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21:26:38

母婴培训总结

母婴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为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依据《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省助产技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开展创建“星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内涵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全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水平与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稳定和降低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我区出生人口素质,为母亲安全和儿童优先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是重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切实加强全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质量管理,规范专项技术服务行为,建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办公室(设在区妇幼保健所),主要负责聘请本市产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以及有关临床质控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做好全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的督导检查、业务指导及技术培训工作。

二是着力抓好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改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条件,提升服务质量,按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省助产技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全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特别是新申请机构的建设,从房屋、设备、科室、人员、服务职能等方面达到相关要求。

三、加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将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数量、服务范围、有无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以及持证人员上岗、培训等情况纳入日常监管范围。规范执业行为,严格落实准入制度,对不具备准入条件和未经许可擅自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严肃查处。

三、活动范围及评选对象

在我区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要参加创建活动。

三、创建活动内容

参见《区星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评审标准》,星级母婴保健星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内容包括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服务项目等二大类内容,具体分:机构资质、人员标准、科室设置、房屋标准、设备及药品标准、管理规范要求等10方面的内容。评定标准为:机构总分达1000分,各子项目的单项得分不低于该项指标分值的85%。将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分为三星至五星级三个级别,其中分值低于700分的将不予评分;得分700-800分的,为三星级;得分在800-900分的,为四星级;得分900-1000分的,为五星级。

四、评审程序及方法

(一)准备阶段(年2月)

制定并印发《区星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区星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评审标准》(以下简称评审标准)。

(二)实施阶段(年3月-11月)

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实施方案》和《评审标准》,在明确创建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制定本机构创建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确定自评结果,并将工作方案、自查报告和创建申请表于年8月8日前报区妇幼保健所办公室。

2、考核督导

区卫生局组织医政科、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专家组,每年对照《审评标准》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考核评定1次。

3、情况通报

区卫生局根据督导情况,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及整改意见。

(三)总结表彰(年12月)

区卫生局对星级评定工作进行总结,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表彰通报。

五、有关要求

创建“星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活动是我区完善提高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相关单位要加强领导,根据工作重点和要求,努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品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1、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要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星级创建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并承担创建活动的评估、人员培训、督导和技术支持。

母婴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1.促进各地区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落实各项措施的实施质量,促进预防能力建设。2.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指导评估体系,提高各地区组织管理及监督指导能力,为预防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为适时修正、完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提供依据。4.及时总结。推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经验、加强信息交流,促使各地区预防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监督指导评估的内容

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针对各有关部门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中的定位、职责以及开展相关工作地区的组织管理、能力建设、预防措施等环节确定督导评估内容。

(一)组织管理

1.设立管理机制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需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应成为政府的责任。为扎实开展预防工作,应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共同做好预防工作。卫生行政部门是预防工作的主要负责主体,应定期对预防工作进行总结和制定计划,定期对实施机构进行监督指导,以促进各项预防措施的全面落实。2.建立良性预防模式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合理的孕产妇管理模式;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与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有机结合,实现对孕产妇,特别是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或要求,以达到为阳性孕产妇保密,免受歧视的目的。3.资料的管理有专人负责资料,对有关信息资料熟悉;各项原始登记完整,记录保存完好。对所有相关资料要严格保密,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定期收集数据,数据应可靠准确并及时上报。

(二)能力建设

1.人员培训培训对象应包括医务人员(医生、护士、检验人员等)、管理人员等各类人群,培训分为国家级(国家对省)、省级(省对县)、县级(县对乡村)的各级培训。培训应尽可能覆盖全部相关人群。2.检测能力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若是卫生行政部门认证的HIV检测实验室,要有资格认证。实验室基本设备齐全,对试剂及物品要有登记和试剂保存,标本转送制度。检验人员的操作和出具报告要规范。3.预防医源性感染有预防措施和制度,有齐全的防护设备,妇产科、检验科有关人员防护意识强。4.良好的服务环境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提供保密、舒适的咨询环境,提供安全合格的住院及分娩环境。

