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策略创新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17 02:56:34

高职思政课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策略创新应用研究

摘 要: 文章探究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存在问题和应坚持的原则;重点把握教学组织实施的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实践教学 互动体验式 教学策略 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领域中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研讨法”,是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质,以个案分析为切入口,以学生共同研究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被教育界公认为手段先进和效果显著的互动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相比,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内在本质要求,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而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把已经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和研究,通过师生的多维合作互动展开分析、讨论、辩论、总结、反思以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模式由授受型向互动型的转变,做到“案例―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的创新。

一、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纸上进行的,而是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起联系,从内部通过创造、协调,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它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建构主义知识观主张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帮助学生克服知识的惰性,增强知识的弹性,促进知识的迁移。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和意义,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积累性、目标指导性、诊断与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社会性及基于问题或案例的学习,基于内在驱动的学习。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氛围,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启发学生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并以此方式参与课程的设计和编制。建构主义教学观则强调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诱发并驱动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与调控。建构主义评价观包括:目标自由的评价;以真实任务为标准的评价;以知识建构为标准的评价;以经验建构为标准、情境驱动的评价;依靠学习背景的评价;以社会建构与协商主义为标准的评价,等等。

二、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存在问题――理解误区

1.在使用方法上存在误区。有的教师案例选择太过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且用得多了学生就会觉得没有新鲜感;有的教师对运用案例互动体验法的时机掌握不好,不能使其作用发挥到极致,甚至出现学生对一些案例的理解过于偏激而使课堂教学的局面难以控制的情况;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协调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使案例教学对于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得不到很好展示,使正常的理论讲解陷入表面化。

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目前高校扩招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变得相对紧张;有的高校领导误认为思政课是公共必修课,内容都一样,大班授课节约资源。教师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开展案例互动体验式教学存在很大限制;学生众多,教师很难顾及每一个参与讨论互动的学生,学生也不可能每次都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有时又会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这使教学实施效果受到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应用该方式的积极性。

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导致教师主导作用缺失或学生主体地位弱化。现在高校思政课的案例互动体验法教学中存在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模糊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师主导作用缺失。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往往找不到案情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上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问题,往往会出现离题、无谓争论、一边倒、随大流、众口一词、简单重复等状况,对此有些教师不能给予及时的调整及必要的理论引领和提升。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和把握案例互动体验教学进程,往往是前松后紧,重要的案例体验点评阶段常常是草草了事,不能对案例和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述,根本达不到案例互动体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深化理论学习的目的。(2)学生主体地位弱化。在案例互动体验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往往缺乏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愿意或懒得独立思考,总是将希望寄托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如同初生的雏鸟等待母亲喂食一样,完全缺乏主体性的表现。还有一些学生搭便车,利用小组学习形式,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的努力,自己坐享其成,这同样是缺乏主体性的表现,而且带有剽窃他人成果的不良倾向。

三、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应坚持的原则――前提基础

1.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选择并以适当形式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体验、讨论和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案例涉及的原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从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出色的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不是经常亲自讲解、分析和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和讨论,给学生发表意见、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案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思考,积极发言,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推理。教师既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更要适时地把学生从对案例本身的讨论引导到对一般性问题的讨论,进而把讨论引向深入。同时要做好组织协调。案例教学是教师“导”与学生“演”的互动过程,作为“导演”教师担负着组织协调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做自己学习和行动的主人,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2.坚持平等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平等性原则是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地位的平等,即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表达权利,是一种师生在人格和个性等方面彼此尊重的状态。开放性原则是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针对每位学生的,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用不同方式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和交流,案例探讨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和标准的,学生可以从各自不同角度进行个性化解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质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和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双向和多向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3.坚持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创造的平台和空间,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对案例的体验、分析和讨论,为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思考和创新创造等能力提供了条件。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精心选择和制作典型案例时要展现出创意,学生在围绕案例展开体验、分析和讨论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深刻地对案例进行探讨,深入挖掘案例中所包含的深层意蕴,从而得出富有新意的结论。

四、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关键环节

1.案例的精选集编阶段。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条件和前提基础。好案例的精选标准应该既能融合教学理论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能起到组织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讲解、讨论、对话、总结等具体教学过程都要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它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笔者认为好案例的精选应遵循以下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典型性、针对性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原则。教师要选择最适合的案例,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要能把握案例的难易程度,易于学生接受和认同。案例数量要精而少,质量较高而实用性强,既有代表性又有针对性。选择案例时教师应该具有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所选案例要既能够驱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探求未知的结果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究提供展示的空间和平台,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引导学生深化发现、加深理解、深入剖析和体验启示。

