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消费问题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18 10:38:55

我国农民工消费问题研究综述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农民工市民化将形成庞大的城市消费群体,其消费潜力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从农民工消费行为、消费结构及消费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分析已有文献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农民工消费研究的拓展领域等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消费行为;消费结构;代际差异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032-02

引言

目前,我国农民工就业人数逐渐增加,工资收入稳步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4亿人,相比上年增长1.9%。其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60%左右;农民工月均收入达2 864元,比上年增长9.8%。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不断扩大及收入的逐年递增,农民工群体的消费能力将更加强大。

新生代农民工所占的比例逐渐加大,而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在更加消费化的社会中长大,所需要承担的家庭压力相对老一辈的农民工更小,因而他们有着更强的消费欲望,更倾向于花费他们的收入。本文通过对两代农民工消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找到当前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并提供一些研究建议。

一、国内农民工消费问题研究

(一)有关农民工消费行为的研究

早在1996年,李淋、冯桂林便以宜昌市外来民工为研究对象,对农民工消费行为进行研究。该研究主要针对农民工支出结构、消费结构的一般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并且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进行阐述,进而深层分析农民工消费行为,并得到一定启示。徐志F(2004)则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福州市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进行分析,并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来分析消费行为与进城农民工家庭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对农民工消费行为一直比较重视,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工消费行为的二元性。对于农民工消费行为而言,其不仅受农村传统消费观念的限制,同时又受城市居民消费的影响,因而在消费行为上存在着二元性特征。例如,孟慧(2007)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式分析了农民工消费方式的二元性,并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源于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于丽敏(2010)的研究则表明,农民工的支出安排、食物支出、服装支出、住房消费及休闲娱乐支出等五个方面的消费均存在着二元性,尽管城市型的消费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农民工的收入在全国各阶层收入结构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因而,农民的消费行为更多的是以农村消费为主[1]。

2.农民工消费行为的代际差异。随着农民工消费行为逐渐由保守转为开放,老一辈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代际差异愈发明显。对于老一辈农民工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储蓄,消费方式也往往比较单调且高度同质,简朴型消费明显。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品牌意识逐渐形成、消费行为的从众效益较为显著,同时边际消费倾向往往居高不下,家庭压力较小,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消费。

3.农民工消费行为与身份认同。农民工作为在城市中生活的一员,他们对自身身份的定位会影响到其消费行为,新生代农民工对市民身份认同的诉求使得其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及消费结构等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差异。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由于其在职业、收入和教育上有所提升,希望能够融合城市,获得身份认同,在此基础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会模仿城市居民消费习惯,但受到个人收入水平及城乡二元性等的限制,往往无法获得市民身份的认同[2]。同时,也有学者对农民工市民身份构建与符号消费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往往表现出双重性,在模仿城市居民消费的同时又尽可能的储蓄以汇钱回家。刘胜(2010)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认同的影响因素时,借用了王宁的消费认同框架中的诱导性认同、资源性认同以及示范性认同进行分析,并认为身份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作用相关,因而增加了成就性认同框架。文章认为,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社会关系因素等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现实因素。

(二)有关农民工消费结构的研究

学术界对农民工消费结构的研究往往基于代际差异视角,两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钟秋波(2013)便利用ELES模型从代际差异的视角分析两代农民工消费结构的差异。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的主要消费仍是食品和居住,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主,同时,两代农民工在某些消费品的消费上存在明显不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的消费结构趋于向高层次发展。如王梦怡(2011)的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消费的投入更为重视,娱乐消费比重也开始增加。陈心香(2013)的研究则认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文化活动的设施条件不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体满意度并不高。周雨阳(2013)对教育消费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比较强烈,大多数人态度积极,愿意主动寻找相关信息和机会参加继续教育。其中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继续教育的主要动力是希望借此增加收入、获得升职机会等经济方面的因素。但是,目前教育消费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及相关部门投入资金不足,政策实施的效率及效果较差;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等。

(三)有关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

1.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往往年轻时进城打工,只有少数最终能留在城市中,大多数年老便返乡务农,这便形成了农民工群体特殊的消费行为。有学者指出,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难以享受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私人消费的比重可能还低于福利消费,这就使得农民工群体往往消费水平低下。在集体消费方面,例如公共住房、医疗、教育等只能是集体提供,这便导致农民工很难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另有学者指出,不能获得身份认同以及制度差异是农民工消费的深层制约因素,进行生产活动时难以实现“同工同酬”,又难以享受集体消费,故而制约了农民工消费[3]。

2.社会、经济及个人的约束。有学者指出,在社会方面,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住房及医疗增强了农民工的预防性储蓄;在经济方面,农民工的个人收入直接影响当前的消费;在个人方面,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婚姻状况等均会对农民工的消费产生影响,从而使得农民工消费受到社会、经济及个人三重约束。

3.非正式移民及家庭流动模式的影响。农民工的移民过程一般可分为外出打工、选择定居、家庭团聚和获取城市居民身份四个阶段,这与毕业分配、工作调动等正规移民不同,农民工的家庭流动属于非正式的劳动力移民,这导致在不同的阶段农民工的消费方式会存在差异。

二、国内农民工消费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缺乏数据支撑且研究范式较为单一

农民工消费研究官方统计数据缺乏。目前,国家统计局等机构所进行的调研与收集相对具有规范统一口径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较为缺乏,现有的农民工消费研究数据的获得多采取自主调研统计的方式,研究结果容易受到样本空间和调研区域的限制。同时,自主调研多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选取相关变量后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相对比较单一,这些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农民工消费细分市场的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对于农民工消费细分市场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年龄的角度进行细分,探讨新生代与老一辈农民工的消费差异,着力于代际差异的研究;还有少部分学者从收入的角度对农民工群体进行细分,研究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差异。不仅年龄和收入会对消费产生影响,而且地区差异、行业不同、岗位不同甚至性别差异都会使得农民工消费产生差异。因此,后续的研究可以着力于消费细分市场的研究,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农民工消费研究体系。

(三)与其他消费主体的比较研究十分欠缺

国内学者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农民工三大居民消费主体均有大量的研究,对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比较研究也较多,但是由于农民工消费数据的缺乏,城乡居民与农民工消费的比较研究受到限制,只有个别学者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而缺乏更有说服力的实证分析。

(四)探索更具解释力的理论

国内学者在分析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时,往往采取消费认同理论和符号消费理论[4],而有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理论并不能够很好的解释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例如杨(2011)所做的实证研究表明,消费认同理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新生代农民工的手机消费,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借助手机消费来获得身份认同,而事实上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真正获取城市居民身份。因此,这两大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只是从表象进行分析,未能深入分析农民工消费行为的形成机制,之后的研究可以考虑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消费行为的产生机制,以提供更具解释力的理论。

参考文献:

[1] 于丽敏.农民工消费行为的二元性探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2):30-32.

[2] 王张明,孔祥利.代际差异、身份认同与家庭消费:农民工消费的一个研究综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50-55.

[3] 孔祥利,粟娟.我国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28省区1860个样本调查数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3,(1):24-33.

[4] 陈艺妮,金晓彤,田敏.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消费问题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消费经济,2014,(3):93-97.

上一篇:“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为吸引FDI带来新机... 下一篇: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常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