(三)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材料的发放及应用合理。2.VCT服务为孕妇、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提供HIV检测前后服务,有对各类人群的服务流程。有专人负责,有HIV检测前及检测后咨询服务记录。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检测流程快捷、方便、保密。3.提供预防用药为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预防性抗病毒药物,用药方案合理,有用药记录。预防药物应妥善保管,有使用记录。4.安全助产阴道助产记录详细,分娩记录中应详细记载,是否进行了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产钳、人工破膜等操作。若择期剖宫产,应有指征和记录。5.对感染产妇及婴儿进行随访与关怀感染的产妇应施行人工喂养;对满9个月和18个月的婴儿进行HIV检测,监测感染情况,有详细的记录。为感染产妇及婴儿提后访视及儿童保健,有详细的访视、查体、预防接种、喂养指导等记录。

三、监督指导评估的方法

一般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导。运用定量方法,可对宣传材料发放数量、培训数量、VCT人次、抗病毒药物干预人次等具体参数进行核对,评估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运用定性方法(参与式监测评估),如实地考察、人群访谈、问卷调查等,深入了解预防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建设、预防措施落实、目标人群受益情况。

四、监督指导评估的组织

督导组由各级卫生行政人员、地区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专家及管理人员组成,也可与相关部门或系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专家共同组成督导评估组。监督指导组一般为3~5人。

五、监督指导评估形式

(一)逐级监督指导评估

1.国家级监督指导评估卫生部基妇司组织专家技术指导组,每年定期到实施地区进行监督指导。在工作实施的中期和后期进行评估,及时总结工作实施的重要经验及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上报卫生部基妇司。2.省级监督指导评估省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每半年对省内所有开展工作的市县进行一次监督指导,结束后形成总结,并在工作实施的中期和后期对本省工作实施进行评估。撰写总结和评估报告,报卫生部基妇司及妇幼保健中心。

(二)各地区自查

根据工作的开展,各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应级别的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每3个月对本地区的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自查活动结束后形成总结,报告地区政府部门及省级卫生部门。

(三)监督指导评估程序

对开展工作地区的监督指导评估和各地区自查可以参考一下程序:1.设计督导评估方案。2.下发通知,说明督导评估目的、内容和方法。3.组织监督指导评估组,成员为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及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4.督导评估小组召开会议,对督导或评估方案和各地区实施方案进行学习讨论,明确任务和分工。5.赴督导评估地区,听取当地工作情况汇报和讨论实施中的问题。6.按照督导评估标准,查看相关原始资料、照片、文件等事物。7.以抽查、现场考察等方法进行技能考核(如咨询技巧、检验技术)。8.对有关人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测试。9.检查、核对项目相关登记、表格和病历记录等。10.根据需要召开小型座谈会议。11.监督指导评估记录。12.提出督导评估反馈意见,分析判断当地工作情况。13.根据当地需求提供技术支持。14.填写“监督指导评估表”,撰写监督指导评估报告。

母婴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自从《母婴保健法》实行以来,我们努力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严把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这道关卡,建立健全执法队伍,依法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大力推进妇幼保健工作的全面发展。这次检查中我们严格按照《产科建设标准》和卫生厅下发的《母婴保健法》执法检查提纲要求,在各医疗保健单位自查的基础上,我局组织执法队伍进行专项检查,下面将检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检查的主要情况及结果:

月日至月日,我们根据省卫生厅文件精神和检查提纲,由区卫生局主管副局长带队,通过采取看文件资料、现场查验、走访、等形式,对辖区内所有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情况和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质量进行逐一认真的检查。检查发现,杨陵区共有9家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开设产科共有6家,其中示范区医疗机构从机构人员资质到房屋布局结构、药品器械、制度措施等诸方面均能达到产科建设标准要求,村、两乡医疗机构产科管理比较规范,其余各医疗机构均存在一定问题。

二、检查结果及存在问题:

所查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母婴保健法》宣传不到位,群众法制观念淡薄。

2、《母婴保健法》规定的各种证件管理仍不规范,有两所医疗机构产科硬件设施与产科建设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3、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无信息登记表册、各种孕产妇管理制度未上墙。

4、乡村妇幼专干待遇问题未能很好解放,致使妇幼卫生信息不能及时报送,高危孕产妇筛查工作不到位。

5、在规定的定点医疗分娩单位之外,个别诊所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而非法接生现象依然存在;有些个体诊所还存在超范围行医现象。

三、整改意见:

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定期对各产科单位进行检查、督促。

2、加强相关法律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开办《母婴保健法》培训班,利用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

3、严格法律证件的管理,对不能达到产科建设标准的机构下发书面意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机构,将取消开设产科的资格。

