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时间:2022-10-17 04:06:08

探究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数学又是和计算息息相关的,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学好计算,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数学的能力。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情况不是很乐观,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值得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思考的难题。

关键字:计算能力;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3-0134-01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而计算环节是数学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情况不是很乐观:

一、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

我们可以这样说:数与计算将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在成人以后所需的数学知识,基本上都是在中学阶段学到的。因此,在中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却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总以为计算题比分析应用题容易得多,对一些法则、定律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比较常犯的错误有"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写得模棱两可","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乘法口诀不熟"、"进位加法不熟"等。

在教师方面,教师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计算能力的问题,他们认为:几何证明题和应用题教学才真正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而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仅仅是为思维结果评判提供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一种工具,其本身的思维功能表现的并不明显,因此得不到教师们的重视;加之,现在学生们手中都有计算器,一些计算问题只需用计算器就可以解决了,用不着教师花力气在课堂上费劲力气一一计算出步骤以讲解。

二、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那么,我们分析,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2.1初中课程改革削弱了运算要求

实行新课改以来,对于计算教学的要求是,既要在具体情境中导入,体会各种运算的含义,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材编排中,计算和应用进行了合并,很多地方没有了老教材的应用题章节,运算循序总结性章节。教材练习安排中,基本题量太少,大部分是应用题和扩展题,这样就造成了今天教师忽视学生计算能力,对数学题重思路,轻运算,学生基本计算能力下降的现象。

2.2学生心理作怪

很多学生有这样的侥幸心理:认为我不是不会,只是马虎罢了,真的考试时我认真一些就行了。而往往是习惯成自然,这样的同学即使考试计算正确率也不是很高。常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审题不仔细表达能力差,书写不规范;还有些学生不注重知识储备,不重视基础,概念模糊不清,公式、性质记忆不准确,常常因概念模糊而运算失误.不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反思和总结.对运算问题缺乏检验、反思、总结的意识,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琐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导致计算不准确。

2.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两方面主要原因之外,还包括学生减负、愉快教育等教学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运算能力的健康发展;计算器的广泛运用削弱了学生们的运算意识等等。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1强化知识的积累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强化知识的积累。因为计算是在已有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很大一部分同学的计算错误是由于概念掌握不准,性质法则相互混淆,错误知识积累太多所致,所以厚实的知识基础是计算准确的前提保证。因此经常回顾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如完全平方式的展开只有两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移项要变号,不等式中的变号问题等等每天让课时要利用3到5分钟的时间,对这些易错点、易混点进行提问,强化记忆,防止遗忘,为正确计算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3.2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在日常做计算题时,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题有轻视的态度,认为掌握了解题思路就可以了,具体的计算细节则太繁琐不予理会,还有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读错题意、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利保障。良好的计算习惯,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3.2.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题都看错,谈何计算?认真审题包括读懂题意,看清运算符号,看清数字,弄清运算顺序。例如,这是很多同学常犯的错误:把12看成21、把立方看成平方、把圆锥看成圆柱等。

3.2.2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

所谓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就是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具体到计算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学生们在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细心。不能草率行事。验算时,即便是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也不能潦草书写,这样很容易出错,导致前功尽弃。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这样才能把计算的失误降到最低。

3.2.3培养学生耐心检验的习惯

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计算时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是不太可能的。为此,在教学时还应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好习惯,把检验当做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数字及预算符号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验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等验算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就目前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只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研究计算学习的心理过程、帮助学生学习计算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及时抓住学生的计算错误原因及解决对策,并通过经常性的练习,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庆敏;试析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1年26期

[2]屈毅;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年04期

[3]郭树青;怎样提高数学计算能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上一篇:你是我难以启齿的青春 下一篇:一只不愿做贼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