着学生“走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灌堂灌”,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探究平台,让他们人人有提问的机会,人人想发言,人人争着去展示[2]。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好课,安排好师生活动,设计好教学方法,调控好课堂气氛、课堂秩序等。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好课件,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要做到在互动活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要做到因材施教。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以来,笔者在加强教育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提倡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手、眼、脑等各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调动学习兴趣,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如在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时,课前分小组布置任务,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台风的危害和人造卫星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台风录像,让学生体会台风的肆虐和狂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能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台风的厉害。面对狂怒的台风,卫星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课件出示形形的人造卫星,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对比,体会到台风的“大”、卫星的“小”,台风的“怒”、卫生星的“笑”。多媒体的巧妙运用,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4 增大容量,提高课堂实效

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习内容进行再加工,既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上做板书、绘图等浪费的时间,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在40分钟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如低年级识字教学,识字量大,单靠教师用板书、生字卡片等方式,让学生读、写、记是远远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识字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去听一听、摸一摸、做一做,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1)儿歌识字法。笔者把编好的儿歌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如认识“渴”与“喝”:渴了要喝水,喝了要张嘴。再如认识“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

2)字谜识字法。课件出示字谜,让学生练习填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 )”“两只底下走( )”。

3)故事识字法。

实践证明,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降低了学生记忆的难度,扩大了学生识字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创设情境,能达到激趣导课的目的,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大课堂容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确实达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本瑞,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126.

课文草原篇6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它具有集声、图、像、文等于一身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改变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实效。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直观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探究欲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技g创设情境导课,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借助语言展开想象,领悟、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了解内蒙古草原人民的生活,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课前笔者搜集大量草原美丽景色的图片,还有草原人民外出放牧和组织庆祝活动的一些视频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笔者利用班班通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在优美的草原歌曲引领下,学生欣赏着这美丽的大草原。

对于生活在的学生来说,还少有机会见到草原,更不知道草原人民的生活景象。今天,他们见到了一碧千里、翠流的大草原,听到了马蹄声、羊叫声,看到了牧民套马以及赛马的情景,还有那像管家一样尽忠职守的牧羊犬,在追赶跑散了的调皮的小羊羔。这样,通过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帮助学生感知全文,真正理解“草原的天的确比别处更可爱;草原上的羊群像绣在绿毯上的白色大花”的含义。由此可见,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过程再现,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用语言直接准确表达,而这一部分知识往往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呢?这就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过程操作的方法,突破重难点,把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难点。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在处理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爬坡困难难点时,先让学生在自学领悟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相关内容,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设计“人”字形线路;然后,教师把小组设计的“人”字形线路通过班班通投影展台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形线路的。

巧用多媒体演示詹天佑当时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在火车的轰鸣声中,一列载着两个火车头的列车,在崇山峻岭中向东北方向前进,一个火车头在推,另一个火车头在拉;当火车经过青龙桥,一过“人”字形岔道口,原先推的火车头就变成拉,原先拉的火车头就变成了推,这样顺利解决了爬坡困难的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现出火车头推拉活动情景,让学生仿佛亲眼看到火车在“人”字形铁路上驶进的情景,既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解决了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明白了人字形线路所起的作用,更增加了对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敬佩。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使教学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3 改变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改变教师教的方式 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引路”,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领着学生“走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灌堂灌”,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探究平台,让他们人人有提问的机会,人人想发言,人人争着去展示。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好课,安排好师生活动,设计好教学方法,调控好课堂气氛、课堂秩序等。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好课件,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要做到在互动活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要做到因材施教。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以来,笔者在加强教育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提倡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手、眼、脑等各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调动学习兴趣,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4 增大容量,提高课堂实效

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习内容进行再加工,既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上做板书、绘图等浪费的时间,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在40分钟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如低年级识字教学,识字量大,单靠教师用板书、生字卡片等方式,让学生读、写、记是远远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识字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去听一听、摸一摸、做一做,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1)儿歌识字法。笔者把编好的儿歌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如认识“渴”与“喝”:渴了要喝水,喝了要张嘴。再如认识“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

2)字谜识字法。课件出示字谜,让学生练习填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 )”“两只底下走( )”。

3)故事识字法。

实践证明,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降低了学生记忆的难度,扩大了学生识字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课文草原篇7

一、 发现反复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时,教师抛出问题――“哪些地方写出了草原人民待客的热情?选择一幅画面,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段。”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交流、谈感受。交流完毕,教师出示了这样几句话: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师: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一句里用了三个“多”。

生:我发现每一句话里都有相同的一个词语,第一句是“多”,第二句是“握手”“笑”,第三句是“敬酒”“回敬”。

师:真是火眼金睛!你们知道这种表现形式是什么?(生摇头)

师:以前我们学过诗歌,有的诗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也一样,我们说过,是――

生:这种表现形式叫“重复”。

师:这里是将某个词语重复运用了至少2次,但是这种表现手法不叫“重复”,称为“反复”。(板书:反复)其实,文章多处出现了反复句式,你发现了吗?(生浏览)

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生:“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

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了草原人民待客的热情,发现了运用反复的句式,并与文本前后贯通,又发现了描写草原风景的几个反复句式。

二、 品析反复

学习语言文字,不仅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更要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写。教学中,我以对比句式的方式,如引导学生品析比较“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与“握手,欢笑”,后一个不是更简洁嘛,为什么要选择唆呢?说说你的理由。抛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再交流:

生:作者通过欢迎的人“多”,“马多”“车多”都是为了说“人多”。这么“多”的反复使用,就把欢迎场面的热闹气氛烘托出来了。

生:作者通过“握手”和“笑”的反复,把双方初见时的激动与友好表现得更为充分。

生:作者通过“敬酒”与“回敬”的多次反复,把宾客双方喝酒时你来我往的互尊、互敬表现出来了。

生:这些反复句式的运用,让我对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从这些反复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草原人民与我们之间的关系融洽、感情深厚。

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白了反复手法的作用,深深地体会到草原的美丽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三、 运用反复

教学至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句子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朗读、感悟,充分感受到蒙汉两族人民间的深厚情谊。最后,我设计了下面的写话: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呀!

写话设计中,我对学生进行了友情提醒:(1) 可以写告别时的动作、语言、表情等;(2) 可适当运用反复的手法来体现话别时的不忍。从写话的交流中也看出,同学们对反复句式的积累、迁移、运用的能力已经初步具备。

整堂课的教学,教师教“反复”,反复教,引领学生学习草原的景与人,引领学生朗读感悟、辨析积累、运用迁移“反复”,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读写结合,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课文草原篇8

关键词:MOOC;课程设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173-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open courses,the impact of MOOC on higher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deepe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OC course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MOOC platform wa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law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and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as discussed.

Key words:MOOC;Curriculum design;Curriculum construction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在教育教学中,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作为一种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平台使得教学模式也发生重大改变,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教育模式,开创了教学模式的新变化,并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1-2]。

1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特点

1.1 开放性 MOOC课程具有开放性和免费性。在中国的大幕课平台,基本属于免费的课程教学平台,个人通过注册账号来实现学习,不仅方便学习,而且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来安排学习。基于开放性和免费性,将会改变了教育资源不足、不均衡的现状,为人们提供了平等学习的机会[1-2]。

1.2 形象鲜明,易于掌握 MOOC课程设计把图像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媒介组合在一起并形成直观的教学视频。使教学更加的直观,学生易于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可以加以动画方式进行演示,例如在讲“草坪养护技术”时候,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整个流程,让学生感觉置身在当时的情景之中,从而能够对知识点全面的掌握[3]。

1.3 丰富的学习资料 目前,大都MOOC课程建设除了视频单元,还有大量的非视频单元学习资料,主要有补充资料、讨论模块、测验、考试等内容,学生与老师可以在线互动,教师需要在授课以外时间完成学生的各种提问,同时可以在线进行课程考核。

2 基于MOOC平台的《草坪建植与养护》课程设计

《草坪建植与养护》是园艺园林类专业的一门技术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均很强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草坪基本知识,掌握草坪草的分类及常见草坪草,掌握各类草坪的建植与养护技术,具备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技能。《草坪建植与养护》是我院的精品课程之一,2016年立项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MOOC示范项目。

《草坪建植与养护》大型开放型网络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园林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开发的视频教学内容,以岗位需要及工作要求设计相应教学内容,分为4大模块:草坪基础及识别、草坪建植技术、草坪养护技术及草坪保护技术。MOOC形式通过外景拍摄、出境讲解、实景授课等讲解方式。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由多个10~15min的视频组成,每个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概念、原理、技术)讲授,相对独立完整,具体见表1。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4-5]。

3 课程建设探讨

经过多次课程团队讨论,确定课程知识点整体设计表,保证授课教师能够有条理地拆分知识点。制作合适脚本格式和PPT格式,具体建设思路如下(图1):第一,重新拆分整理知识点,突出重点知识点,将原来的院级精品课程升级为以知识点为节点的慕课课程,每个知识点视频尽量控制在15min左右。第二,针对知识点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准备相关资料、PPT及脚本,使教学内容呈现更加生动活泼。第三,采用翻转课堂授课模式,学生线上学习主要课程内容及知识点,线下授课教师采用案例分析、答疑、讨论、学生展示等多样化互动模式。第四,聘请专业视频制作团队进行拍摄与编辑;第五,MOOC视频修正,对录制课程视频进行反复检查,片头、片尾、声音及相关字幕等进行检查,对有些不影地方进行修复或者重新录制,确保视频符合标准;第六,MOOC课程上线运营,按照要求上传平台,提交相关部门审查;同时,针对本校学生进行教学运营,并在运营过程中查找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正[5]。

4 结语

大规模、在线、开放是MOOC的显著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和教学方法,MOOC易于使用,覆盖的人群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自主学习,学习资源丰富。《草坪建植与养护》课程涉及知识较多,知识存在与其他课程交叉,该课程慕课设计知识点是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合理整合、删除相关内容,突出实用性知识点。笔者希望能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探索《草坪建植与养护》的MOOC课程设计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黄健.MOOC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8:3-6.

[2]张钰莎.探讨基于MOOC平台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14,9:8-11.

[3]文攀,过建春,陈宇明.慕课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科技视界,2015,12:65-66.

[4]江生泉.基于工作过程化的高职《草坪建植与养护》课程教学设计[J].安徽农学通报,2016,23:86-88.

[5]刘锐,张民,周中凯.食品技术原理慕课建设实践与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6,6:73-75.

上一篇:莫让年华付水流范文 下一篇:曾仕强易经的奥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