4、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许可证许可的范围行医,不得擅自扩大诊疗范围,并要求将各种规章制度挂牌上墙。

母婴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是当今世界面对的最严重的健康危机。自1981年以来,艾滋病已经导致2500万人死亡,目前估计有3860万人感染HIV,其中230万为儿童。多数儿童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HIV,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分娩或哺乳期。在没有干预措施的情况下,人工喂养的孩子中母婴传播几率为15-30,若感染的母亲进行哺乳,可使传播危险增加到20-45。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通过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可降低至2以下,为了减少艾滋病感染者的出生率,我区做了大量行之有效地预防及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

1 临床资料

1.1 艾滋病母婴传播情况

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启动2005年开始截止到2013年12月,右江区产妇共计 41669 人,其中住院分娩39311人;活产41761 人,其中住院分娩39398人;孕期接受咨询36316 人,仅产时接受咨询 15560 人;其中孕期接受检测35123人,仅产时接受检测15565人。共发现65名阳性孕产妇,其中 50 人服用抗病毒药物;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 65人,其中 60人服用抗病毒药物, 65名采用人工喂养,50名接受18个月检测,其中3名检测结果为阳性。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不难看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县城与农村之间的传播速率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一些人至今没有认识到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在这些人群中,多以农村地区为主。在影响中国艾滋病控制进程的同时,也对婴儿今后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艾滋病母婴阻断方法

在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服务模式的探索中,结合当前中国艾滋病患者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将重点放在部分农村地区。同时在新闻媒体、红十字会、妇联、计划生育、民政局等多个部门的配合下,积极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模式。在为艾滋病母婴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积极参与到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活动中来,同时结合现有的社会资源,对艾滋病孕妇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确保其住院分娩中能够得到优质服务。还结合国外的阻断模式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运用到中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中来。在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艾滋病的控制质量。

2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情况

2.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我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右江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建立了艾滋病委员部门联络员协调会议制度,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每年针对各部门下发考核目标,落实责任,并在相关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由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及由医院专家组成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并组织力量对示范区内的相关综合医院、社区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进行了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使预防艾母婴传播工作不断趋于规范化、制度化,从组织上和技术上给予了保障和支持。

2.2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为了提高艾滋病综合防治水平,重点加强了培训工作,每年均派员参加各级师资培训,之后在全区对相关人员进行扩展培训。培训过程中多次聘请国家级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培训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2.3大力开展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以及《广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示范区内均建立了艾滋病自愿检测门诊并设立咨询台、咨询电话、确定专人负责,遵循方便、保密和人性化的原则,均能较好的为孕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提供免费艾滋病自愿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咨询服务。

2.4加强正确舆论导向,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 几年来,我区紧紧抓住健康教育这个重要环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自我预防与参予意识。共印制宣传资料19000余册,宣传手册及宣传单80000份,宣传板及图45000余块,刷写防艾宣传标语及广告12300处。通过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防治艾滋病知水平普遍提高,对艾滋病患者的岐视心理和行为得到改善,构筑了全社会参与的“人人自爱、自我防病”的良好氛围。

2.5与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落实预防措施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是目前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妇幼保健网络优势,与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等妇幼保健的常规工作密切结合。对HIV感染孕产妇实行全程管理,为其本人及家人提供健康咨询,对孕产妇进行妊娠结果处理,开展干预性抗病毒治疗和药物产前预防、产时阻断,产后进行随访。对新生儿喂养给予指导和支持,采取定期系统随访管理模式,为阳性产妇及婴儿提供全程规范化服务,对艾滋病母婴传播起到有效地控制作用。

2.6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 所有资料都设有专人负责,未经允许不得外传。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播信息原始登记规范》,培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知识、反馈年度信息,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今后的工作。充分利用妇幼保健三级信息网,收集预防艾滋病母婴播信息,同时各医疗保健机构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登记和报告制度,并设专人负责医院的信息收集、汇总、统计上报。

母婴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08〕74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深圳、江门、阳江、珠海等原有项目地区要总结项目工作经验,针对2007年省级督导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基层培训质量,规范服务内容,强化信息管理,努力完成2008年工作目标。

三、广州、肇庆、清远、茂名等新增项目地区要成立当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认真研习项目方案,积极向原有项目地区学习取经,开拓思路,真抓实干,探索适宜当地的项目工作机制。

