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8 11:47:48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采用SWOT分析可以在结构上进行深入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经过分析可以将外部机会与威胁同内部优势、劣势加以权衡。本文试图应用SWOT法分析我国网络银行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认识我国网络银行的不足,为发挥我国网络银行业的优势、把握机会,避免威胁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网络银行;发展对策

SWOT分析法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在他的《企业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在安德鲁斯的SWOT分析框架中,S指企业的优势(Strength)、W指企业的劣势(Weakness)、O指环境向企业提供的机遇(Opportunity)、T指环境对企业造成的威胁(Threats)。采用SWOT分析,可以在结构上进行深入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经过分析可以将外部机会与威胁同内部优势、劣势加以权衡。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反复强调:“结构分析是确立竞争战略的基石,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以下笔者将应用SWOT法分析我国网络银行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认识我国网络银行的不足,发挥我国网络银行业的优势、把握机会,避免威胁。

一、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优势(Strength)分析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已有一定的规模,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巨大

到2002年底,设立银行网站的国内商业银行已经有31家,开展交易型网络银行的商业银行已经有21家。其中,招商银行的“一网通”在国内是一个知名品牌,率先实现了传统银行业务网络化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银行”服务。中国工商银行也在2002年先后被英国《银行家》和美国《环球金融》评为“全球最佳银行网站”和“中国最佳企业网上银行”。这些都表明我国网络银行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

2.法律法规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于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8年颁布了《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2000年颁布《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2000年公布实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在2001年颁布实施《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和引导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有效防范银行业务经营风险,保护银行客户的合法权益。

3.传统银行的网点优势

目前纯网络银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存取现金和提供保险箱业务等劣势,因此网络银行需要一定规模的实体营业网点给予支持,而我国网络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传统银行花费长时间和大量资金建立起来的客户服务系统(如ATM和POS机),迅速扩大自身的客户群。外国银行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迅速完成在营业网点的规模和优质客户数量方面的积累,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国外网络银行在中国开展网络银行业务。

二、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劣势(Weakness)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发展的网络银行都是在传统银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网上分支机构,还没有出现纯网络银行。我国网络银行存在以下劣势:

1.社会信用机制尚不完善

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已经有150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信用机制不完善,已成为银行产生不良贷款和制约信用制度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企业信用方面,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至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18]在个人信用方面,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则基本属于空白,仅在上海开始进行联合征信制度试点。

2.人才基础薄弱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大批既有熟悉IT技术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的银行业是直接经过由银行办公自动化进入网上银行业务发展阶段,跨越了银行内部电子化的发展阶段,虽然也有不少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科技人才,但是既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践经历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却相当匮乏。经济实践证明,只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才是网络经济时代金融业的合格人才。

3.业务品种的广度和深度有限

目前,在国外网络银行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已经进入了为大众量身定做的阶段。而我国有的网络银行只是将传统银行已有的业务搬到网上来处理,还不能根据每一个客户的偏好、个性、口味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网上金融的最高形式是通过互联网创新一些传统银行中无法进行的业务,把各种业务和系统最大可能的整合在一起。我国网络银行的金融服务品种相对匮乏,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时间较晚;另一方面我国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目前只能分业经营,不允许混业经营,不能直接参与证券、期货等其他一些基本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三、我国网络银行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后发机遇

我国网络银行业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这既是劣势同时也是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机遇所在。我国网络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同时借鉴国外网络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选择适合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战略和发展模式,学习和借鉴外资银行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使我国的网络银行的发展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就是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机遇。

2.外在竞争压力与内在追求利润动机推动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

因特网的发展给银行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在一个消费者需求急剧变化的时代,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银行或金融服务公司就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银行开展网络银行在线服务,避免将最好的客户让给竞争对手。同时,网络银行的开设成本、运行管理成本较低,并可降低客户的交易成本,所以利润前景看好。这些都会推动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

四、我国网络银行业面临的威胁(Threat)

1.优秀复合型网络金融人才的流失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由于对我国金融消费市场、消费习惯和金融政策法规不了解,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将采取高薪政策吸引中资银行优秀的IT、金融复合型人才。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声誉、薪酬待遇、激励制度、培训计划等方面比中资银行有较大的优势,中资银行人才外流将不可避免。在外资银行的高薪、出国等优厚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的吸引下,高素质金融人才跳槽的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大量发生。国内银行将成为外资银行的培训中心,在人才竞争中不无尴尬地处于劣势。一些客户、存款也随着人才的流失而流失,这将削弱我国网络银行的竞争力。

2.网络银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由于网络经济中“马太效应”的存在,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映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与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雪球”似的累积效果。在竞争中,某个网络银行一旦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将处于非常有利地位,反之则被动。这使得竞争白热化(见表1)。

五、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策

根据以上中外网络银行的现状及SWOT分析,可得出以下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对策:

1.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业务战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以前并不重视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近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始以客户为中心创新金融业务。网络银行必须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更贴近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和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2.完善信用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必须运用法律、经济、道德等各种手段来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各银行应建立统一规划的信贷资讯信息源,普遍推行社会和个人信用评级以及银行自身的信用评级。由于网络银行完全依靠对电子信息的控制来完成金融交易,完善的信用机制将会保障网络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3.品牌战略

金融消费不断走个性化、综合化、知识化,一旦某个网络银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取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后,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这种优势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形成网络银行的品牌效应。这将不断地扩大网络银行的客户群,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形成恶性循环。网络银行的品牌来自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自鲜明的金融特色业务,来自一流的管理。我国招商银行的“一网通”和工商银行的“金融@家”都是知名品牌,其成功源于先进的技术,通过市场细分塑造自身的特色业务,培养了稳定的客户群。

4.人才战略

网络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既有网络计算机知识又懂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我国金融领域急需一大批懂技术、有经验、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能够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进行利润创造和风险控制。完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励人才,创造条件进行技术和金融业务部门的交流和培训,并采取措施防止人才流失,将技术和业务有机结合,提高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崔晓峰著.银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115.

[2]王华庆.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13.

[3][美]玛丽.J.克罗宁著.互连网上的银行与金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0.

[4]孙森.网络银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1:30.

[5]金培.产业组织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0:113.

[6]纪玉山.网络经济[M].长春出版社,2000:6.

[7]孙森.网络银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1:28.

[8]王华庆.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283.

作者简介:

张良成(1980―),男,江西铅山人,经济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货币经济、金融理论与金融市场。

周小刚(1973―),男,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货币经济。

上一篇:我国银行支付结算服务收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美国金融产业规制变迁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