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教对教学改革效果影响研究

时间:2022-10-04 12:59:06

学生评教对教学改革效果影响研究

摘要: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改革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学生评教数据与信息,建立科学可行的学生评教质量追踪反馈机制,使其成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本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阐述了学生评教影响教学改革效果的因素并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评教;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秦炜琳(1982-),女,浙江海宁人,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浙江 临安 311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课题编号:JB0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56-03

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评教开展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本内容的教学质量改革,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改革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阐述学生评教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分析影响教学评价的因素并提出了改革措施。

一、学生评教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评价使教师可以增强对学生的认识,及时反思自身教学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实现教学相长。开展学生评教,通过评教信息的反馈,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水平、方法和过程中的不足,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转换自身角色,树立科学的教师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2.有利于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质量提高

开展学生评教有助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信息,提高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水平。通过学生评教发现教师教学质量上的问题,发动教师开展以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改革,由学校组织设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编写高质量的先进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将改革项目落实到教学成果上,完善富有特色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经验,从而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对教师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对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学生评教数据与信息,学校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制订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改善课程体系,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加大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发展空间。

二、学生评教影响教学改革的因素分析

以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和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程因素及其他因素维度,共设计26个影响因素指标;采用1~5五级量表的评价方法,形成学生评教影响教学改革因素的问卷;以浙江农林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面向专职专人教师及学生评教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

1.学生调查指标数据统计与分析

参与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3466,采样学院共12个。调查指标数据统计与分析情况见表1、表2、表3。

表1 学生问卷调查的描述性数据

指标分类及内涵 选择情况 次数 比例%

合计 小计

A.教学基本能力 A1语言清晰、标准、简练 5378 2779 51.67

A2声音洪亮 1221 22.70

A3板书简明扼要,工整规范 1378 25.63

B.教学态度 B1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4274 2247 52.57

B2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 2027 47.43

C.教学纪律 C1不随意调、停、缺课 4711 1009 21.42

C2不随便迟到或提前下课 844 17.92

C3教学秩序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2858 60.66

D.教学内容 D1教学目标明确 8331 1522 18.27

D2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1413 16.96

D3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和最新成果 1428 17.14

D4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2234 26.82

D5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1734 20.81

E.教学方法 E1尊重学生及其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8229 2124 25.81

E2合理运用案例、实例进行教学(或示范操作规范,要领讲述明确) 1817 22.08

E3恰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其他) 1523 18.51

E4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创新与思考 1567 19.04

E5组织课题讨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1198 14.56

F.教学效果 F1理论知识得到充实 10232 1630 15.93

F2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880 18.37

F3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1515 14.81

F4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1949 19.05

F5智力、品德及个性得到发展 1426 13.94

F6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激发 1832 17.90

表1主要是以一级指标为考察点,统计各项二级指标对应于一级指标的百分比,百分比越高说明该项指标被学生认为重要程度越高,其中合计项为该一级指标所含二级指标总共被选的次数,小计是指改二级指标对应被选的次数。

表2按六类一级指标所包含的指标数量不同划分为四组,B一组,A、C合为一组,D、E合为一组,F一组;根据六类一级指标每类至少保留一个二级指标;侧重点放在D、E、F三类表述教学内涵、方法及效果的指标上,且要求二级指标比重超过该组平均数(20%、16.7%),每个一级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数量不超过3个;总备选二级指标数目不超过10个;由此,可以取得备选指标集:SS1={C3、A1、B1、D4、E1、E2、D5、F4、F2、F6}。

表2 以一级指标为参考点,每个指标对应比例的排序情况

指标信息 得票数 以一级指标为参考点,每个指标对应比例%

C3教学秩序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A1语言清晰、标准、简练

A3板书简明扼要,工整规范

A2声音洪亮

C1不随意调、停、缺课

C2不随便迟到或提前下课

B1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B2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

D4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2858 60.66

2779 51.67

1378

1221 25.63

22.70

1009 21.42

844 17.92

2247 52.57

2027 47.43

2234 26.82

E1尊重学生及其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E2合理运用案例、实例进行教学(或示范操作规范,要领讲述明确)

D5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E4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创新与思考

E3恰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其他) 2124 25.81

1817 22.08

1734 20.81

1567 19.04

1523 18.51

D1教学目标明确

D3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和最新成果

D2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E5组织课题讨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F4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1522 18.27