四、非项目地区要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内容。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妇幼保健机构要高度重视,将其与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孕产期检查、妇科病普查等妇幼保健的常规工作相结合,加强指导,抓好落实。

五、我厅将委托省妇幼保健院编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流程图》并召开经验交流暨培训工作会议,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二八年六月十三日

卫办妇社发【2008】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全国逐步推广和深入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作,服务提供不够规范,信息管理工作较为薄弱等问题。为逐步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规划目标,有效降低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现就进一步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完善协作机制

各地要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完善卫生系统内部由妇幼部门牵头,疾控、医政、规财等部门参与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分工。妇幼部门主要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医疗保健机构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宣传教育、人员培训以及提供信息和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疾控部门负责指导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艾滋病抗体的筛查及承担确认试验等工作,为建设艾滋病筛查和确证实验室及艾滋病检测点提供技术指导,协助做好检测人员的培训。医政部门负责阳性孕产妇和婴儿的救治工作。规划财务部门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经费的统筹安排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各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二、科学规范开展工作,落实修订方案

根据我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技术进展,我部组织专家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修订)》(以下简称《修订方案》)。《修订方案》进一步强调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的策略,对咨询检测服务、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方案、婴儿喂养指导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各地要参照《修订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本地具体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与常规妇幼保健工作有机结合,切实落实各项干预措施,取得实效。

三、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开展网络直报

各地要重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提高阳性孕产妇及婴儿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开展信息管理相关培训、督导与质量控制活动,规范数据信息的收集、上报与管理,提高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利用。《修订方案》中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信息管理、相关工作月报表及系列个案登记卡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同时,我部组织开发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即将在全国范围投入应用。各地应按照《修订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数据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在国家开展相关培训后,及时应用“信息系统”开展网络直报工作,提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做好专项资金管理,保障工作经费

母婴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助产士;护理工作;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懂得了如何维护患者的自身权益。因此,在妇科科中助产人员的医疗风险就越来越大。在产房中,助产士的护理工作与母婴的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存在任何疏忽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减少在产房中的医疗纠纷,助产士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此外助产士还需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1]。对于年轻助产士来讲,由于缺乏临床实践,很容易因为护理安全问题而导致医患纠纷。因此医院需要根据每个年轻助产士的特点进行专业的培训,不断加强产房年轻助产士的法律法规和自身技术知识,增强年轻助产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我院2014~2015年新进的30名年轻助产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2015年新进的30名年轻助产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30名年轻助产士均为女性,年龄在22~28岁,平均年龄为25岁。30名助产士的工作年龄为2年,职称均为护士。其中15名本科学历,15名专科学历。

1.2年轻助产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2.1业务素质不高 在妇产科中,产房是一个极度危险的科室,而助产士也是一个压力大,风险高的职业。因此,助产士的技术水平能直接的影响到母婴的安全。所有新进的年轻助产士一定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将实践进行结合,才能在产房中更好为母婴进行护理工作。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2]。

1.2.2责任心不强 对于年轻助产士来讲,要学习法律来保护自己。一些年轻助产士刚开始工作,很容易在观摩的时候不仔细,安全核对不认真。特别在突况下,往往表现缺乏临床经验,机械的去执行医嘱,而不会灵活的采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严重的影响了产房的护理工作,对护理安全造成了隐患。

1.2.3护患沟通不到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医院都开展了产房的人性化护理。一些产妇要求助产士进行全程的陪护。这对于一些年轻的助产士来说,很容易导致护理不当。由于全程陪护需要学会与产妇进行合理的沟通,还需要全程的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年轻助产士在这方面没有临床经验。有些产妇在分娩的时候,很容易焦虑和烦躁,这就需要助产士就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如果达不到产妇和家属的要求,很容易造成产妇和家属的不满

1.2.4心理承受能力差 对于年轻助产士来讲,由于年龄较小,很容易导致对工作不是很主动。特别是遇到工作不顺心或者挫折时,很容易沮丧,对工作和生活失去信心。在这样的情绪下工作,很容易导致护理不当。因此对于年轻助产士来讲,必须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30名年轻助产士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安全问题的总结,1例年轻助产士受到投诉,投诉率为3.33%;其他年轻助产士(满意度96.67%)的工作质量大大提高,护理纠纷情况明显减少。

3 讨论

产房年轻护士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再加上护士和患者在沟通时缺乏技巧等,使得护患纠纷发生率。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产房年轻护士技能,提高护理质量,具体如下。

