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困境与政策建议

时间:2022-10-17 02:53:09

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困境与政策建议

摘 要: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但总体来看我国小额信贷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多种约束和挑战。本文以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存在的资金不足、利率限制、产品种类单一、管理机制缺乏和信贷风险过高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由此提出了改善农信社小额信贷外部环境和自身管理两方面进行创新,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小额信贷 困境 可持续发展

小额信贷主要指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用贷款服务活动。我国小额信贷始于1994年,在经历了效仿国外小额信贷模式、探索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小额信贷及创新小额信贷机制等阶段,目前在我国以农村信用社为主要单位普遍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小额信贷业务主要发放对象是农户,主要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小组联保贷款两类;但随着业务的开展农村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成为其贷款对象[1]。小额信贷作为我国合作性金融创新产品,具有覆盖面大、到户率高、还贷率高经济效益较好的优点,缓解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以衡阳县农信社为例

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信用社领域内引入小额信贷的操作技术,开始开展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业务,实现了农村金融信贷制度和技术创新[2]。

衡阳县农业基础日益稳固,粮食、棉花、油料、肉类总产先后进入全国百强县。境内蕴藏瓷泥、陶土、花岗石、钠长石、铁矿石、黄金、五氧化二钒等资源30余种。2011年,辖区农业在遭受历史罕见冰灾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5617元,比上年增长15%[3]。截止目前为止,衡阳县信用联社共设立了55个独立核算的农村信用社,21个分社和13个储蓄所,231个信用联站和68个信用站,形成了信用机构“乡乡通、村村连”的格局。至2013年7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64.02亿元,比年初净增10.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2.29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其中农业贷款占全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98%以上,存贷规模均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小额信贷比例为21.14%。

衡阳县一改过去“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放贷模式,推行“背包银行进农家”,建立了“常放常收创效益”的信贷管理理念,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对涉农企业实行仓单、门面、订单等抵押方式,对其业务结算、资金汇划、信贷服务等实行“一条龙”服务,有效支持了“农字号”企业快速发展。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现实困境

(一)小额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大。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一方面由于农户小额信贷的全面推广,信贷资金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过重导致不良资产量较大,同时行政干预承担的政策性任务过多,农村信用社资金流动性下降。加上随着金融市场存款竞争的加剧,农信社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资金组织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对农户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二)小额信贷产品设计不合理。一是小额信贷的额度太小,没有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项目的用途合理确定贷款的额度,难以满足农户家庭及新型经济组织多元化的信贷需求;二是小额信贷的期限较短,农业产业的生产周期一般在一年以上,而我国小额信贷的期限一般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极少有超过一年的。

(三)贷款利率严格控制。小额信贷发放贷款的单笔金额小、期限短、需要耗费的人类资本比一般金融服务要大,因此,只有实行比银行高出20%左右的小额信贷利率才能覆盖其运营成本。我国出于扶贫目的,对小额信贷的利率进行了严格控制,贷款利率仅比银行高7%~8%,影响了小额信贷项目的收支平衡,也影响了正规金融机构开办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另外,政府干预过重,以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多用于扶贫,加重了农村信用社自身财务风险,影响了其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四)风险防范机制缺乏。小额信贷主要投向于农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对自然条件和市场的依赖性较大,因此面临着较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小额信贷仅根据借贷人信用水平和契约性承诺、无需抵押担保,即可发放贷款,也会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而从风险分散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信贷没有专业经营小额信贷的担保机构;农业保险项目投入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与农业发展还不适应。

(五)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农信社内部流程或制度化管理不规范、不落实引起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小额信贷的现实需要。二是某些农村信用社在开展业务时缺乏相关专业金融人才,且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技术和完善的权、责、利相结合机制。三是农村地域辽阔、贷款农户居住分散,行业管理部门对小额信贷的管理监督工作难以有效跟进。四是不少贷款农户只是春耕秋收在家里,平时一直在外地打工,农信社资金使用难以监控、逾期难以回收,增加了信贷管理成本和风险。

三.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路径和对策

(一)改善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外部环境

(1)观念转变。要创造小额信贷良好的外部环境,最为重要的是改变农户、政府对小额信贷本质的认识,意识到小额信贷不仅仅是一种扶贫工具,更是一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方式。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为可持续发展小额信贷,不仅要关注贫困农户的还款能力,也要加大支持贫困农户和微小企业的力度,构建多层次“惠普制”农村金融体系[4]。

(2)法制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规范农村信用小额信贷活动的另一有力保障。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维护小额信贷市场信用秩序;其次,明确规定利率确定、资金来源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条文,推动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正规化方向发展;最后,制定债权和债务相关的法律和有效制约或惩罚失信行为的法律,提高小额信贷的还贷率[5]。

(二)优化小额信贷的内部环境

(1)拓宽融资渠道。资金来源问题也是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要解决的重点。一方面农信社可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引进商业银行和税收或贴息政府优惠政策等方式扩大资金渠道;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能力后,允许其在货币市场发行特种票据进行融资,甚至可以吸取国外资本,最终实现政府监管下的由政府、商业银行、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共同出资的小额信贷资金流通体系。

(2)确定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科学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是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具体做法是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在浮动区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使农村信用社拥有合理制定利率水平的主动权,并且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给予利率政策倾斜,保证其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创新小额信贷金融产品。现行的产品种类、额度和期限应该顺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开发更多的产品种类,使小额信贷从生产性贷款领域拓宽到消费性贷款领域[6]。因地制宜的调整小额信贷产品种类也是各地农村信用社需要关注的问题,制定与当地农户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信贷产品。此外,农村信用社不仅要为农户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也需为其提供相关的技术和信息服务,实现信贷服务配套化。

(3)加强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应以减少贷款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控制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健全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和创新小额信贷技术,从各个方面加强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小额信贷经营管理机制。为提高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管理水平,不仅要提高基层人员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还要改善小额信贷的运营管理机制,如健全的信息管理机制、内部激励和监督机制、客户激励和监督机制、合规的会计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等,提高农村信用社整体的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忆寒.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及其防范――以江苏农村信用社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0 (5):65-69.

[2] 于博文.关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分析和思考[J].金融观察,2009.

[3] 李立新.对衡阳市农户小额信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经济,2012 (3):119-120.

[4] 陈海霞.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

[5] 杜亚涛.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J].中国律师,2010 (5):56-57.

[6] 倪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5):3153-3154.

上一篇: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下一篇: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