2.案例的情境呈现体验阶段。一个好案例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陈述,它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目的性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探究框架内就现实问题做出判断和选择。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都是在一定背景环境中和不同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和现实现象,具有特定的时代气息和各不相同的案例背景信息。只有让学生先了解相关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案例中的背景、环境、情节和任务。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呈现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特点,对案例材料进行重新组织编排。围绕教学主题对案例进行剪裁加工,引发学生思考,使案例发挥更大价值。在呈现案例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包括相关的时人论述、历史照片、现实视频甚至影视作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听结合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从而保证案例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3.案例的讨论分析体验阶段。教师最好让学生组成案例分析小组。教师可以在对每个学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指定组合方式,学生也可以自由结组。分析案例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这样做主要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开展各自的探究并卓有成效地展现各自才能,这对他们今后从事工作所需要的独立见解与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很必要。在分析案例阶段,最忌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忽视学生的思维分析过程,但教师可以做一定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有效率。案例讨论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思想认知的碰撞,因此,案例讨论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就自己和他人的体验认知发表见解。通过这种多向交互式的传播学习交流,能使参与的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既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又可起到一种激励效果,最终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进取学习,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发地将老师所讲的理论与自己原有的思想碰撞后又相融合,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化”的目的。

4.案例的探究解读体验阶段。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主体和核心环节。讨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代表作主体发言,又可以由学生进行自由发言,更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由一部分学生做主题发言,其他学生对其进行提问,提出质疑,形成讨论的氛围。在这种互动的场景下,课堂讨论会逐渐呈现出热烈氛围。讨论案例时,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寓原理于讨论过程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教师通过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课堂讨论始终处于热烈、有序、高效的状态的同时要避免出现几个学生包场发言的情况;教师应该当好导演者的角色,通过组织、引导、补充、启发、点拨和评论等手段,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陈述自己的见解观点,什么时候评论其他学生的观点,哪些人发言,哪些人不发言,哪些人多说,哪些人少说,从而使参与讨论的全班学生产生巨大的牵引力,确保课堂讨论沿着健康、正确、有序的方向发展;教师还应该扮演思想碰撞的催化剂角色,既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教师要精心准备问题推动学生由感知问题的表面现象向深入的理性探究发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师生相互交流过程中起到媒介作用,抛砖引玉,鼓励创新,使学生的各种思想观点相互撞击和融合,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案例的总结评价体验阶段。对教学案例的总结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每一节课堂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或学生自己要进行案例点评。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往往是一堂课的高潮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策略进行点评。学生自由发言时,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讨论效果,并对学生讨论出的各种结论逐一进行必要点评。总结评价的主要目的为:一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辩证、历史的科学思维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取向。

通过创设情境,激活案例体验;利用生活资源,丰富案例体验;开展互动对话,提升案例体验;总结评价反思,深化案例体验;尝试实践活动,回归案例体验。这样持续打造真诚的思政课堂,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踊跃表达,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想象力得以丰富、潜能得以发掘、案例体验得以深化,在学生的自我体验、发现与表达中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与提升,实现个体心灵的真正转向和发展。

五、高效实施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追求实效

1.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个简单的案例都会涉及大量史料,教师必须熟悉案例阐述的事实和各种细节,对于重要信息必须做到信手拈来,因为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很多是由案例事实引发的。教师如果对案例的熟悉程度不够,就会使自己陷于被动境地。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因为一时疏忽,将一些信息如案例中人物的姓名、职务及案例中涉及年份说错,则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这要求教师在课前阅读与案例有关的大量材料,掌握案例的详细背景知识。在讨论案例中,学生常会问一些案例细节方面的问题。尽管这样的问题明确与否可能对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没有多大影响,但仍需教师予以解答。在课前,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疑问,全面掌握案例背景资料。不仅需要在特定案例的课前准备时查找相关资料,而且需要平日持续的知识积累。由于案例教学的背景资料十分丰富,因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进行案例教学时同样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如果仅限于课堂呈现案例,有可能会因为学生理论准备不足而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案例,或者无法深入地进行分析、讨论、体验案例。因此,教师最好在课前将案例布置下去,或者事先收集一部分案例资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有一定准备,最好能在网上建立一个案例教学资源库,能让学生自由地查找信息,了解案例的背景资料,这样能更有效率地开展课堂教学。