3.1加强法律法规培训 在产房中,要严格的准时护理法则,这严重的关系到母婴的安全问题。医院应该对年轻的助产士经常组织各种法律法规的培训。通过结合临床实践学习《患者护理安全规范》与核心制度。并且要让年轻助产士清楚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3.2提高专业素质 对于年轻助产士来讲,由于自身经验欠缺,再加上专业技能不扎实,使得很多产妇年轻护士在遇到特殊或突发事件时应对能力较差。针对这点,医院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指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让有经验的助产士来帮助年轻的助产士,这样能快速的提高年轻助产士的能力。同时医院要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分层次培训,不断的加大考核力度,1个月对年轻助产士进行1次考核,这样才能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提高产妇年轻护士的应对能力。

3.3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在产房中,要进行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年轻助产士要多收集一些关于母婴健康方面的资料。主动与孕产妇进行沟通,这样不仅能给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还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成就,不让自己的工作变的被动,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发挥自我奉献精神,提高护理质量[3]。

综上所述,在医院中,产房的工作非常危险,从孕妇住院到分娩的整个过程,其护理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不能在任何一个环境发生任何错误。因此对于年轻的助产士来讲,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涉及到法律的问题。这就需要年轻助产士要多学习临床经验,遇到问题不慌不惊,冷静的处理产房中的每个安全问题。此外,年轻助产士在产房中要把每个母婴的安全放在第1位,要居安思危,不断的增加自身素质,更好的为母婴进行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何荣.产科病房新上岗护士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J].护理管理,2011,15(1):77-78.

[2]郝宇丽.张键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总装备部医学学部,2010,(3):35-35.

[3]赵晓艳,王平,邢英欣.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5):157.

母婴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1管理和监督体系的完善

1.1加强对环境的管理

1.1.1母婴同室

母婴所住的房室一定要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清新和流通,同时还要为婴孩配置适宜的婴儿床,且最好是靠近母体;针对感染性的母婴一定要将其隔离分住。在病房被要为其设置冷暖装置,一般,室内的温度要维持在20~22℃之间,室内的湿度要>50%以上。除此之外,还要在五六通道安装防盗门,在重要的区域设置监视器等。

1.1.2治疗室以及换药室

要保持母婴室内的整洁度、没有积灰,期间的清洁区、污染区以及无污染区一定要标志清楚;同时,物品的摆放要正确,丢弃物不能随意仍放,以便室内的清洁卫生。

1.1.3产房

最好是保持产房的相对安静、独立、没有污染源等,严格的划分各区域,并明确的标识出来;各区之间要设置门相隔离,最好是在产房内配置感应式的水龙头以及干手物品。除此之外,还要设立隔离分娩室、待产室、感染性孕妇隔离待产室、分娩室,以及污染通道等。

1.2护理人员的管理

1.2.1医护人员

对妇产科的医务人员要加强定期的身体检查,确保其没有传染病等相关的疾病,否则就要调离产室[1]。在妇产科要设立专门的无菌操作标准、双向的防护观念,从而为医护人员树立并培养双向的防护观念,以及严谨的、自律的工作态度、就自觉消毒的意识、自觉树立隔离的意识等。

1.2.2卫生员

在产房内要实施负责制,专职、固定的卫生员;他们在上岗之前要由感染控制方面的专职人员对卫生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接着在进入妇产科室之后,再由该部门的护士长、年长护士等进行科内培训、跟班,时间为1~3d;确定护理人员可以独立上岗之后,对卫生员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月检,2次/月。

1.2.3实习、参观、陪护、探视人员

(1)要为孕妇普及相关的培训学校并积极的宣传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为孕妇的教学中,主要是将其母婴同室的感染知识等如入教学、宣传内容,

讲解医院感染防治,从而提升产妇的预防、控制感染意识等,积极的引导产度住院分娩的陪护和探视。

(2)对参观人数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参观和探望母婴,以及实习生的人数是比较多的,为了避免和控制不必要的传染源等,最好是将实习生的人数控制在≤5人/次,其陪护或者是探视的人数最好是控制在1人/(次·床)。