1428 17.14

1413 16.96

1198 14.56

1949 19.05

F2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F6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激发

F1理论知识得到充实

F3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F5智力、品德及个性得到发展 1880 18.37

1832 17.90

1630 15.93

1515 14.81

1426 13.94

表3以各二级指标的得票率(得票率=得票次数/总样本数3466)的高低排序,并且遵循得票率大于50%、备选指标不得超过10的原则,结果得出10个备选指标为:SS2={C3、A1、B1、D4、E1、B2、F4、F2、F6、E2}。

表3 以每个指标的得票率为考察点,指标信息的排序情况

指标信息 得票数 得票率

C3教学秩序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A1语言清晰、标准、简练

B1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D4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2858 0.825

2779 0.802

2247

2234 0.648

0.645

E1尊重学生及其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B2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 2124 0.613

2027 0.585

F4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F2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F6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激发 1949 0.562

1880 0.542

1832 0.529

E2合理运用案例、实例进行教学(或示范操作规范,要领讲述明确)

D5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F1理论知识得到充实

E4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创新与思考

E3恰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其他) 1817 0.524

1734 0.500

1630 0.470

1567 0.452

1523 0.439

D1教学目标明确

F3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D3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和最新成果

F5智力、品德及个性得到发展

D2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1522 0.439

1515 0.437

1428 0.412

1426 0.411

1413 0.408

A3板书简明扼要,工整规范

A2声音洪亮

E5组织课题讨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C1不随意调、停、缺课

C2不随便迟到或提前下课 1378 0.398

1221 0.352

1198 0.346

1009 0.291

844 0.244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观测点得出的指标备选集SS为SS1与SS2的交集,SS={ C3、A1、B1、D4、E1、F4、F2、F6、E2}。

2.教师调查指标数据统计与分析

调查教师涉及12个不同院、系,共466人。其中,男教师232人,女教师234人;初级职称76人,中级职称248人,副高职称103人,正高职称39人。调查指标数据统计与分析情况见表4、表5、表6。

表4 按一级指标分类为依据,各指标被选择排在第一的百分比例情况

指标信息 被选择排第一的次数 在大类中所占比例%

A1语言清晰、标准、简练

A2声音洪亮

A3板书简明扼要,工整规范

B1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402 85.9

47 10.04

19

406 4.06

86.75

B2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

C1不随意调、停、缺课 62 13.25

99 21.15

C2不随便迟到或提前下课

C3教学秩序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D1教学目标明确 51 10.9

318 67.95

235 48.96

D2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D3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和最新成果

D4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D5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E1尊重学生及其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4 11.25

23 4.79

126 26.25

42 8.75

176 37.29

E2合理运用案例、实例进行教学(或示范操作规范,要领讲述明确)

E3恰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其他)

E4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创新与思考

E5组织课题讨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F1学生理论知识得到增长 88 18.64

49 10.38

138 29.24

21 4.45

115 23.86

F2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F3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F4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F5学生智力、品德及个性得到发展

F6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激发 71 14.73

108 22.41

43 8.92

81

64 16.8

13.28

表4是以一级指标分类为依据,统计出各二级指标被选择排在第一的次数及其占该一级指标中被选择排第一的比例;按照比例从高到低,且A、B、C三类一级指标各备选1项,D、E、F三类一级指标各备选2项的原则,另一个指标为D、E、F三类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项,按从高到低得出10个备选指标集为St1={A1、B1、C3、D1、D4、E1、E2、E4、F1、F3}。

表5 按指标重要性排序,各指标被选择排在第一位的得票率情况

指标信息 被选择排第一的次数 得票率(被调查教师总人数为466人)

B1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A1语言清晰、标准、简练

C3教学秩序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D1教学目标明确 406 0.871

402 0.863

318

235 0.682

0.504

E1尊重学生及其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E4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创新与思考 176 0.378

138 0.296

D4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F1学生理论知识得到增长

F3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126 0.270

115 0.247

108 0.232

C1不随意调、停、缺课

E2合理运用案例、实例进行教学(或示范操作规范,要领讲述明确)

F5学生智力、品德及个性得到发展

F2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F6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激发 99 0.212

88 0.189

81 0.174

71 0.152

64 0.137

指标信息 被选择排第一的次数 得票率(被调查教师总人数为466人)

B2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

D2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C2不随便迟到或提前下课

E3恰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其他)

