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时间:2022-10-18 05:21:06

教学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摘要] 根据采用试验设计考试方式中出现的问题,对目前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当代大学生群体自发行为发生机制和传统教学方式对大学生价值形成过程中的缺陷出发,提出教学方式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将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让他们在实践中用所学知识来回报社会、服务于人民,从而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形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 教学方式 价值观 责任感 大学生

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随着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怎样保障转型期青年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学校思想教育固然重要,同样,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将是更为现实和直接的作用。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这种教学方式是我国传统中小学教学模式在大学的延续。而大学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和质疑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基本全部被磨灭,于是笔者打破传统考试方式,采用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实验设计的方式进行课程考试。在该考试方式评分标准中,连续三年经历该试方式的学生数达448人,分为89组,互评分的平均分为94.8,其中组内标准评分的标准偏差小于1%,组间的标准偏差在1.2~1.8%之间,有19组每个人的互评分都完全一样。在评分之前,强调了互评分的标准,当学生面对第一次互评这样的评分方式,更多的是采用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而忽视了实验过程中各自同学的贡献。面对这样的群体行为,不能否认市场经济的利己主义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趋向有利于自己评分结果去为同学评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传统教学方式中缺乏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环节,从而导致了学生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利己行为。

1.当代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发生机制

群体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就是“指那些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为”。耿依娜等将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发生机制归纳如图1所示。而20世纪90 年代以后的大学生群体行为由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群体行为形成和发展又有其自己显著的特点:诱发因素多样化,上个世纪90 年代以前,大学生群体行为的诱因多为政治因素,目前大学生群体行为诱因则多样化。比如,自然灾害、大规模疫病流等。其次,组织意识形态动员淡化。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影响显著化,而国家的政治结构影响隐性化。

2.传统教学方式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缺陷

从上述的论述中,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群体行为发生的机制,当笔者采用考试方式的同学互评分中出现大规模的利己评分。目前,我国各高校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传授;以培养学生聚合思维能力为重点,而忽视其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对教材和教案负责,而学生也只是满足于完成考卷,考试顺利过关并取得学分。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1.传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将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为其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专业基础的教育,课程内容特别是专业课程内容,不应该再局限于一本或者两本较为权威的教材,而是应该一概教材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应结合课程的前沿与国内外最新报道和自己的科研成果,对课程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得到最新的专业动态,而且在这种教育氛围能提升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能力,改善学生盲目崇拜的价值观念。

2.教学方式固定化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民主的教学氛围,彻底改变教师的“一言堂”,唱“独角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讲授的内容要接触学科前沿,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与理论的魅力,达到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目的。

(3)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学和进行研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给学生确定自学任务和研究范围,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怎样进行提炼、分析与综合,如何谋划布局、组织成文;对学生的成果(论文)进行科学概括、剖析与总结。

三、教学改革日益凸显出教学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互动式教学方式体现了对学生价值的肯定和尊重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的现象依然存在。互动式教学应体现教与学之间积极思维的共鸣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2.科研、实践与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充分体会自我实现的价值

坚持实验向应用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方向发展。一方面,改革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内容向深层次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以激感和求知欲、创造欲和成功欲;让学生在实践中用所学知识来回报社会、服务于人民,从而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李洪艳新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转变――课改教学反思[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2(3):25-26.

[2][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耿依娜,张胜红.当代中国大学生群体行为的诱因及影响因素[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12):77-81.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第六批教学研究项目,《食品添加剂》采用试验设计方式的期末考试研究,项目编号:08-B1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解读新世纪翻译大师 下一篇:刍议古旧美术文献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