(3)陪护、探视制度的严格执行

在产科病房内,一般具有上呼吸道疾病、传染病等患者,以及年龄不足6岁的小孩是不能陪探母婴;反之,身体健康者、年龄在10以上小孩是可以探视母婴。在母婴同室区域,其科室门卫处一定要准备相关的消毒液、消毒剂等,首先要对观察者的手、皮肤、衣服等进行消毒之后,方可探视母婴;且不洁净、未经消毒的物品是不能随意的代入病房内,其婴孩也是不能随意的抱出产房外。

1.2.4新生儿、孕产妇

孕妇在生产之后,首先要加强对个人清洁卫生的保持:衣着、被褥等相关的日用品,以及新生儿的皮肤、口腔、会阴等部位的清洁卫生。产妇在喂奶之前,首先要清洗并按摩一下,接着新生儿在吃奶前后要洗手。对于新生儿的护理,首先要每天沐浴一次,密切的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是否出现破损、脐部是否出现红肿、液体渗出以及大小便是否排泄正常等,同时还要监测新生儿的体温,一般为3次/次,若是出现任何异常现象需及时的报告并正确的处理。凡新生儿、产妇患有或者是疑似患有相关的传染病等,在分娩的时候一定要在隔离分娩室进行,至于不同的病种一定要分开住院。

1.3物品

1.3.1无菌品

产房内的无菌用品一定要分专柜存放,并且在物品上要清晰的标注用物名;存在之前要保持物品的干燥、清洁、包装没有破损处,且还要根据物品的有效期限进行摆放,确保每一样物品在有效期内得被使用。

1.3.2一次性的医疗用品

临床上,一定要将一次性的医疗用品与无菌医疗用品分来存放,且在存放期间要要保持存放处的干燥、卫生,避免出现物品潮湿现象,制定时间定期检查、擦拭。

1.3.3医疗器械

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最好不要使用化学类的消毒剂进行侵泡。现在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法通常采用高压蒸汽消毒或者是环氧乙烷等进行灭菌,针对使用之后的相关助产器在经过初步的消毒之后再较移供应室内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

1.3.4垃圾的管理

产房的垃圾一定要做好分类处理。一般情况下,黄色垃圾袋装医疗垃圾、黑色带子装生活垃圾、传染病或者是疑似传染病等垃圾要对其双层密封并严密的包装好;对失血巾、卫生纸(巾)、产褥等的存放或者是包装一定要避免出现渗漏;对于利器等要装入专用盒内。每当垃圾袋内物达到3/4时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封口;若是垃圾袋的外层被污染,必须要增加一层包装袋。

2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2.1地面的消毒

没有明显污染的地方要采取湿式清扫,2次/d,且用清水拖擦。若是地方受到血液、体液或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污染的时候,必须要使用1000~2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对被污染的地区拖擦或喷洒进行消毒。

2.2墙面消毒

若是某地区受到污染,需要使用含的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雾。

2.3空气消毒

(1)产房、治疗室、母婴室需要将门窗打开,以便斜角通风,3次/d,15~30min/次,从而有效的降低空气中细菌的密度。母婴室通风注意保暖,避免母婴着凉。(2)母婴室、待产室移动式空气消毒净化机消毒,1次/d。(3)产房固定式自动空气消毒净化机消毒,2次/d,60min/次。(4)婴儿抚触室臭氧机夜间自动消毒,1次/d,60min/次。(5)隔离产房、婴儿沐浴室、治疗室、换药室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按每立方空间配备紫外线灯瓦数≥1.5W,夜间消毒,1次/d,40min/次,若室内温度<20℃或>40℃,相对湿度>60%,须延长消毒时间。

2.4床单位的处理

2.4.1日常保洁

每日晨间护理湿扫床,一床一套一用,床头柜、婴儿床、电视柜湿式擦抹,一桌一床一柜一抹布。

2.4.2感染性母婴出院或转科后床单位的终末处理

(1)室内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喷洒,喷洒后关闭门窗>30~60min。(2)床单、被套、枕套防渗漏的黄色塑料袋包装套扎,注明感染性物品,交洗衣房处理。(3)枕芯、棉胎、褥垫塑料袋包装后臭氧消毒。(4)窗帘用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洗晾干。(5)卫生员清洁门窗、门把手、墙壁及床单位,拖地。(6)夜间紫外线灯消毒40min,通风后正常使用。