A2声音洪亮 62 0.133

54 0.116

51 0.109

49 0.105

47 0.101

F4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D5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D3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和最新成果

E5组织课题讨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A3板书简明扼要,工整规范 43 0.092

42 0.090

23 0.049

21

19 0.045

0.041

表5按指标重要性排序,各指标被选择排在第一位的得票率(得票次数/样本总数466)的高低进行排序,并根据备选指标不超过10个,备选指标得票率不低于20%的原则,得出备选指标集为:St2={ B1、A1、C3、D1、E1、E4、D4、F1、F3、C1}。

表6 按指标重要性排序,各指标被选择排在最后一位的得票率情况

指标信息 被选择排最后次数 得票率(被调查教师总人数466人)

B2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

A3板书简明扼要,工整规范

C1不随意调、停、缺课

D3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和最新成果 402 0.863

249 0.534

220

182 0.472

0.391

C2不随便迟到或提前下课

E5组织课题讨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169 0.363

155 0.333

A2声音洪亮

E3恰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其他)

F5学生智力、品德及个性得到发展 147 0.315

140 0.300

131 0.281

F6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激发

F1学生理论知识得到增长

D5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D2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E1尊重学生及其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22 0.262

110 0.236

101 0.217

98 0.210

75 0.161

C3教学秩序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B1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E2合理运用案例、实例进行教学(或示范操作规范,要领讲述明确)

F4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D1教学目标明确 72 0.155

59 0.127

55 0.118

54 0.116

49 0.105

E4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创新与思考

D4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A1语言清晰、标准、简练

F2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F3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35 0.075

29 0.062

20 0.043

17

15 0.036

0.032

表6以各指标被选择所属一级指标最后一位得票率的高低进行排序,并根据统计出的得票率数据分布情况,将其划分为4个区域:>30%,>20%、<30%,>10%、<20%,<10%;按得票率的高低,对应四个区域,分别为;以20%得票率为基准得出其指标集为:St3={B2、A3、C1、D3、C2、E5、A2、E3、F5、F6、F1、D5、D2}。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备选指标集:St=St1∩St2∩St3,即对St1、St2及St3的反集3个集合求交集,得出备选评价指标集为:St={B1、A1、C3、D1、E1、E4、D4、F3、E2}。

3.评教指标权重的确定

SS={C3、A1、B1、D4、E1、F4、F2、F6、E2},St={B1、A1、C3、D1、E1、E4、D4、F3、E2}。由此可以得出,备选指标集:S= SS∩St={A1、B1、C3、D4、E1、E2}。教学改革一个很重要的观测点是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上面得出的备选指标中缺失了这部分内容,因此要综合SS、St两个方面确定1~2条新的指标:教学中注重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程学习收获大。

由此得出以下8个备选评教指标集S作为学生评教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A1语言清晰、标准、简练;B1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C3教学秩序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D4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E1尊重学生及其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E2合理运用案例、实例进行教学(或示范操作规范,要领讲述明确);教学中注重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程学习收获大。

三、构建学生评教与高校教学改革的互动机制

1.构建教学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将教学改革评价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着重强调过程性评价,形成新的评价体系结构。[2]在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及评价的主体等各方面进行优化改善。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起来,激励学生通过参与评教更有效、积极地进行学习,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作用。新的评价体系对优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综合效果将起到推动作用。

2.建立有效的学生评教反馈机制

根据反馈理论,教学评价作为输出信息必须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和提高,若是没有有效地反馈,评估将会流于形式,通过及时反馈,给教师提供思考空间。评价的后续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指标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并综合各方评价信息反馈给被评价者,帮助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增强反馈效能。[3]

3.完善高校教学工作及其改革

根据学生评教信息,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把改革教学方法当做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探索各种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新的教学方法,紧密围绕优化结构布局、改革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创新管理机制,确保教学改革过程能有效促进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教学改革的优化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并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基于学生评教的信息反馈机制,根据影响教学改革效果的因素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不断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韦莉明.以学生评教为基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学理论,

2013,(3):240-242.

[2]任生霞.基于学生评教影响因素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提升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3]平瑛,黎江,陈慧,等.建立以发展为目标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9-11.

[4]罗士美,侯平,童晓晖,等.高校理论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J].教学研究,2011,(4):23-28.

[5]付八军,冯晓玲.大学生网上评教的循踪调研[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38-43.

上一篇:基于CDIO的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下一篇:紧跟时代步伐的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研究紧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