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参与下地方政府治理的模式

时间:2022-10-18 02:52:16

网络政治参与下地方政府治理的模式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民众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地方政治生活,对地方治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网络政治参与下地方政府治理的模式以及产生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地方政府治理;模式

地方政府治理是指地方政府对所辖区域内公共事务的安排或处理过程。治理区别与管理,它更强调了社会力量的参与。国外学者TonyBovaird、ElkeLoeffler(2007)这样来定义了地方治理:地方治理参与者之间交互作用以此影响公共政策的结果。所以,地方治理是由各种结构和过程的相互影响及其他连接参与者的网络机制所构成。网络政治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网民规模的扩大而发展起来的,“是指那些有可能永远地模糊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界线的技术,将给政治带来的影响”。它包括网络对现实政治的影响和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具体政治问题。本文要讨论的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前者,即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政治生活对地方政府治理产生的影响。

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下的地方政府治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逐渐高涨,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公民直接行使自身政治权利提供了一个平台。再者,网民规模的扩大,使得网络政治力量快速增长,成为地方治理的重要力量,改变了传统的地方治理模式,对地方政府治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建立地方政府网站。据悉,截至2010年10月31日,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机构网站数量达到68655个,其中,省级网站2241个,地市级网站17948个,县区级以下网站48466个(数据来源:zhaozhengfu.en/)。除了在数量上建立了可以覆盖全国的县级政府网站,各级政府在网站维护、功能完善上也下足了功夫。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也建立了一整套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各级政府网站进行绩效评估,促进了地方政府网站的功能完善和高效运转。

2.转变政府治理模式。政府治理模式是政府行使政治、经济和行政的权力,对社会事务实施管理的一套制度、机制、程序与方式。它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等要素。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地方政府开始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者逐步转变为治理者,这个过程可称为:政府管理模式向市场治理模式的转变。从2002年起,我国政府机构开始尝试进行政务信息公开化,着手起草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各级地方政府从上到下全面实施政务信息公开,高层领导开始通过网络与民众沟通,了解民意、听取建议,这标志着网络政治时代的来临。公民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行使政治权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这股力量与市场力量、政府力量共同改变了地方治理模式。此时,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再次发生重大变化,称之为:网络治理模式。下表就对政府管理模式、市场治理模式、网络治理模式做一个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网络治理模式和其他两种模式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将着重介绍网络治理模式,即网络政治参与下地方政府治理的模式。

(1)治理理念。2010年8月我国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人均GDP达到3800多美元。民众在富裕之后开始追求优美的生活环境、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政治权利的实现和社会的公平,而公民的这种新追求在现阶段是通过网络政治参与来表达的。因此,地方政府治理的新动向是: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独立人格,为每个公民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平台,也就是保障公民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地方公共事物管理的权利,包括知情权、发言权、质疑权,即“以人为本”。

(2)治理目标。网络治理模式下和市场治理模式下一样,政府都致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制性政府,而非管理型政府。两者都要求对政府的公共权力进行限制,要求政府职能转变。不同的是,前者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GDP增长,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者除了追求经济发展,更关注民生、关注民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要求把社会公平放在和市场效率同等的地位,日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治理结构。前文中提到随着网络政治的发展,出现了政府力量、市场力量之外的社会力量,这股力量来自传统政治权力结构的底层,还不足够壮大,参与地方政治生活的方式也仅仅是依靠互联网。但它足以对政府和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对市场治理模式下“市场主体、政府主导”的治理机制提出挑战。网络政治模式下,在市场和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加入了社会的力量,三者间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关系。在这中间,社会力量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政府和市场的监督:二是通过网络话语权来影响市场走向和政府决策。

(4)治理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经历了政府管理、市场治理和网络治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都会有新的参与者参与。都伴随着权力的变化。网络治理下,地方公共事物治理有三个参与者:政府、市场、社会。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社会政治力量将进一步增强,相对的,政府的权力将被进一步限制,成为权力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治理的机制可以从它整个的治理过程来分析:建立政府网站,完善网站功能;及时公布、更新信息,接受网民监督;网上征求公民建议,根据民意制定政府政策;与公民进行网上交流(在线或留言方式);对民众关心的问题或事件作出回应,努力解决。

二、问题与挑战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下,地方政府治理有了许多新特点,如更政务公开透明、政府民众平等互动、政府决策高效、节省政府开支等:与以往的治理模式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比如,重大决策前征求民众意见,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众通过网络平台平等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有利于保障民权,促进政治民主;政务网上公开,接受民众监督,有利于政府廉洁、高效。看到优点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时代,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信息,网民匿名参与地方政治活动,容易讲真话,但更易情绪化,遇到问题不能理性思考,甚至走向偏激,并由于缺乏法律知识而违反法律。因此,如何规范网民行为,对信息进行辨别,理性思考,作出决策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大考验。

民众通常会关心与自己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考虑问题也容易狭隘化、理想化,而政府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有宏观的长远考虑。虽网民一般是个体参与,但网民的总体数量很大,通常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网络政治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处于发展成熟阶段,地方政府原有的治理方式、治理机构和人事安排能否与网络政治兼容,哪些需要继承发展,网络政治的虚拟性和真实的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立荣.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的变迁机理与革新进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2]赵光勇.治理转型、政府创新与参与式治理――基于杭州的个案研究[D].浙江大学.2010

上一篇:统筹城乡发展对建设全面小康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浅析健康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