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类专业学思结合创新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8 08:04:40

高职电类专业学思结合创新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电类专业作为典型工科类专业,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实践教学,更新实验内容,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因材施教,开辟第二课堂等多途径、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电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引言

通过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电类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类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电类专业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进入新时期,国家教育部确立“质量工程”,要求高等教育要切实把重点放在着力提高质量上,特别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传统电类专业在理论教学中存在着问题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相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教学内容与电子技术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电子技术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门技术,而目前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比较慢,教材建设落后于科技发展,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与当今迅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实际有较大差距,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3)理论教学与工程应用实际不相适应,教师课堂所讲的理论内容与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距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4)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不相适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大量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5)考试方法与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的考试方法仍然以闭卷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二、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理论不断更新,新的器件层出不穷,但是电类专业有关课程的建设总是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此,我们在课程内容上按“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要求,突出“少而精”,少讲多练,教授最有用和最基本的内容,强调“讲一门课而不是教一本书”的指导思想,注意将新技术、新器件及时引入教学,及时修改更正原教材中过时的理论。电类专业有关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工程实践性强。课程以“厚径、强能力”作为教学基本思想,强调在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工程观念的培养,不盲目地讲述基本原理,而是采用结合工程实际的方法讲授。

2重视实践教学,更新实验内容,加强实验室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很多知识已经不需要学习,只需要检索就可以了,但是学生的能力仍只有通过培养才能获得。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是高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应采取有效机制,鼓励广大优秀教师投身于实验室建设,承担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任务。对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成果,应像对待科研成果一样给予重视并奖励,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积极性。在教学组织、成绩评定等方面,应加大实践环节的权重,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辟第二课堂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辟第二课堂,作为实践教学的补充。现在,国内外一些大的电子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为了给本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和扩大自己的潜在市场份额,每年都会在自己的网站上邀请高校学生参加他们组织的电子设计大赛。学生参加大赛不仅不用缴纳任何费用,而且这些公司还会提供大赛所需的开发板和主要电子元器件。如果设计得比较好,还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为此,高校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这些企业主办的电子设计大赛。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学校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实现了人才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4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根据高校教育教学的特点,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组织校内资源,形成一支具有高稳定性、高层次、高素质、高能力、协作精神和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在组建教学团队时,要注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老、中、青相结合,帮助和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不断自我提高,以保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实验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可充分利用高年级顶尖学生帮助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传、帮、带”的教育教学模式。另外,还可以利用这些顶尖学生参加到教师参与的实践教学和实际科研项目中,进一步提高顶尖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如何制定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方案在某种意义讲是学院和专业的“宪法”,是学院建设特别是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而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必须根据企业提出的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由企业人员参加,以企业人员为主,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2.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其中,进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备注:项目编号HJX13-5项目编号

参考文献:

[1]郭雨梅,金喜平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2,(3)

[2]刘春生,董星,等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2,(1)

[3]夏春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与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上一篇:面批作文能化积累为神奇 下一篇: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