2.5婴儿用品的规定

(1)尿布、护臀巾选用一次性用品。(2)棉制品用后清洁处理,并高压灭菌,睡袋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并独立包装。(3)新生儿脐部消毒:出生时2%碘酊涂擦2次,日常护理用2%过氧化氢及75%乙醇先后涂擦,次数视脐部情况。(4)喂奶喂药用的小杯小勺一人一用,清洁后高压灭菌。(5)长期人工喂养新生儿的奶瓶固定配用,煮沸消毒1次/d。

2.6严格执行手卫生

进行各项操作及接触1例

产妇或新生儿前后均洗手,一次性纸巾干手,或速干

手消毒液喷洒消毒。

3实施标准预防

母婴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母婴同室;应用;护理差错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a)-0151-02

全”,使每一位护理人员自觉树立护理安全意识。

1.2.2 加强病区管理,完善落实各项制度,保障护理安全

病区主入出口新安装监控探头,并设有消防通道、应急灯、灭火器等消防设置。每个病房与护理站新安装有传呼系统保持随时联系,医院保安人员定时到病区巡视。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应不断加强管理力度,认真完善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对临床各级护理人员坚持做好规范化培训,不断加强专业理论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对新入科护士有计划做好岗前及专科培训,严抓进修生及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针对产科夜班工作特点,实行弹性排班,老中青搭配,夜间遇到棘手的护理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有效避免护理差错发生,根据母婴同室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制度,如母婴同室病房巡视制度,请示汇报制度、母婴同室病房健康宣教制度、护理安全告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母婴出院指导制度等,护理管理者不但要监督以上各项制度要认真落实,而且要针对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每月召开各级护理人员针对每月护理质量进行护理安全隐患讨论会,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把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2.3 识别母婴同室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

1.2.3.1 安全隐患的识别 (1)产妇方面:产妇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为产妇分娩后身体虚弱,易出现性低血压引起头昏而致摔伤或伤口裂开和子宫收缩不良致产后出血。(2)新生儿方面:新生儿由于生理特点易出现呛咳、窒息;由于护理不当易出现捂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摔伤、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由于缺乏医学知识而导致挑马牙、挤引起新生儿感染;由于疏忽大意致新生儿被盗、被骗、新生儿抱错等[3]。(3)消毒隔离措施不当所致母婴感染。

1.2.3.2 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1)加强工作责任心,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健康宣教,对产后刚回病房的产妇要耐心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嘱其及时进食,对于身体虚弱的产妇协助使用便器,加强巡视,对于子宫收缩等不良的产妇应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采取促子宫收缩等相应措施。(2)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及时做好新生儿喂养、保暖及生理特点相关知识指导,指导家属新生儿要采取侧卧位。(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母婴同室空气新鲜,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每日用消毒液拖、抹地面及物表2次,督促医护人员、产妇及家属做好手卫生。(4)认真做好相关安全措施的告知义务,新生儿离开母亲时,应有家属相随,护理人员要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2 结果

2.1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认识和服务意识

通过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在母婴同室有效应用,把“安全第一”放在所有护理活动的首位,使所有护理人员懂得“安全第一”的重要价值,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每一位护理人员自觉树立护理安全认识同时增强了服务意识,对每一位产妇及新生儿能及时提供所需服务。

2.2 提高了护理人员识别护理安全隐患的能力和防范能力

安全隐患的识别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不断识别和归类,分析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常见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要求每位护士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护士识别护理安全隐患的能力,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了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2.3 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通过强化母婴同室护理安全管理,使各级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力落实。2年来共住院分娩3 860例,抢救危重病人96例,其住院产妇及家属的住院满意率达98%,抢救成功率达97%,一般差错的发生率由2009年的0.5%下降至2011年的0.1%,2年未发生一起护患纠纷,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4]。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5]。强化母婴同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从根本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认识、服务意识及工作责任感,提高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从而有效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母婴同室护理缺陷,保证母婴同室护理质量[6-7]。

[参考文献]

[1] 薛珍. 基层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1073-1074.

[2] 邱敏芬. 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J]. 护理杂志,2006,23(9):79-80.

[3] 蔡英如. 产科病房的新生儿安全管理[J]. 护理杂志,2008,25(2A):65.

[4]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 现代护理管理学[M]. 1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5] 王芳,叶志弘,葛学娣. 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

[6] 林凤莲,黎欢.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当代医学,2012,18(8):14-14.

[7] 黄江宜. 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53-154.

上一篇:培训美容总结范文 下一篇:房产销售培训心得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