2.摆正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位置。案例互动体验式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自身体验、思想碰撞、民主讨论达成共识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从他人那里汲取知识和认知的能力。案例体验过程中需要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案例教学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快乐的民主化教学氛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也欢迎发表与案例不同的见解,允许讲错答错,允许改变和保留观点,这样就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了条件。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位置――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学生思想的倾听者和引导者,是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教育者。教师应彻底转变自己案例讲述者的角色,把自己视为教学的组织者而非操作者,视为学生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与教学的合作者。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当成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体验、沟通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觉认识、接受和内化。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观点中的闪光点和合理之处,避免打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情绪。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存在较大争议的观点、见解可以先放在一边,在课后找合适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案例讨论的主持者、归纳总结的发言人、群体互动的导演者、思想碰撞的催化剂及背景资料的提供者,但不要做演讲者,也不要做评论家,更不要做仲裁者。可见,思政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有利于“思政课”价值属性的彰显,从而极大地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3.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更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在讨论现实生活两难道德问题和陷入僵局时,及时地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对有价值两难纠结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并要在讨论结束后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发言,并对学生讨论过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让讨论课有始有终,对学生有启发。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要防止两点,一是抢占学生的主角地位,学生无法大胆发言;二是教师只是附和、肯定学生发言,而没有给出有价值的意见和指导。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讨论手段,使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更好更深入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碰撞,从而起到让思政教育深达学生内心世界的作用。参加讨论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内容给予简短点评,以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启迪启示作用,切忌点评缺乏针对性和深刻性。要调动学生参与案例体验、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做学生思想的倾听者和平等对话的引导者。学生偏颇甚至极端的思想不会因为老师的不了解而自动消失,相反,只有老师耐心、仔细聆听,引导学生换角度、换角色、换位体验思考案例,才会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想法。在学生发言时,多给予其肯定的眼神和鼓励的评价,并通过提问等方式,使学生思考更加深入,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本质,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地“挑拨是非”,引起不同观点学生的争论,在争论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也可以在讨论中激发学生思想灵感的火花。讨论话题若选择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课前让学生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做些思考、拿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等,让学生在讨论课上更加胸有成竹,有话可讲。要克服影响提高思政课案例互动体验式讨论质量的四种心理障碍,即从众性、随意性、逆反性和回避性四种心理。还可以在案例讨论教学中根据讨论课的主题和内容邀请嘉宾。由于嘉宾特有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真实生活作为案例或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更有深度的讲解,对学生换角度、换角色、换位体验理解案例,分析社会热点难点起到很好的效果,起到老师和主持人等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讨论既可以集中进行,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分散讨论,让学生逐步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习惯。要减少小组成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再次发言的机会,对别人的观点予以回应,产生清晰明确的思维碰撞交锋,否则只是一种观点陈述。在每次案例讨论结束后,师生要及时进行总结,阐释讨论结果,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等。可以让学生谈感想,谈谈别人的观点对自己的启发等,以督促学生认真思考他人的发言,对讨论课上的感想体会进行升华。很多学生在自己发言完毕后就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认真听他人的陈述,削弱了讨论的效果。如果老师写一份简短且击中要害的总结讲话,同学们就会用端正的态度听取别人的发言,并且对他人的发言有一种思考和判断,起到案例互动体验讨论课交流思想、相互启迪、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作用。

4.做好案例互动体验式教学的相关制度建设。第一,建立好教学互动讨论案例库。对教学中运用的大量教学案例要做好收集和整理。教师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了解和掌握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案例和材料,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同时,要特别注意体验讨论案例与涉及知识的前后衔接性,强调案例与所阐述理论的针对性要强,更应注意案例涉及的相关问题,突出理论的关联性。第二,建立好案例互动讨论考评制度。要结合学生在案例互动体验式教学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互动体验讨论环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表现要客观地进行考核,按比例算入课程考核的平时成绩。以百分制计算,讨论的评分标准可以是:参与讨论占60%,观点表达情况占20%,是否有独特见解占20%,满分为100分,由任课老师或主持讨论的老师对学生发言情况打分。由于采取了案例讨论课发言情况计入平时成绩的做法,一开始会“迫使”每位同学都参与讨论。这就改变了平时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人往往是几个固定的学生,其他沉默的大多数学生即使有更好的想法也不会主动表达出来的情况。由于每个班的学生能力有高有低,语言表达能力有强有弱,有时会出现几个很健谈的或能力强的学生把持讨论,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退出讨论的情况,这样,讨论就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5.做好案例互动体验式教学效果的反思。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反思,可以为以后案例互动体验式教学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借鉴和经验。从选题和准备看,案例互动体验的讨论话题设定十分重要,一定要是相对具体、学生比较有兴趣、比较熟悉的话题,同时要注意案例情境的创设、讨论问题的导入,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案例本身最好有一定的争议性,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之间讨论甚至争论的展开。从学生方面看,要抓住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几个可能因素:班级稍大;部分学生不习惯发言;讨论时间有限;学生语言表达的精炼,等等。教师要尽可能使互动讨论班级规模更小,保证小组人人发言;适当调控讨论时间和每个同学每次发言的时间;激发更多学生参与讨论。从教师方面看,要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师能否担当起指导的重任,能否给学生以正确的、高屋建瓴的指导,关键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学养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正确。在案例互动体验讨论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是指导、主导、引导,学生才是案例问题讨论的主体,不能喧宾夺主,教师要十分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说话、说什么话、如何说话。教师的指导能使对案例问题的讨论得以深化,使学生受到更多启发,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使讨论的理论与思想层次得到提升,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思考。也可从案例互动体验式教学步骤上进行反思:课前准备主要从案例的精选集编,讨论题目的选择设计,讨论模式的步骤确定等;课中实施主要从案例问题引入,讨论小组的最佳搭配,教学组织的选择技巧,组织学生发言,引导话题,调节气氛,主题总结等;课后反馈主要采用个别谈话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课堂效果进行反馈,听取学生谈论学习体会、课堂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还可以从案例互动体验式教学的理念、氛围、学生参与程度、教学目标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反思。通过每次教学后的进一步深入反思总结,不断完善,充实提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董永哲.高职思政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学理论,2013.09.

[2]梁勇,刘建文,李宏伟.思政实践课学习指导[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朱小蔓,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第4批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体验式教育创新应用研究”(编号:Sggw20142516);2013年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高效课堂案例教学策略创新应用研究”(编号:13Z652)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 下一篇: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