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教育研究

时间:2022-10-18 06:30:50

中职美术教育研究

美术教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职高生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美术教育尤显得重要和紧迫,主要在于职高生这部分群体在短短的2—3年的时间将步入社会,对其审美、认识美和政治思想教育、德育以及学生的技能教育都十分紧迫。

一、在探讨美术教育之前,必先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的基础与现状

(一)学生的美术基础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已经实施了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素质教育正在加快步伐。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改革进程缓慢,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主要表现在:1.师资力量依然薄弱;2.教育资金投入不足;3.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以及学生的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而在我校就读的职教生中70%来自于农村,其余30%也是来自于农村县城,不能否认,我们的美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做的让人心寒,这不仅仅是由于教育水平的发展不平衡,还有其他诸多因数制约。如果我们把美术教育想成简单的对学生进行美术理论熏陶和动手技能的培养,那这样的美术教育将无法走向黎明。在我从事美术教育的班级和学生中,因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中学。其美术基础的无知和盲目已达到无法想象的地步,学生美术课程在小学、中学阶段往往被其他课程所占用,与之相比县城中小学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较好,但也不能持乐观态度。在学生的思维中,美术课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上什么,大家根着做什么,课程简单而无聊,学生的审美和创新思维就更无法谈及了。正是这种因素,导致美术教育要想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生的思维单一,创新思维差,动手能力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认为是享受的审美情趣和绘画在学生面前变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

(二)学生的行为基础

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行为习惯差。主要受环境、家庭等制约。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段提高,但我国的地区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城市、农村形成两个对立的概念。农村经济的发展迟缓,农村家庭的经济水平差,很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我校属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范畴的学生多达65%。学生的家庭教育少之又少,所谓爱的教育在这些学生面前成为了一张白纸。学生旷课、打架其实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表现,在课堂上表现为目无尊长、随心所欲,无纪律意思和集体观念等“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要与时代没有关系,而是与生理发育和人格成长有关系,换句话说,是人生在这个阶段不可避免或难以避免的一些心理现象和生理行为。学生受环境和家庭等诸多因数影响,在心理上变的孤立、封闭。在面对这样的学生实际,我们美术教育的难度又提高了许多。

(三)学生文化基础

职教生不仅仅在心理上、习惯上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存在很大差距,文化成绩更是令人担忧,尤其显示在英语、数学、物理这些科目。如何解决以上面对的问题,引导好学生对美学的认识,这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讨和摸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和方法来减少我们美术教育的难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强化学生行为习惯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就是熏陶和教育学生,无论是哪个学科或者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不能从心理上抛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就放弃对他们的教育。美、不仅仅包含审美、和创造美,还包括行为美、语言美等等。人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所属领域,划分为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五个基本类别。还可以把人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审美特性及其给予人的不同审美感受,分为优美、崇高、悲剧、滑稽(即喜剧)等类别。一般人们把前一种称之为美的形态,把后一种类别称之为美的范畴。要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前提是要提高学生的美的认识,培养学生语言美、心灵美。还需要先从学生行为习惯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先从思想上培养,再对其提出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美。在此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实际,制定的目标不能太高,要让学生能做到。目标要切合实际,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二)从心理上引导

中职生在文化上、习惯上的不足以及家庭等各个因数的影响,导致学生心理上对自己的不认可。对其引导的过程中语言要温和,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如何走进学生心理防线、走进学生的心理深处而不伤害自尊心,需要切合实际认真把握。要提高学生美的认知,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具备了良好心理基础之后,来培养学生的美的认知,这样我们能做到事半功倍。对学生心理上的辅导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可以选择与学生课后交流、聊天、体育活动等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再来引导学生心理,熏陶学生审美、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课堂引导上的把握

在课堂教学上、我认为引导的方式可以选择以下途径:1.把握审美心理特征;2.诱发审美体验;3.挖掘审美的意义;4.深化审美活动。中职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熟,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接受新观念、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从现实中寻找“美”,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在引导的过程中、我们至少分为两类:一是周围事物的审美;二是美术作品的审美。前者感受美、欣赏美的目的在于实践美。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满足学生感知美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启发学生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谈谈对现实世界中的美与丑(包括事件与现象)的理解,谈谈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对美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将获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去,让学生从个性化的形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揭示形象的内在美,深化学生的美感。后者就是普通定义上的美术教育,当然也是我们所必须做的。先认识美,介绍诸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认识。欣赏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体验作品的内涵。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体验作品的内涵,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地接受新的观念。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们要先让学生对美术创造者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地了解,然后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到美术创造者的思想和生活,这样就能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思想教育。

美术欣赏课不应只是一味地欣赏,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想,这种体会或感想是在欣赏过程中的一种创造,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如何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和最感人的美的地方,并对其做深刻分析。只有在欣赏中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剖析,才能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的能力。无论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还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良好审美情趣,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走到发现美、创造美的这个点上。只有在前提准备好的情况下我们才能顺利的完成我们的美术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培养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良好审美情趣,感知这美丽世界,珍惜人生,让学生在将来的生活中不断的感受美、认知美、创造美。

上一篇:司法局律师发展意见 下一篇:幼儿美术教育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