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分析

时间:2022-10-16 10:07:58

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分析

【摘 要】目的:为了保护促进支持母乳喂养工作,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例母婴同室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宫底每日下降幅度、母乳喂养情况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观察,并设非母婴同室的母婴200例作对照组。结果:发现实行母婴同室能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率,泌乳时间明显提前,泌乳率提高,促进子宫复位,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并为延长母乳喂养时限打下良好的基础。结论:母婴同室进行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及婴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母婴同室;早期授乳;母乳喂养;效果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18-02

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是产科发展的趋向,为了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我们对母婴同室产妇与非母婴同室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宫底每日下降幅度、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等进行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37―42周,在我科室正常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实验组,并以同年分娩,条件相同但未实行母婴同室的产妇200例作对照组。

1.2 方法 实验组于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皮肤接触,30分钟内协助婴儿吸吮产妇,以后按需哺乳,在母亲未泌乳之前不加任何代乳品。

非母婴同室组出生后立即抱入婴儿室,6小时开始喂水,12小时开始以3小时间隔用奶瓶喂牛奶,乳胀后开始定时哺乳,无乳或乳汁不足者,加代乳品。

1.3 统计学方法

表1,3和4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表2通过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分娩后始动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2.2 分娩后子宫底每日下降高度 实验组子宫底每日下降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值均>3.0 P

2.3 新生儿发病情况 实验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2.4 产后4个月时母乳喂养情况 实验组产后4个月坚持纯母乳喂养者88%,而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仅26.5%,有显著性差异(P

3 结论

3.1 母婴同室早期授乳使泌乳始动时间提前 母婴同室是医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的整体护理,而且便于母婴早接触、早期授乳,婴儿频繁吸吮。当婴儿在饥饿时哺喂吸吮母乳,必须母子同室才有可能实施,否则饥饿时喂糖水或牛奶,会干扰婴儿不再吸母乳,以至于影响乳汁分泌。新生儿出生后20-50分钟时,正处于兴奋状态,此时的吸吮反射最强[1]。此时频繁吸吮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促使垂体分泌催乳素,能够提高母体血清PRL水平,其值与吸吮时间成正比[3]。

3.2 母婴同窒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的康复 频繁吸吮经神经末梢将刺激传入垂体后叶增加催产素分泌,产生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母体内的蛋白质、铁等能通过产后闭经得以贮存,有利产后康复;哺乳期闭经有利于延长生育间隔;哺乳增加的消耗,可加速体内在孕期积累的脂肪减少,利于早日恢复体型[2]。

3.3 母婴同窒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的健康 刚出生的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原维生物的侵袭,母乳喂养激活并增强婴儿免疫防御功能,为婴儿提供源自母体内的免疫物质,增进婴儿抗感染能力,母乳中寡糖、脂质及它们的结合物具有中和毒素,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作用,可保护粘膜不受病原微生物侵入并与病原结合促其排出[2];母乳中含有婴儿4―6月内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母乳中的酪蛋白少,在胃内形成凝块小,易消化吸收;母乳中乳糖含量高,利于脂类氧化和糖原在肝脏储存,促进肠内乳酸杆菌生长;母乳脂肪球小,有乳脂酶,可促进脂肪消化,尤其适宜胰脂酶活力较低的新生儿及早产儿[2]。早开奶可增加新生儿的肠蠕动,使胎粪排出速度加快,减少了高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从而有利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所以早期授乳,频繁吸乳的婴儿疾病发病率低于非母婴同室组。

3.4 母婴同室为母乳喂养打下良好基础 由于勤吸吮频繁刺激,使母血中催乳素维持较高水平状态,相应增加了泌乳量,延长了母乳喂养时限。

由此可见母婴同室母乳喂养能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泌乳时间明显提前,泌乳率提高,促进子宫复位,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并为产后母乳喂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4 结论

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身体的恢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雅荪、吴世仪:早吸吮和排空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4;29.466

[2] 熊庆、吴康敏:妇女保健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6.1(1):196-197

[3] 成要平、王冬英、张延丽等,哺乳期妇女血清泌乳素与泌乳关系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10):619

上一篇:如何注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